第103章 火锅店(1 / 1)

加入書籤

“让利?啥子意思?”邓建国一时没反应过来,困惑地问道。

王建安反问:“你觉得为啥子这次菜价比去年给你们的价格低?”

“呃……因为我们熟?”邓建国挠挠头开始猜测起来,不过看着王建安“关怀弱智”的眼神,他立马否定了这个答案,“不不不,我们还没熟到那个地步。

因为今年产量多?也不对,虽然听说周边也有人搞大棚,但蓉城这么大,周边的大棚那点产量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而且建安哥家的黄瓜卖相比他们的好得多,肯定不会愁卖。

让利……让利……”

邓建国重复着这个词,突然灵光一闪,带着几分不确定看向王建安:“建安哥的意思是……让我们买了菜,再转手批发给其他菜贩子?”

看着王建安脸上露出的肯定笑容,旁边几人也是一愣,还真是这个原因?!

这正是王建安和尹彬这几天商量出的折中方案。

他们自己不可能分身去蓉城各个角落搞批发,而且现阶段大张旗鼓地异地销售也存在税务上的灰色地带风险。

邓建国他们不同,他们扎根蓉城菜市场,有自己的圈子和门路,清楚哪些地方能进,哪些地方有地头蛇。

更重要的是,由他们从棚鲜生进货,再在本地分销,棚鲜生只需负责将菜送到蓉城邓建国他们手中,不直接涉及在蓉城的终端销售和复杂的异地缴税问题。

在这个经济刚起步,监管相对宽松的年代,这是效率最高、风险相对可控的方式。

邓建国几人都是菜市场摸爬滚打出来的精明人,之前只是本能地想把菜卖最高零售价。

现在被邓建国点破,思路瞬间打开了:

自己守着一个摊位,一天撑死卖十斤黄瓜,就算卖到五块一斤,也就五十块。

但如果批发给其他菜贩,哪怕只加价几毛,比如四块七一斤出货,一天多批发出去一斤,利润就回来了。

关键搞批发完全不耽误自己摊位零售,这等于凭空多出一条财路。

短短几分钟,几人脸上的疑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狂喜。

“建安哥,我明白了。”邓建国反应最快,立刻说道,“明天的量还是按刚才报的数,我今天收摊就去问问其他市场的熟人,看看能加多少量,明天再告诉你们准数。”

说完,他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摊位。

老刘等人也如梦初醒,纷纷附和:

“对对对,我也一样。”

“明天再报数,今天得赶紧去跑跑。”

“先走了哈。”

几人快速的收完摊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隐约传来他们压低声音的讨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执:

“……城东那几个菜市场我去,老刘你别跟我抢……”

“……行,那我去北门那几个……”

“……南边那片归我,说好了哈……”

搞定了这几个小贩,王建安和尹彬又马不停蹄的赶到蜀香园。

此时已经临近午饭点,蜀香园里已是人声鼎沸。

老板陈卫国正捏着一叠点菜单,快速的在前厅后厨间穿梭。

一抬眼看到王建安,他那张胖脸瞬间笑开了花,他已经大概猜到了王建安来蓉城的原因。

“哎呀,建安!可算把你盼来了!来来来,快里面坐!”陈卫国热情地把两人请进一个包间。

“建安!你终于来了,来来来,这边坐。”说着他把两人带到一个包间。

“陈老板,生意兴隆啊!”王建安笑着拱手。

“托你们的福!托你们的福!”陈卫国乐呵呵地应着,亲自给两人倒上热茶:

“建安兄弟,黄瓜那些是不是要熟了?我这门口牌子都准备好了,就等你的大棚菜来挂牌了!”

王建安喝了口热茶,驱散了些许寒气:“陈老板还是聪明哦,明天就可以开始配送了。

这次有黄瓜、菠菜、西葫芦、还有香菜,下个月辣椒和番茄也差不多能采摘了。”

“好!好!硬是要得!”陈卫国搓着胖手,小眼睛放光,“快说说,这次啥子价?”

尹彬接过话头,把刚才给小贩的价格各加了两毛钱报给了陈卫国。

陈卫国看了看尹彬,又看向王建安:“刚才忘了问,这位是?”

王建安介绍道:“我三哥,尹彬,我们成立了棚鲜生蔬菜批发公司,以后蔬菜买卖这块,就由他全权负责。我就专心在老家把菜种好。”

“哦!尹老板,失敬失敬!”陈卫国立刻起身和尹彬握手,“以后多多关照!”

陈卫国爽快得答应了这个价格,他晓得这反季菜的行情,更晓得王建安棚里出来的东西值这个价。

“黄瓜、菠菜、西葫芦,一样给我来二十斤,香菜嘛,也来三斤就是了,一般就煮酸菜鱼的时候整点提味才用得到。”

尹彬立刻拿出小本子记下。

“对了,”陈卫国像是想起什么,“建安兄弟,还有个好事,我那老挑黄林,你记得吧?蜀味大饭店那个?”

王建安都点了点头,他本来就是这次两人来蓉的目标之一。

“他认识好几个开火锅店的大老板,对香菜那东西是刚需。

你们可以问问他,看能不能介绍你们认识。

有了火锅店供货,你们的香菜也不愁卖了撒。”

火锅店?香菜?王建安和尹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惊喜。

王建安立刻回应:“那太好了,我们本来就打算下午去找黄老板谈谈配菜供应的事。”

“还等啥下午,我这就给他打个电话喊他过来,你们坐一哈儿。”陈卫国说着就风风火火地跑去前台打电话了。

不一会儿他便回来说道:“真是巧了!我老挑说正好跟开火锅店的那几个朋友在附近茶楼谈事。

喊我们直接过去找他,建安兄弟,尹老板,走嘛?”

“走!”王建安和尹彬立刻起身。

陈卫国到后厨交代了张泽良几句,便带着王建安和尹彬出了门。

七拐八绕的走了十来分钟,来到一个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茶楼。

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到二楼,空气中飘散着茉莉花茶的清香。

二楼靠窗的一个雅间里坐着四个人,其中一人正是黄林。

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的夹克,头发依旧梳得油光锃亮。

和他一起的还有三个男人,一个穿着皮夹克,指头上戴着个硕大的金戒指。

一个穿着件半旧的灰色中山装,手里盘着两个油亮的核桃。

还有一个年纪稍轻,穿着件时兴的牛仔外套。

三人面前的盖碗茶都喝了一半,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陈卫国推开房门,带着王建安两人走了进去。

“哎呀!建安兄弟,尹老板!快请坐!”黄林热情地起身招呼,随后他转向其他三人介绍道。

“来来来,给几位老哥隆重介绍,这就是我一直跟你们提的,搞大棚蔬菜的能人,王建安,王老板!

这位是他三哥,也是蔬菜批发公司的的老板,尹彬,尹老板。”

介绍完王建安两人黄林又指着那三位向王建安和尹彬介绍起来:“这三位都是我的老朋友,也是蓉城火锅界响当当的人物。”

他指了指穿皮夹克戴金戒指的男人:“这位是刘志强,刘记老灶火锅的老板,开了三家分店了。

这位盘核桃的,是老码头火锅的周老板,周文斌,资格的老味道。

这位小兄弟,孙晓东,洞子口鲜菜火锅的孙老板,你们别看孙老板年轻,他的火锅店搞得是风生水起,后来居上。”

“王老板!尹老板!久仰大名!”三人分别与王建安、尹彬握手问候。

众人重新落座,跑堂的过来重新换了热茶。

寒暄几句后,话题自然就转到了蔬菜上。

“王老板,”刘老板性子最急,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你是不晓得,黄老弟把你的菜都要夸上天了。

别的先不说,你那香菜到底怎么样?

好多钱一斤?能不能保证天天有?”

市面上冬天也有香菜,但品相都不太行,全是外地运来的,焉不溜秋的,为了不让客人嫌弃不新鲜,一株香菜得丢掉一大半。

尹彬赶紧把带来的样品袋打开,里面是几捆用稻草捆好的香菜。

他早就打听过了,香菜在菜市场卖不动,只能卖到饭店和火锅店去,这就是专门带过来跑销路时展示用的。

香菜根须上的泥巴已经清理过,叶子密集且翠绿,茎秆粗壮挺直。

随着香菜被拿出来,一股浓郁的辛香味立刻在雅间里弥漫开来。

“嚯!这香菜巴适!”周老板眼睛一亮,拿起一捆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比菜市场那些焉了吧唧的强太多了!”

孙老板也拿起一捆,用手指掐了掐香菜杆,点头道:“嗯,杆杆经事(结实),水分足,看起来是才挖的,王老板,你这大棚种菜,硬是有一手。”

王建安笑了笑:“刘老板、周老板、孙老板,你们都是行家,东西好不好,一眼就看得出来,至于价格嘛。”

随后他看了一眼尹彬:“尹老板是管批发的,他来说。”

尹彬心领神会,开口道:“三位老板,我们‘棚鲜生’做的是长久生意,讲究诚信。

五块一斤,保证每天新鲜采摘,早上摘,上午就能送到你们店里。

品质就跟你们现在手上拿的一样。”

“五块……”刘老板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沉吟了一下。

这价比那些外地香菜贵了一截,不过那些菜如果算上损耗比,也不见得比五块低,关键是这菜能客人挑剔的眼光。

片刻后刘老板说道:“要得!这个价,每天给我来六十斤。”

周老板盘核桃的手停了,看着尹彬:“尹老板,给我也来30斤。”

他的两个店规模都比刘老板的小一些,用量也要少一些。

孙老板则展现出对多样化鲜菜的需求:“王老板,尹老板,我那洞子口主打的就是鲜菜直供这个招牌。

除了香菜,听说你们还有其他的反季菜?

只要你们有的,都给我来点,价钱都好说,关键是要新鲜,品质要跟这香菜一样好!”

新鲜菜是他火锅店的特色,所以对菜的品质要求也特别的高。

“有的,这段时间有黄瓜菠菜西葫芦,下个月还有番茄,海椒,小白菜秧和嫩菠菜苗,不过海椒你多半用不上。”

孙老板:“要的,除了海椒所有菜都给我来三十斤。”

尹彬脸上笑开了花,又问了问刘老板和周老板需不需要其他菜。

他们两人的火锅店都以传统麻辣锅为主,不像孙老板对素菜的要求那么高,搞这些反季菜反而有点浪费。

“算了,其他大棚菜就不要了,我们的店整点土豆片片就可以了。”

随后尹彬拿出小本子,把三位老板的姓名、店名、地址、电话、要货的品种和数量都仔细记了下来。

“三位老板放心,我们棚鲜生就是靠‘新鲜’两个字吃饭。

保证每天按时按质按量送到,合作愉快!”

说完他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敬了一圈。

黄林在一旁看着,也笑呵呵地补充:“尹老板,我蜀味大饭店这边也要定下来。

黄瓜、菠菜、西葫芦,每样每天给我送三十五斤,香菜……也来十斤。”

尹彬也都一一记了下来。

这次谈下来,光是这几位火锅店和饭店老板,每天的需求量就相当可观了。

黄瓜、菠菜、西葫芦加起来近两百斤了,香菜也是突破了一百斤,这还没算邓建国那几个小贩的量。

王建安的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虽然蓉城那个大批发市场的正式手续还没完全搞定,但眼下通过小贩零售,通过这火锅店饭店也算稳住了市场基本盘。

尤其是火锅店对香菜这个“奢侈品”的刚需,更是意外之喜。

不过这些对于顶峰期能达到两、三千斤产量来说,还是有点太少了。

更多的还是得靠甜城和雁县,这两个地方要想卖出量,价格就不能太高。

等尹彬跟几位老板热交换着联系方式,众人在陈卫国的提议来到他的店里吃午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