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终见郭靖 离别前夕(1 / 1)

加入書籤

烟花的光芒透过窗棂,在牢房的石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小道士看着正在运功的小茜,她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本因打嗝而绷紧的下颌线也柔和下来。稻草堆上铺着他特意找来的旧棉絮,虽然破旧,却能隔绝些地面的寒气。

“好了?”小道士轻声问。

小茜睁开眼,眸子里还带着刚收功的水汽:“嗯,不打嗝了。”她低头摩挲着掌心的玉坠,两个牵手的小道士在火光下仿佛有了生命,“师兄,这玉坠……”

“赶工做的,手艺糙了点。”小道士挠挠头,耳尖有些发烫,“你要是不喜欢……”

“喜欢!”小茜急忙把玉坠塞进衣领,贴着心口的位置,“我天天戴着。”

外面的烟花渐渐稀疏,只剩下北风卷着雪花敲打窗棂的声响。牢头不知何时来过,悄悄收走了碗筷,地上只留下一小截燃尽的蜡烛。小道士吹灭油灯,牢房顿时被夜色吞没,只有两人平稳的呼吸声在黑暗中交织。

“师兄,你说郭大侠会不会见我们?”小茜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师傅的信应该管用。”小道士望着天花板上模糊的裂纹,“再说我们又不是来惹事的。”

他嘴上说得笃定,心里却没底。金刀门的事像根刺,扎在襄阳官场的肉里,他们这些“嫌犯”突然要见镇守襄阳的郭靖,无异于往沸水里扔冰块。

天刚蒙蒙亮,牢门就被吱呀推开。两个穿着铠甲的士兵站在门口,腰间的长刀在晨光中闪着冷光:“郭大侠有请。”

小道士拽着还在打哈欠的小茜,跟在士兵身后穿过曲折的甬道。监狱的围墙外,积雪已经没过脚踝,巡逻的士兵踩着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远处的城墙上,“郭”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穿过三道关卡,他们被领到一座青砖瓦房前。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匾额,写着“议事堂”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十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围坐在长桌旁,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布袍,手掌宽厚,指关节上布满老茧,额头的皱纹里仿佛藏着无数场战役的风霜。虽然鬓角已染霜白,但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像寒潭般深邃。

“你就是送信的小道长?”郭靖的声音低沉洪亮,带着金石之音。

小道士忙从袖中取出那封用油布裹着的信:“正是,奉家师之命拜见郭大侠。”

郭靖接过信,拆开时手指微微颤抖。他看得很慢,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最后长长叹了口气:“令师有心了。”他抬头看向小道士,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又转向旁边东张西望的小茜,“这位是?”

“这是我师妹小茜。”

小茜正盯着墙上挂着的弓箭出神,听到问话慌忙站直:“郭大侠好!”她的声音清脆,像山涧的泉水,让严肃的议事堂顿时轻松了几分。

郭靖朗声大笑:“好,好!小姑娘看着精气神十足。”他转向众人,“金刀门的事,依我看就此作罢。王道长的面子,咱们不能不给。”

众人纷纷附和,只有坐在末位的一个官员面露难色:“郭大侠,那王公子毕竟是……”

“英烈之后更该遵纪守法。”郭靖打断他的话,语气斩钉截铁,“犯错就得受罚,不然何以服众?”

小道士暗暗佩服,难怪江湖人都说郭大侠刚正不阿,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议事结束后,郭靖留他们在府中歇息。后院的厢房收拾得干净雅致,窗台上摆着盆含苞待放的红梅,枝干虬劲,透着股不屈的傲气。

“师兄,郭大侠的箭术是不是很厉害?”小茜趴在窗台上,看着院中士兵操练,“我刚才看到墙上那把弓,比师傅的还要沉。”

“那是射雕神弓。”小道士给她倒了杯热茶,“传说郭大侠能弯弓射大雕。”

“哇!”小茜眼睛发亮,“比我的气箭还厉害吗?”她随手拿起桌上的茶杯,指尖萦绕着淡淡的白气,茶杯竟凭空浮了起来。

小道士慌忙按住她的手:“别胡闹。”

这细微的举动却没逃过郭靖的眼睛。他刚走进院门,恰好看到茶杯悬空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小姑娘身怀绝技?”

小茜吐了吐舌头,把茶杯放回桌上:“雕虫小技,让郭大侠见笑了。”

郭靖抚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看着她:“你的内功路子……很特别。”

正说着,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黄蓉掀着裙摆走进来,她穿着件杏色披风,虽已中年,却依旧风姿绰约,眼神灵动得像只狐狸。

“靖哥哥,我听说来了两位小道长?”她的目光在小茜身上一转,突然笑了,“这丫头身上的气息,倒是和我那襄儿有点像。”

小道士心里一动,襄儿?莫非是郭大侠的女儿郭襄?

“郭夫人好。”他连忙行礼。

黄蓉摆摆手,递给小茜一块桂花糕:“尝尝?我亲手做的。”

小茜接过糕点,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好吃!比道观的桂花糕甜一点。”

“喜欢就多吃点。”黄蓉笑得眉眼弯弯,“我听靖哥哥说,你们要回道观?”

“嗯,送完信就回去。”

黄蓉忽然凑近小茜,压低声音:“襄阳城最近不太平,蒙古兵在城外集结,你们路上可要当心。”她从腕上褪下只玉镯,“这个你拿着,遇到麻烦时或许能用得上。”

玉镯是暖白色的,上面雕刻着缠枝莲纹,触手温润。小茜刚想推辞,却被黄蓉按住手:“拿着吧,就当是我给你这小友的见面礼。”

小道士看着这一幕,心里莫名有些发慌。黄蓉的眼神里除了善意,似乎还藏着别的什么,像蒙着薄雾的湖面,看不真切。

晚饭时,郭靖特意让人备了桌酒席。席间,他说起当年守襄阳的往事,说到惨烈处,满座皆沉默;说到百姓的支持,又豪情万丈。小茜听得入了迷,手里的筷子都忘了动。

“郭大侠,您不怕吗?”小茜忽然问。

郭靖放下酒杯,目光望向窗外的城墙:“怕。怕守城的弟兄们流血,怕城里的百姓受苦。”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坚定,“但更怕的是退缩。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小道士的心猛地一颤。他想起老道士总说“道法自然”,却从未说过面对家国大义时该如何自处。郭靖杯中的酒映着烛光,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灼烧着他的眼睛。

夜深时,小道士躺在客房的床上,辗转难眠。隔壁房间传来小茜均匀的呼吸声,他却披衣起身,走到院子里。

月光洒在雪地上,像铺了层碎银。城墙上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咚——咚——”,一声又一声,敲在寂静的夜里。

“睡不着?”黄蓉不知何时站在廊下,手里拿着件厚披风,“夜里冷,披上吧。”

小道士接过披风,指尖触到布料的纹理:“郭夫人好像有话对我说。”

黄蓉叹了口气,走到他身边:“小茜这孩子,命格特殊。”她望着天边的寒星,“你师傅让你们远离纷争,是为了你们好。”

“我不明白。”

“有些人生来就带着使命,躲不掉的。”黄蓉的声音很轻,像雪花落在掌心,“襄阳城这潭水太深,你们留不得。”她从袖中取出张地图,“这是条近路,明日一早就走,别回头。”

小道士接过地图,纸张粗糙的边缘硌得手心发疼。他想问什么是使命,想知道小茜的命格到底特殊在哪里,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多谢郭夫人。”

回到房间时,小茜正坐在床上,手里攥着那个玉镯,月光透过窗纸照在她脸上,分不清是月光还是泪水。

“师兄,我们明天真的能走吗?”

“能。”小道士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已经问好了路。”

小茜忽然扑进他怀里,带着桂花糕的甜香:“师兄,我有点怕。”

小道士愣住了,手悬在半空,不知该放哪里。她的头发蹭着他的脖颈,痒痒的,像有只小虫子在爬。

“别怕,有我呢。”他终于轻轻抱住她,像抱住件稀世珍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