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3D晶体管(1 / 1)

加入書籤

“不是罗总,你真相信摩尔定律?”

听着年轻老板的要求和谋画,倪院士顿时感觉有点头大——摩尔定律只是个假设而已。

物理是有极限的。

芯片生产工艺进入纳米阶段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了,怎么可能还会进入六十纳米以内?

难不成,你真相信人类科技能攻克十四纳米以下的芯片制程工艺?

美国那些企业擅长吹牛逼。

你可不能当真呐!

什么摩尔定律,听听就行,搞芯片还是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追求进步。

否则,现在不进行先进芯片制程工艺的人才梯队培养,十年后……你都看不到西方半导体企业的后尾灯。

人家进入200多纳米制程工艺。

咱还在玩微米级别的制程工艺。

倪院士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罗总,先进制程工艺不是一天建成的,咱们最起码得跟上眼下的制程工艺水平才能谋图以后。”

臭小子。

我本来都打算退休了,不再介入半导体产业了,已经对国产芯片不报任何期待了。

你又点燃了我对国产芯片的热情。

这把火已经烧起来,烧到一半的时候你突然暂停了是几个意思?

“倪老,您忘了件很重要的事,根据巴统协定,我们买不到最先进的光刻机、蚀刻机。就算想建芯片生产线,也只能建已经落伍的0.25微米制程工艺的芯片生产线。而现在最先进的芯片制程工艺已经进入110纳米级别,要不了几年就能进入22纳米级别。”

罗诚好言相劝。

他可不敢惹怒眼前的干巴老头。

老头子横着呢。

之前两家企业没有投资半导体产业的打算,结果被老头缠斗几年,差点搞得元气大伤。

自己不能重蹈覆辙。

从02年到10年,几乎是芯片制程工艺进步速度最快的八年,直到14年进入14纳米制程工艺后才结束了这种狂飙猛进的进程。

14纳米以下的制程工艺?

本质上都是14纳米制程工艺,只是封装技术进步代替了制程工艺进步,能做出达到相同技术进步的效果而已。

2.5D封装,3D封装是芯片产业进步的关键。

那些号称12纳米,7纳米,5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使用的技术工艺都是14纳米。

无非是横向和竖向叠加芯片提高算力而已。

倪院士摇头笑了起来:“罗总,你太乐观了,目前的晶体管直径已经做到物理极限,肯定会卡死在110纳米制程工艺。”

“如果晶体管生产工艺变了呢?”罗诚直接揭晓答案:“不出两年,晶体管生产工艺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引发新一轮的芯片生产工艺进步,摩尔定律会维持下去。”

晶体管生产工艺也会进步?

对呀!

晶体管的生产工艺不断迭代,才维持着芯片制程工艺的迅速迭代,我老头子怎么忘了这么重要的事?

眼睛光盯着光刻机和蚀刻机了。

倪院士有些发懵,认真地看着年轻的老板,仿佛捕捉到了什么关键信息:“罗总,你对晶体管的生产工艺还有所研究?”

“倪老,我在等3D晶体管诞生,这东西才是芯片制程工艺的终极节点。”罗诚咬牙曝出只有重生者才掌握的小秘密。

时间点进入2010年,3D晶体管重新发明了晶体管,也顺手把芯片制程工艺推进到28纳米以下。

这是真正的低功耗晶体管。

使用这种晶体管的芯片能耗非常低,所以爱疯手机采用了非常激进的封装策略,而手机电池可以维持手机全寿命,不用每天换电池。

倪院士双眼发亮:“晶体管居然可以做成3D的?”

“是呀!”罗诚有点心虚。

生怕干巴老头怀疑自己重生者的身份。

倪院士开心地抓住他的双肩:“罗总,为什么我们不投资搞个3D晶体管的研究项目呢?我们可以联合国内所有顶级高校来做这个项目。”

对呀!

既然知道技术路线,为什么自己不做呢?

罗诚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这个可以搞,我全力支持资金。不过,研究中心得放到红岸基地,咱们现在就开始规划建设红岸基地。”

好东西当然得掌握在自己手里。

3D晶体管,除了严苛的生产工艺之外,其实主要技术难点是思路问题。

按照国内各大高校的科研水平,三五年内搞定3D晶体管,在技术上来讲不是什么大问题。

提前三年抢在英特尔之前推出3D晶体管。

这个蛋糕好像有点诱人。

太极科技完全可以凭此跻身蓝星最顶级的半导体企业行列。

倪院士面露难色:“这样不好吧?国内各大高校架子都大的很,怎么会答应让出科研主导权?”

“没关系,咱有的是钱,可以把全球最顶级的晶体管科学家和工程师请到红岸基地做研究。”

“这样也可以?”

“真可以!”

“……”

卢雪感觉很烦。

八十万年薪!

拿这么高的工资,要做的工作居然是跑腿打杂。

说出去有几个人会信?

不过,看在数学天才的份儿上,她还是老老实实地带着娜塔莎和索布恰科来到食堂吃饭。

没到饭点,只能吃小炒。

字节跳动公司的食堂很大,占了四楼整整一层,看得娜塔莎目瞪口呆:“哇偶,我的上帝啊。简直不敢相信,企业食堂居然会设置的这么大?”

“待遇很好,有点像……曾经的红色帝国没有解体前的样子,单位也配有员工食堂。可惜,我记忆中的员工食堂都很难吃,不知道私人企业的员工食堂会不会好点?”

索布恰科的脸色略显萧索。

他想起了很多。

尤其是上学期间的美好经历,以及差点忘记的有关红色国度的记忆。

仿佛时间过了很久,久到自己已经完全忘记。

没想到他有生之年还能体会到这种劳动者倍受尊崇的感觉。

往昔不可追。

专心当下!

两人交流使用俄语,卢雪听不懂。

她只能卖力地介绍自己点的菜:“回锅肉是最经典的肉菜了,我估计你们喜欢吃肉就多点了几道肉菜,价格不贵只需5块。”

“鱼香肉丝也是经典菜……里面没有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