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买这么多手电筒干啥?(1 / 1)

加入書籤

在田间地头,王寡妇正弯着腰拔草,心里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烦躁得很。

突然,她听闻李肆民在城里大手大脚采购的消息,那股子嫉妒之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烧得她心里直冒火。

她猛地直起身,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身旁同样在劳作的王雪,抬手“啪”的一巴掌就扇了过去,嘴里还骂骂咧咧道:“你个没用的赔钱货,瞅瞅这都啥时候了,还在这儿磨蹭,赶紧给我滚回家,把你姐换回来!”

王寡妇这话说得冠冕堂皇,表面上像是心疼王雪干活太累,想着让她回去歇口气,可实际上,她心里那点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她是想让自己的心肝宝贝王语殷来地里装装样子,好在外人面前落个勤劳的好名声。

这母女俩在演戏这方面,那可是堪称一绝,在整个向阳大队都出了名的。

不然,上辈子王语殷也不可能把李肆民哄得晕头转向,耍得团团转。

王雪挨了一巴掌,却连个反抗的眼神都不敢有,只能默默低下头。

她年纪虽小,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打骂和不公。

这一天下来,她在地里辛苦劳作,腰酸背痛,可即便如此,回到家后,还有一大堆繁重的家务等着她。

生火做饭,烟熏火燎呛得她直咳嗽;喂猪喂鸡,那些牲畜又脏又臭,她却只能忍着;打扫猪圈,刺鼻的气味弥漫,她也只能默默承受。

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忙到深更半夜才能休息,干的活比大人还多,吃的却连猪狗都不如,真不知道她这瘦弱的小身板是怎么扛过来的,也难以想象她是凭借着怎样的毅力撑到现在。

“小雪,过来!”王雪刚迈进家门,就听到院墙那边传来一个熟悉又亲切的声音。

小姑娘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光亮,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

她根本不用抬头去看,心里就笃定,肯定是隔壁的李三哥!

“三哥……啊!”王雪刚一抬头,就看到两个白花花的东西迎面飞来。

她下意识地伸手一接,原来是两颗大白兔奶糖。

“谢……谢谢三哥!”王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激动和喜悦交织的声音。

李肆民站在自家院子的墙头上,看到王雪接住奶糖,心里却莫名地有些发虚。

他摸了摸下巴,暗自寻思,这两颗大白兔奶糖,好像是用这小丫头床下挖出来的银元买的吧?唉,他转念一想,就算自己不拿那些银元,以王寡妇母女的德行,王雪藏着的银元迟早也会被她们搜刮走。

与其让那些银元便宜了王寡妇母女,还不如用在自己和王雪身上,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喏,小雪,还有这个!”李肆民这次没有再扔东西,而是朝着王雪轻轻招了招手。

王雪犹豫了一下,小眼神里透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最终,她还是挪动着脚步,缓缓走到墙边,伸出那双满是老茧和泥土的小手,接过李肆民递过来的一个布包。

如果是别人给的东西,王雪或许会满心戒备,坚决不收。

但面对隔壁的李三哥,她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仿佛从他手里接过东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啊,这这……”王雪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眼睛一下子瞪得大大的,整个人都愣住了。

布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沓作业本,纸张洁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一瓶鸵鸟牌蓝黑墨水,墨水瓶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一支崭新的英雄钢笔,笔身锃亮,笔尖透着一股精致劲儿;还有几本略显破旧的课本。

这些课本是侄子李文用过的,虽然书页有些卷边,却保存得还算完好。

“拿着吧,小雪,没事的时候就自己多看看书,学习学习。

要是有啥不懂的地方,尽管来找三哥,三哥教你……”李肆民微笑着说道,眼神里满是关切。

说起来,李肆民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高中生。

不过,和那些在城里高级中学就读的同学相比,他在公社读的高中,条件可就差远了,教学质量也没法比,说起来确实有些拿不出手。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在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都曾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在不少乡镇,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村庄,都设立了高中学校。

然而,由于当时发展速度过快,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只有高中学历的人,不得不被临时拉来充当高中教师。

尽管李肆民的知识水平不算顶尖,但辅导一个只有初小水平,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小丫头,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王雪只念到初小毕业。

在当时的五年制小学体系里,一至三年级被称为初小,四、五年级则叫做高小。

要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完整办学的小学,就被称作完小。

上辈子,王雪的文化知识就是李肆民后来一点点给她补上的。

这辈子,虽说李肆民没能成为王雪的姐夫,但他依然打心底里想继续帮助这个可怜的小丫头提升文化水平。

毕竟,就算不看那十二块银元的份上,上辈子王雪也尽心尽力照顾了自己七八年,这份恩情,他可不能忘,更不能对她不管不顾。

当李肆民从墙头上消失后,王雪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夺眶而出。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上学可能是一件苦差事,每天要早起晚睡,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

但对于像王雪这样热爱学习,却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的孩子来说,能够重新接触到文化知识,那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李肆民送给她的这些文具和课本,在她眼里,比世上任何珍贵的礼物都要宝贵,远比那两颗大白兔奶糖更能让她激动得心跳加速。

只有真正失去过,才懂得珍惜的意义。

王雪回忆起以前上学的日子,那时候,她每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写作业,并没有觉得学习有多珍贵。

可自从被王寡妇强行拽回家,每天只能面对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后,她才深刻体会到,能坐在教室里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奢侈的事情。

其实,王雪能念那三年书,还是王寡妇在万般无奈之下勉强同意的。

当时,为了响应上级的教育普及号召,洪书记多次上门劝说王寡妇,希望她能送王雪去读书。

王寡妇作为白会计的侄女,不好驳了叔叔的面子,再加上洪书记三番五次地做工作,她才不情不愿地把王雪送进了学校。

可初小一毕业,早就不耐烦的王寡妇就立刻把王雪从学校拉了回来。

在她眼里,王雪就是个赔钱货,哪有资格继续读书,想都别想!

现在好了,李三哥送给自己这么多文具和课本,王雪感觉自己又能偷偷地读书学习了,仿佛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之光。

可惜的是,李三哥终究不是自己的亲三哥。

王雪的心里突然涌起一个念头,要是王语殷嫁的不是吴小山就好了,那样的话,李三哥说不定就能和自己成为一家人了……不不不……不行不行!王雪猛地摇了摇头,像是要把这个可怕的念头从脑袋里甩出去。

她在心里告诫自己,李三哥是那么好的人,千万不能娶王语殷那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否则一定会倒大霉的!

王雪和王语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王语殷的为人。

在外人面前,王语殷总是装出一副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的模样,把自己包装得完美无瑕。

可只有和她长期生活在一起,才能看清她内心深处的恶毒。

她自私自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什么亲情、友情,在她眼里都一文不值。

……

李肆民自然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出于一片好心,随手做了这么一件小事,却在隔壁小丫头的心里掀起了如此大的波澜,引发了她这么多复杂的联想。

此时此刻,他正站在自家院子里,接受着全家人的“审判”。

别看李肆民在外面给家里人挣足了面子,让大家都跟着风光了一把,可回到家后,该面对的批评还是躲不掉。

这一次,就连平日里最宠他的杨翠花,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杨翠花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东西,心疼得眉头紧皱,眼眶泛红,差点就要掉眼泪了。

她用略带责备的语气说道:“老三啊老三,你让娘说你啥好呢?又不是过年过节,你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干啥呀……唉!”

杨翠花的目光扫过那半匹棉布,心里就像被刀割了一样。

在向阳大队,社员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劳作,到年底了,一般也就只能分到二三尺布票。

可李肆民倒好,一下子就买了这么多布,这得花多少布票啊!这些布,都够给儿子娶媳妇当彩礼了,杨翠花能不心疼吗?

买布也就算了,毕竟家里人口多,确实也需要添些新衣裳。

可再看看那一堆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东西,杨翠花就更生气了。

最让她想不通的是,李肆民居然还买了牛奶糖。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牛奶糖可是奢侈品,又不能当饭吃,价格还贵得离谱。

就为了让孩子们尝个新鲜,过过嘴瘾,花这么多钱,实在是太不划算了,简直就是浪费!

“老三,你买这么多手电筒回来干啥呀?”李富贵也忍不住开口数落起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个手电筒,翻来覆去地看着,满脸的疑惑。

“咱家连油灯都舍不得点,平时都省着用,你买这么多手电筒回来,就算有了手电筒,咱家也不舍得用电池啊,这不是瞎花钱嘛!”

面对老爹的“训斥”,李肆民却没有丝毫生气的样子。

他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不紧不慢地说道:“爹,这你就不懂了吧。

你看着这些是手电筒,可在我眼里,它们都是能赚钱的宝贝,是一张张的钞票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