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招待所(1 / 1)
李肆民骑着那辆满载大鱼的自行车,稳稳地朝着新城县城的方向行进。
一路上,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可他的内心却犹如燃烧的火焰,满是期待与兴奋。他心里早有打算,目的地十分明确,那便是新城县第一招待所。
在新城县,第一招待所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存在。它集住宿和餐饮于一体,是县里规格最高的接待场所,代表着新城县的顶级接待水平。
李肆民凭借上辈子在新城打拼的丰富经验,对这里虽说不上了如指掌,但也算是比较熟悉。
他熟练地驾驭着自行车,在县城的小巷中灵活穿梭。
这些小巷犹如错综复杂的脉络,可李肆民却如同熟悉自家后院一般,很快就找到了招待所的后门。这个后门主要是供招待所的工作人员进出,相较于前门,这里的防守明显松懈许多。李肆民轻轻松松便骑着车进入了后院。
一进入后院,各种功能性区域便映入眼帘。有热气腾腾的锅炉房,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确保招待所的热水供应;
职工餐厅里,传来阵阵饭菜的香气,那是厨师们正在为员工们准备餐食;
职工澡堂的招牌醒目地挂在一旁,让人能想象到下班后员工们在此放松身心的场景;
洗衣房里,洗衣机嗡嗡作响,负责清洗招待所的各类布草;还有那后勤仓库,堆积着各类物资,是招待所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李肆民将自行车稳稳地停在后勤仓库的门外,随后走向一位路过的工作人员,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礼貌地打听道:
“同志,您好啊,我是来送鱼的,请问我该找哪位对接呢?”那工作人员刚走近,便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鱼腥味,不过他见多了送货的人,对此也没起什么疑心。
没过一会儿,采购科的江科长就被工作人员叫了过来。江科长迈着匆忙的步伐,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他走到李肆民面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努力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
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眼前这个人是谁。他微微皱眉,带着一丝尴尬的神情开口问道:“同志,实在不好意思,我这人记性不太好,请问您是哪个单位的呀?”
新城县第一招待所作为县里的重要接待场所,与众多单位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蔬菜公司会定期供应新鲜的蔬菜,让招待所的餐桌上摆满翠绿欲滴的菜品;副食品公司则提供丰富多样的副食,
满足不同客人的口味需求;供销社是各类生活用品的重要供应渠道;
肉联厂源源不断地送来新鲜的肉类;鱼联社则负责保障鱼货的供应。此外,还有不少周边的公社,也会给招待所提供一些特色农产品。所以江科长面对众多供货人员,有时确实难以记住每一张面孔。
李肆民见状,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说道:
“我姓李,来自红星公社向阳大队。前几天,有个姓王的同志找到我,说他是第二招待所的采购,让我给二所送一批鱼……”
李肆民的话还没说完,江科长的脸上便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他心里瞬间明白,原来这个乡下来的小伙子把给第二招待所送的货错送到了第一招待所。
新城县确实有两个招待所,第一招待所和第二招待所。在革委会成立之前,第一招待所归属县委管理,第二招待所则由政府管辖。虽说现在二者都归革委会统一领导,但彼此之间还是存在着竞争关系。
哪个招待所所长的工作成绩出色,就有机会被提拔到革委会任职。要知道,那时的招待所长可是正科级干部,行政级别可不低,甚至比一些公社主任还要威风几分。
江科长心里虽然对李肆民的“糊涂”有些鄙视,但他毕竟在招待所工作多年,深谙人情世故,脸上丝毫没有表露出来。他立刻热情地说道:“哎呀,瞧我这记性!来来来,老乡,一路赶来肯定累坏了吧?赶紧进屋喝口茶,休息休息再谈!”说着,他便伸手做出请的姿势,满脸堆笑。
李肆民看着江科长这热情的态度,心中暗自高兴,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笔买卖很有希望成交。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卖方市场时代,他车上那几十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无疑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只要江科长不是个冥顽不灵的人,就绝对不会把这送到嘴边的肥肉往外推。
果然,一番热情的寒暄过后,江科长清了清嗓子,一脸诚恳地说道:
“老弟,跟你说实话吧,你的鱼送错地方了,我们这儿是第一招待所,不是第二招待所……”江科长的语气十分坦诚,没有丝毫忽悠李肆民把鱼留下的意思,而是实话实说。
他心里清楚,给公家办事可不能乱来,这种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一旦事情败露,他这个小小的科长可担待不起。虽说顶着个科长的头衔,但实际上,论行政级别,他也就个股级,连副科都算不上,在官场中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
江科长这番情真意切的话,似乎真的打动了李肆民。李肆民沉思片刻,最终点头答应将这批鱼卖给新城第一招待所。其实,在和李肆民喝茶聊天的时候,江科长已经悄悄派手下人去查看那两筐鱼了。
手下人回来后,偷偷告诉他,李肆民带来的鱼全都是个头不小的,至少三斤往上,而且每一条都特别新鲜,活蹦乱跳的。
李肆民能让鱼保持如此鲜活,得益于他上辈子在短视频上学到的弓鱼术。所谓弓鱼术,就是用绳子巧妙地将鱼的头尾绑起来,让鱼的身体呈现出弯曲的弓形。
这样一来,鱼的一侧腮就会暴露在空气中,能够更方便地与氧气进行交换。再加上李肆民一路上都十分细心,不断地往鱼身上淋水,所以即便有些鱼已经离开水面一两个小时了,依然活力满满。
李肆民记得短视频里介绍说,弓鱼术能让某些鱼在离水后存活十几个小时,不过他自己并没有亲自验证过,所以也不太确定其真实性。
实际上,李肆民钓到的有些鱼,就算不用弓鱼术,生命力也极其顽强,能存活很长时间。比如那四条体型庞大的黑鱼和三条肥硕的鲶鱼,这些鱼堪称生存大师。
黑鱼的生命力异常坚韧,离开水后,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死亡。有些黑鱼甚至在池塘干涸的时候,凭借着身体和鱼鳍的配合,在地面上缓慢滑动,长途迁徙到其他有水的地方,令人惊叹不已。
除了黑鱼和鲶鱼,李肆民的鱼筐里还有两只大老鳖。老鳖属于两栖动物,生命力更是顽强得很。
“老弟啊,那两只老鳖,你无论如何也得卖给老哥我,就当是帮老哥一个大忙,行不?”江科长此刻急得额头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心里对这两只老鳖可谓是垂涎三尺,恨不得立刻据为己有,语气中满是急切与哀求。
然而,李肆民却像个坚守阵地的战士,任凭江科长怎么软磨硬泡,那两只老鳖他就是坚决不卖,一口咬定是要送给城里的亲戚。
江科长心里明白,四五斤重的大老鳖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碰到的稀罕物。他要是一下子能弄到两只,招待所所长肯定会高兴得合不拢嘴。毕竟,这老鳖可是招待贵客的上等食材。
而且,要是碰上有领导来招待所吃饭,自己把这老鳖安排上,私下里和领导套套近乎,说不定就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自己的仕途说不定就能迎来转机,更进一步呢。
于是,江科长发挥出他多年练就的口才,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滔滔不绝地说着,那口才简直能和经验丰富的老政工干部相媲美。
他说得口干舌燥,差点就把李肆民说得怀疑人生了,仿佛不把老鳖卖给他,李肆民就成了天理难容的罪人。
可李肆民经历过上辈子的风风雨雨,心智早已十分成熟,岂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他就像一棵扎根在岩石中的苍松,稳稳地坚守着自己的立场。江科长的那一套对他来说,根本就不起作用。
最终,江科长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咬咬牙,不断提高报价。
那两只加起来九斤八两的老鳖,愣是被他提到了三十块钱的高价。
在这个年代,三块钱一斤的野生甲鱼,那价格简直高得离谱。要知道,不要票的猪肉才一块二一斤。在大多数人眼里,老鳖的性价比远远比不上猪肉。要不是在新城招待所这种专门接待贵客、对食材品质要求极高的地方,要是拿到黑市上去卖,李肆民这两只老鳖,能卖到两块钱一斤就算很不错了。
当然,这么大个头的老鳖,在黑市上也是难得一见的宝贝,这也是江科长如此执着想要买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