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老娘记住你了(1 / 1)

加入書籤

晚上,村头的晒谷场上,却热闹非凡,宛如一个小型的集市。

村民们或蹲或坐,姿态各异。

有的人正就着昏黄的光线,狼吞虎咽地吃着简单的晚餐;有的人则三两成群,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

杨翠花站在晒谷场的边缘,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担忧,她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村头的方向,仿佛那是她所有希望的寄托。

她的两个儿子,李肆民和李老二,被警察带走后,就如两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她的心头。

李肆民离家前曾信誓旦旦地告诉她,他们不仅不会有事,说不定还会迎来意想不到的好事。

可如今,谣言却像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肆意地在村子里蔓延,这让杨翠花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愈发地慌乱起来。

这时,王寡妇和几个老娘们扭着腰肢,满脸堆笑地凑了过来。

她们看似关心,可那话语里却像藏着一根根尖锐的刺,让人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翠花嫂子呀,你咋还在这儿干等着呢?没想着去城里打听打听,老二和老三到底被关在啥地方了吗?”一个老娘们尖着嗓子问道,脸上装出一副焦急的模样。

“就是呀,嫂子。

咱可不能干着急,这俩孩子都是咱们看着长大的,可得想法子救救他们,不能不管死活呀!”另一个老娘们也随声附和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

“要不这样吧,嫂子,明天我陪你进城去。

你呢,买上几斤猪肉,我让我们家那口子三表舅的五小姨子帮忙打听打听情况,咋样?”王寡妇假惺惺地说道,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杨翠花被这群老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吵得脑袋嗡嗡响,心烦意乱到了极点。

她狠狠地瞪了她们一眼,什么话也没说,转身便朝着村外走去。

她实在不愿意再听这些假惺惺的话语,只想一个人静静地等待儿子们归来。

看着杨翠花离去的背影,王寡妇和几个老娘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的幸灾乐祸再也掩饰不住,肆无忌惮地流露出来。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如同一把利剑,划破了夜的宁静。

大家纷纷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两辆自行车在朦胧的夜色中缓缓驶来。

由于光线昏暗,一时之间,看不清车上人的面容,但那熟悉的轮廓,却让人感觉似曾相识。

随着自行车越来越近,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声。

只见一人胸前佩戴着一朵鲜艳夺目的大红花,在夜色中格外显眼;另一人则身着崭新的制服,笔挺地坐在自行车上,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气质。

仔细一看,戴红花的正是李肆民,而穿制服的竟是李老二!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村子里不是传得沸沸扬扬,说李家两兄弟被公安抓走了吗?怎么此刻却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而且还这般风光无限?这哪里像是被抓走的样子,分明是鸿运当头啊!

俗话说,三人成虎。

谣言这东西,往往在传播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离谱,偏离了事实的真相。

实际上,公安找上李肆民两兄弟,并非是要抓捕他们,而是另有缘由。

原来,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武长江副所长不慎落入湍急的大沙河中,河水如猛兽般咆哮着,随时可能将他吞噬。

李肆民恰好路过,他毫不犹豫,不顾自身安危,纵身跳进河中,拼尽全力将武长江救上了岸。

他的这种英勇无畏的行为和高尚的精神,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在众人心中闪耀,值得大家的歌颂与赞扬。

经过深入了解,大家发现李肆民的事迹远不止于此。

他不仅是红星公社树立的先进典型,在十里八乡更是赫赫有名的打鼠英雄。

为了保护村民们的粮食,他常常在夜里穿梭于田间地头,凭借着精湛的枪法,打死了无数偷吃粮食的老鼠。

而且,他还兼任新城第一招待所的编外采购。

为了满足新城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为了给新城的各级领导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不辞辛劳,不顾路途遥远和危险,频繁地跑到山里去收购各种紧缺的物资。

起初,只有新城公安打算对李肆民进行表彰。

然而,他的光荣事迹一经传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报社的记者们纷纷赶来。

他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对这样的新闻素材充满了热情。

与此同时,新城革委会的工作人员也闻讯而来,他们决定要好好地表彰一下向阳大队的优秀社员——李肆民。

各级领导对这件事如此重视,武长江所在的单位自然也不敢怠慢。

倘若不有所表示,那不仅是对武长江的不尊重,更是对他二叔武副局长的大不敬。

于是,在征求了武长江的意见后,单位决定给武长江的救命恩人李肆民一个工作名额。

虽然只是临时工,但上级领导信誓旦旦地保证,到年底的时候,李肆民可以和那些已经干满三年的临时工一起转为正式职工。

关于李肆民两兄弟被抓走的传言,其实完全是一场误会。

事实是,武长江和张建军亲自前来,邀请他们参加表彰大会。

这个表彰大会有着两个重要的目的:其一,是为了表扬李肆民的英勇行为,让他的事迹激励更多的人;其二,是为了解决李老二的工作问题。

表面上看,这个工作名额是给李肆民的,但实际上,这是武长江特意为李老二争取来的。

表彰大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场面热烈而庄重。

李肆民凭借上辈子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在发言时言辞得体,举止大方,赢得了在场领导们的一致称赞和掌声。

李老二的工作也安排得妥妥当当。

由于马上就要进入麦收季节,上级领导考虑周到,特别批准他有半个月的麦假,让他先忙完家里的农活,再正式去单位报到上班。

这里所说的“劳动”,并非是让他真的去干繁重的体力活,而是参加麦收后,他便能名正言顺地分到麦子。

当然,既然是麦收假,入职时间就从现在开始计算,反正只是临时工,大家也不会过于计较这些细节。

李肆民原本并不想如此高调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在大家面前露个脸。

他特意没有摘下胸前的大红花,就是希望能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感到骄傲和自豪,让他们也能分享这份荣耀。

远远地,李肆民就看到自己的老娘杨翠花被王寡妇等几个女人围在中间。

虽然听不清她们在说些什么,但从老娘脸上那紧张担忧的神情,以及王寡妇她们脸上那幸灾乐祸的表情,李肆民大致能猜到发生了什么。

于是,他和二哥加快了骑车的速度,一边骑行,一边用力地按着车铃,故意吸引大家的注意。

果然,当村民们看到两兄弟的模样时,那些曾经甚嚣尘上的谣言,瞬间如泡沫般破灭了。

被公安抓走?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他们身上穿着的可是公安的制服啊!不用多想,大家都明白,这是李老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而且很有可能是在公安系统工作呢!

“肆东,你这一身装扮是……”一位好奇的村民忍不住开口问道,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惊讶。

面对众多村民投来的好奇目光,李老二挺直了腰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找到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娘,各位乡亲们,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找到工作啦,就在咱们新城公安局上班!”李老二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晒谷场上回荡。

此话一出,现场瞬间像炸开了锅一般。

村民们纷纷交头接耳,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怎么可能呢?李老二既没有高学历,平日里也没做出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伙子,怎么突然间就摇身一变,成了公安呢?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凭什么呀?

不光是王寡妇,许多村民的心中都不约而同地冒出了这个疑问。

可是,看着此刻身着制服、意气风发的李老二,却没有一个人敢真的将这个疑问问出口。

毕竟,人家现在已经是公家单位的人了,而且还是掌管着一定权力的暴力机关。

就算现在的公安不像几年后那般威风凛凛,但也绝不是没有背景的普通村民能够轻易招惹的。

特别是李老二出身根正苗红的三代雇农家庭,谁敢无缘无故地对他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呢!

想想李老大进了新城第一招待所,如今李老二又成了新城公安……对了,再加上李老三是公社树立的先进典型,李家三兄弟个个都出息了,这李家可真是要彻底翻身,飞黄腾达了啊!

王寡妇站在人群中,看着风光无限的李家两兄弟,心中懊悔不已。

早知道李家能如此迅速地崛起,她就是拼了老命,也要紧紧抓住李老三。

上次把李老三灌醉了,要是自己当时不离开,亲自看着他和自己闺女把事情办成,哪会有如今这些烦心事啊!要是当初能让李老三娶了自己闺女,哪里还用得着担心闺女肚子里孩子的问题,说不定他们早就欢欢喜喜地结婚了,自己还能趁机把李老二的工作名额要过来,让闺女也跟着进城上班,过上令人羡慕的城里人的好日子!

王寡妇越想越气,心中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

她既生吴小山的气,更恨李老三。

“李老三啊李老三,你个没眼力见的王八蛋!送到嘴边的肥肉你都不知道吃,一个光溜溜的大姑娘摆在你面前,你都不懂得珍惜,你还是个男人吗?”王寡妇在心里咬牙切齿地咒骂道。

“好,很好!李老三,你给老娘记住了!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你就等着吧,老娘早晚有一天要让你为今天的所作所为后悔!”王寡妇的眼神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仿佛要将李老三生吞活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