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日进斗金(1 / 1)
李肆民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看向杨大喜,问道:“大喜哥,要是换做你,会把这么好的事儿到处嚷嚷,弄得所有人都知道吗?”
杨大喜挠了挠头,神色有些尴尬,憨笑着说:“那肯定不会啊,活儿就这么多,知道的人多了,都跑来跟我抢,我还怎么挣钱呀。”
“哈哈,大喜哥,你可算开窍了。走,你在前面开拖拉机,我开卡车在后面给你保驾护航!”李肆民一边说,一边拍了拍杨大喜的肩膀。
这是杨大喜头一回独自拉货,李肆民心里多少有些不踏实,特意放慢了卡车的速度,跟在拖拉机后面,小心翼翼地往前行驶。就怕杨大喜这个新手出什么岔子。为了以防万一,李肆民特意叮嘱那几个帮忙装货的农民,别把拖拉机装得太满,十来吨就差不多了。
好在杨大喜这人足够谨慎,虽然车速不快,但一路行驶得稳稳当当。李肆民也不着急,即便卡车慢得像蜗牛爬,他也没有催促杨大喜半句。他心里清楚,开车这事儿,最忌讳的就是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催,越催开车的人越慌,一旦慌了神,很容易出大事故,弄不好就车毁人亡。
从出发地到新城煤矿,也就几十里路。可兄弟俩这一路慢悠悠地开,等到达煤矿的时候,早就过了中午吃饭的点。可见他们开得有多慢。还好李肆民和煤矿食堂的采购王大鹏相识,熟人好办事嘛。王大鹏找到食堂的大师傅,帮忙给李肆民和杨大喜煮了两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当然,饭钱李肆民还是照给的,让人帮忙,还让人家请客,既出力又贴钱,这种事儿李肆民可干不出来。
吃完饭,装卸工人正好开始上班。兄弟俩又花了些时间卸车,之后便开始装煤炭。等煤炭都装好了,他们终于踏上了返程的路。
这次上路,杨大喜明显比来时老练了许多,车速至少比去煤矿的时候快了一成。他们先是把煤炭拉到招待所卸了货,接着又前往河边装沙子。
几个农民远远看见兄弟俩回来了,脸上立刻笑开了花,那嘴咧得都快到耳根子了。
“小哥,看你们这工作节奏,整个运输任务就靠你们俩司机撑着,也太不容易了吧?”
“小哥,你干活这么麻溜,年底领导不涨薪都说不过去!”
“小兄弟……”
“停!都停停!”李肆民被这一声声“小兄弟”喊得脑袋都大了,连忙制止道,“几位老哥,你们还是抓紧时间干活吧,我和我哥跑了一天,累坏了,想稍微眯一会儿。”
“哦哦……”几个农民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连忙说道,“小兄弟,赶紧歇着,等会儿还要开车呢!”
“各位小声些,别把这小伙子给吵着了!
”
“嘘……”
李肆民也不嫌弃河边草地脏,找了块地儿,直接躺了上去,准备睡会儿。杨大喜见状,也有样学样,挨着李肆民倒头就睡。在他们看来,草地算什么,以前麦秸垛、草窝子,他们都钻过。
上次公社放电影的时候,杨大喜和杨双喜兄弟俩,竟然在同一个麦秸垛里碰上了。
一男一女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做那事儿呢。
沙子装满后,李肆民结清了费用,又和杨大喜再次前往煤矿。这一趟,杨大喜的车技又有了进步,比返程时又快了一些。煤炭装好后,李肆民这次没再回招待所,准备和杨大喜各自回家。
“肆民,你确定要我把这拖拉机开回咱家里去呀?”杨大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再次确认道。
李肆民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说:“对对对,都跟你说多少遍了,开回家。大喜哥,你就别啰嗦了,行不?”
“嘿嘿,这不是感觉像做梦一样嘛。开着拖拉机回家,村里人不得羡慕死啊!”杨大喜一边笑着,一边挠头。
李肆民翻了个白眼,叮嘱道:“大喜哥,可千万别得瑟。记住我跟你说的,就说你是给单位拉煤炭的,其它事儿一概不知道,明白吗?”
“明白啦!”杨大喜拍着胸脯保证道。
……
果不其然,就像杨大喜预料的那样,拖拉机一开进三家村,整个村子瞬间就像炸开了锅。昨天开卡车的是外村人,大家感觉还不那么强烈,今天开拖拉机的换成了自己村里的小子,这可太轰动了。
不光是村民们都围了过来,就连村里的干部也被吸引来了。他们把杨大喜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那架势,仿佛要把杨大喜的家底都给挖出来。
杨大喜虽说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个表弟李肆民是个有本事的人。他牢牢记住李肆民的叮嘱,不管别人问什么,他都只有一个回答——不知道。
他表示自己只是临时在新城招待所负责开拖拉机,对于其他具体的事情,压根儿就不了解。
几个大队干部见从杨大喜这儿实在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只好作罢,准备离开。在离开前,他们向杨家交代,杨大喜能进城做编外采购,不用出工也没问题,可每个月得交十块钱,美其名曰社员外出的“误工费”。
杨大喜一听这话,气得脸都涨红了,肺都快气炸了。要不是爹娘在一旁死死拉住他,他非得和这几个大队干部干一架不可。
他从表弟李肆民那儿听闻,最初,向阳大队仅仅让他每月交几块钱。
现在呢,向阳大队那边都不用交钱了,凭什么自己三家村的干部就要收十块,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
杨父杨母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杨大喜给劝住。
“大喜,你仔细琢磨琢磨,咱每月能有六十块的收入呢。就算交给大队十块,手头还能剩下整整五十块,这多划算啊。
你要是真和他们干起来,他们卡着你,不让你出去干活了,可怎么办?”杨父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杨大喜心里明白,爹娘说的都是实话,这个时候的大队干部,确实有这个权力。
“哼,爹,娘,你们放心吧,我不会乱来的。不过,早晚有一天,我得让村里那几个家伙后悔今天这么对我!”杨大喜咬着牙,恨恨地说道。
……
李肆民是第二天才知道杨大喜被村干部刁难的事儿。
“大喜哥,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这事儿交给我,保证给你处理得妥妥当当!”李肆民可不是在说大话,也不是开玩笑或者吹牛。
不过,这事儿得先放一放,目前还不是着急处理的时候。兄弟俩就这样持续忙活了好些天,周处长批给李肆民的那一百吨平价煤炭很快就装载完毕。李肆民没多废话,夹着两瓶茅台,再度踏入了周处长的办公室。
当李肆民从后勤处长办公室走出来,手中已然多了一张准许一百吨平价煤炭的批条。
没办法,在那个时候,办事有时就是这般简洁。无需耗费大量现金,也不用赠送巨额超市购物卡,仅仅两瓶好酒,或者两条好烟,对方要是收下了,事情基本也就成了。
当然,这也得益于煤矿需要沙子,双方存在合作关系。作为后勤处长,周处长什么样的稀罕物件没见过呀,他看重的不过是李肆民的那份心意。真以为他会稀罕那两瓶酒不成。
……
拉沙子仅需支付装卸费,煤炭又是平价的。李肆民得自己承担卡车和拖拉机的油钱,好在油是平价的,采购时用的是新城第二招待所的名义。
沙子运过去,煤炭拉回来,李肆民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这年头搞运输竟能赚这么多钱。
无论是开拖拉机,还是驾驶卡车,跑上一个来回,差不多都能稳稳地赚到八九十块。
李肆民跟着跑了两天,等杨大喜车技更娴熟些了,兄弟俩便开始分头运输。因为拖拉机的速度较为迟缓,所以一天仅仅能够跑两个往返。
卡车跑得快,一天下来能跑上四个来回。一趟八九十块,两辆车,总共六个往返,这么一计算……
好家伙,竟然能有五百来块!在这个人均工资才三十几块的时代,一天能有五百块的收入,这意味着什么?用日进斗金来描述,那都毫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