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若有所思(1 / 1)

加入書籤

吃过饭,李肆民便招呼杨大喜坐进了老解放的驾驶室。随后,他启动车子,朝着自家所在的向阳大队驶去。

老解放一进入向阳大队,就如同在三家村时那样,瞬间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村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投来好奇的目光。好在最近这段时间,向阳大队的人对李肆民身上发生的种种奇事,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具备了些许免疫力,这才没有引发混乱,避免了踩踏事故的发生。

事实上,李肆民给向阳大队村民带来的震撼,远比在三家村时强烈得多。三家村的人对李肆民并不熟悉,即便他表现得再出色,那种感觉也像是隔着一层窗户纸,不太真切。

而在向阳大队可就不一样了,许多人都是看着李肆民长大的。他从过去那个游手好闲的青年,摇身一变,实现了一飞冲天的转变,发展速度之快,简直超乎了常人的想象,如同脱缰的野马,根本拦都拦不住。

早上出门的时候,李肆民还是骑着自行车,可到了晚上回来,竟然开着一辆大卡车,好在李肆民亲自向大家解释,说卡车是新城煤矿的,他只是帮忙开几天,车上的煤炭也是厂里的物资,村民们听后,心里才稍稍好受了一些。

然而,这种好受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一众村民的心里又开始泛起了嘀咕。煤炭不是厂里的吗?

怎么李家几兄弟正拼命地往家里搬呢?看到有些人的眼神变得不太友善,李肆民立刻反应过来,连忙解释道,单位欺负他这个编外采购,竟然用煤炭来抵工资,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众人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心里顿时又平衡了许多,甚至比之前还要坦然。

“肆民,你到底一个月多少工资啊,居然用这么多煤炭来顶?”一位村民满脸好奇地问道。

李肆民故意装出一副苦瓜脸,唉声叹气地说:“哎,说是工资,其实是我收购鸡蛋的时候自己垫付的钱。四分钱一个收上来的鸡蛋,单位还是按四分钱一个给我结算,你们说说,这样的工作还怎么干下去呀?”

“啊?”村民们纷纷摇头,发出一阵感慨。

“肆民,你这工作原来这么不容易啊!”

“肆民,要是实在干不下去,咱就别干了,回来种地,一样能有出息!”

“哎,肆民啊,叔我这人最心软,见不得别人受苦。要不这样,你把这工作让给叔,叔替你遭这个罪,咋样?”

李肆民听着这些话,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能无奈地苦笑。

李肆民在外面和村民们闲聊着,家里的杨大喜却仿佛成了一个稀罕物件。李肆民的母亲杨翠花,热情地拉着侄子的手,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大喜,你说肆民让你去开拖拉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杨翠花满脸关切地问道。

杨大喜兴奋得像个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姑,肆民说了,拉一车东西给一块钱,一天至少能拉两趟呢!”

“嘶……”李家人听到这话,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乖乖,一天两块钱,一个月下来至少就是六十块,一年……这可不少啊!”

“天哪,大喜,咱哥俩换换行不行,你来我们公安上班,我去开拖拉机?”李肆民的某个哥哥半开玩笑地说道。

“大喜,别理他,还是跟我换吧,我可是新城第一招待所的采购,说不定过不了几年就能转正,成为正式工了!”另一个哥哥也跟着凑热闹。

杨大喜被这突如其来的提议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杨翠花见状,连忙一巴掌一个,把两个没个正形的儿子打跑了:“去去去,哪都有你们。大喜好不容易来一趟,你们还不赶紧去做饭……对了,把后院养的野兔杀一只,一点儿眼力见儿都没有!”

“姑,不用这么麻烦了,来之前我已经吃过饭了。对了,俺娘让俺给您带了一只老母鸡,还在车上呢,我这就去拿!”杨大喜连忙说道。

……

因为杨大喜在场,李肆民的父母不好直接询问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开回来一辆大卡车?会开拖拉机也就罢了,竟然还会开大卡车,自家这个小儿子,难道是个隐藏的天才不成?李肆民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简单地说卡车是公家的,拖拉机也是公家的,他只是给杨大喜找了份工作。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在这个年代,要是搞私人经营的事情传出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用脚趾头想都能明白会是什么下场。

……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李肆民就载着杨大喜前往第二招待所。趁着后勤人员卸煤炭的空当,李肆民开始教杨大喜开拖拉机。

老式拖拉机,比想象中要容易学一些。李肆民耐心地讲解着操作要领,一个小时过去了,杨大喜却并没有如李肆民所期待的那样,学会倒库、漂移、大撒把这些高难度动作。毕竟,学习驾驶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再厉害的人,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如此复杂的技能。李肆民对杨大喜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他能基本掌握启动和停车的操作,就已经达到了初步目标。

在李肆民的悉心指导和指挥下,杨大喜小心翼翼地把拖拉机开到了昨天装沙子的地方。果不其然,尽管时间还很早,昨天那五个农民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了。这也难怪,一天能装两车沙子,一车就能挣一块钱,这么好挣的钱,谁会轻易放过?什么大队的工分,什么干部的批评,在这诱人的利益面前,统统都被几个家伙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心里想着,老子今天身体不舒服,请假还不行吗?大不了工分不要了,那才值几个钱,怎么能和一天两块钱相比呢?为了能挣到这笔钱,几个家伙昨晚一夜都没睡好,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生怕李肆民今天不来了。直到看见李肆民和拖拉机出现,他们那颗悬着的心才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以为你今天不来呢!”其中一个农民走上前,略带埋怨地说道。

“别胡说,老弟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不清楚吗?既然昨天说好了今天来,那就肯定会来。也不知道你瞎担心个啥!”另一个农民连忙反驳道。

“是啊,老弟这么仗义的人,怎么可能说话不算数呢,对吧,老弟?”又一个农民附和着,脸上堆满了笑容。

……

几个家伙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李肆民心里直想笑。这些老实人,好好干活就行了,干嘛还学人耍小聪明呢?这种简单的话术,就想把自己架起来,实在是太天真了。

“几位老哥,这是我表哥,今天他开拖拉机,我开卡车。你们先忙着装沙子,我等会儿就过来。”李肆民一边说着,一边把拖拉机上的自行车搬了下来。这段路可不近,李肆民可不想费劲地走路回去。早上来的时候,他就把自行车搬进了驾驶室,这可把坐在旁边的杨大喜挤得够呛。

李肆民骑着自行车,返回了第二招待所。此时,煤炭已经卸完了。他把自行车锁好,然后跳进卡车,准备回去装沙子。

当卡车再次出现在河边的时候,拖拉机上的沙子已经基本装满了。那几个农民干劲十足,也不嫌累,决定连续作战,装完拖拉机接着装卡车。在他们看来,挣钱的事情,怎么能喊累呢?

沙子装满后,李肆民这次没有开玩笑,直接掏出十块钱,当场就把工钱结清了。几个农民拿着钱,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杨大喜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说:“肆民,钱这么好挣,他们要是回去一宣扬,全村的人都来了可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