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绝对没有不健康的想法(1 / 1)

加入書籤

回到新城之后,李肆民仅仅在家休息了一天,便马不停蹄地去找江大兴开具了一张介绍信。那介绍信承载着他新的希望与计划,有了它,李肆民便如同手持开启新征程的钥匙,随后便踏上了开往申城的火车。

李肆民此前花费诸多心思,又是拜访小嫂子周梦茹,还特意给她送去鲤鱼,这一系列举动可绝非仅仅为了倒腾那十吨平价白面。

他心里清楚得很,十吨平价白面,即便利润再丰厚,又能带来多少实际收益呢?他所做的一切,实则是在为后续更为宏大的行动精心布局。

时隔多年,李肆民再次登上了那冒着滚滚浓烟的蒸汽火车。这火车以烧煤为动力,刚一踏上,李肆民就感受到了那种独特的颠簸。火车行驶起来,就像永不停歇的摇摆巨兽,一路咣当作响。

他清醒的时候,那咣当声不绝于耳;想要睡觉,这恼人的声音依旧在耳畔回荡;吃饭的时候,伴随着每一口咀嚼,咣当声也在同步“伴奏”;甚至蹲坑的时候,那节奏不变的咣当声也未曾停歇。

“咣当当,咣当当……”这声音不断冲击着李肆民的耳膜,以至于后来他都产生了幻听。哪怕火车已经稳稳停下,那咣当声仿佛依旧在脑海深处不断回响,挥之不去。

除了晃荡得厉害,这蒸汽火车的速度也实在让人着急。不管是大站还是小站,它都要停下来。

一个小时的时间,行驶的距离连五十公里都达不到。李肆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缓慢移动的景色,心里满是无奈。

不过,相较于上辈子乘坐蒸汽火车的经历,这一次李肆民可算得上是幸福多了。因为有新城第一招待所开具的介绍信,他得以购买卧铺车票。尽管车票钱需要自掏腰包,但李肆民丝毫没有想要省钱的念头。

如今他每天有着五百来块的收入,这点车票钱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他可不想为了省这点钱,去受那挤硬座的洋罪。毕竟坐蒸汽火车本就已经够折腾人了,要是再在拥挤的硬座车厢里熬上几天几夜,半条命都得丢了。

卧铺车厢的环境明显好太多了。这里人少,乘客的素质也相对较高。最起码,不像硬座车厢里,时不时能看到活鸡活鸭被带上车,搞得整个车厢嘈杂又异味弥漫。

在这个年代坐火车,也并非全无好处。与八十年代相比,小偷小摸的现象特别少。

在七十年代,坐火车的管理极为严格,甚至比后世的实名制还要严苛。

要是没有单位开具的介绍信,连车票都根本买不到。既然都有单位介绍信,那么是小偷的可能性自然就不大了,毕竟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小偷公司专门培养盗窃人员。

至于人贩子、车匪路霸之类的,李肆民一路上一个都没碰到。他原本还想着凭借自己的特殊能力,在旅途中抓几个可恶的人贩子,也算是为民除害。可一路瞪大了眼睛观察,愣是一个嫌疑犯都没发现。

在这个年代,想要收养孩子,一般都用不着花钱去买。因为生活困苦,养活不起孩子的人家大有人在,很容易就能找到愿意把孩子送人的家庭。拐卖妇女的情况也不多见,确切地说,是少之又少。

在当时,只要男方肯出钱,那些贫困地区的姑娘大多都愿意自愿嫁过来,根本就不需要通过拐卖这种违法手段。

就这样,一路无趣,李肆民在火车的咣当声中,好不容易才晃荡到了申城。

对于申城这个地方,李肆民上辈子并非未曾涉足,只不过那都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像如今这般在七十年代踏上这片土地,还是头一遭。

虽说来得早,对这里的一切也人生地不熟,但李肆民一点儿都不慌,他心里自有办法。他手持介绍信,径直找到了新城地区在申城设立的办事处。办事处设有招待所,既能提供住宿的地方,解决他的落脚问题,又能在里面吃饭,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还能找到老乡,寻求他们的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新城地区并非单指新城县,而是新城县所处的一个更大的行政区域。在七十年代,地区这种行政区划十分常见,可到了后世,绝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取消了这一设置。

新城地区涵盖了新城县以及周边的好几个县,甚至还包含了一个地级市。在那个年代,地级市通常对县并没有管辖权,县和市大多都归地区统一管理。

七十年代的申城,相较于其他地方,确实要繁华一些,物资也更为丰富。然而,要是和后世那国际化大都市的模样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所以,李肆民除了去逛了逛当地颇具特色的老弄堂,几乎没怎么去别的地方。

不过,金陵路他还是去了一趟。毕竟好不容易来一趟申城,要是不给亲朋好友带点稀罕玩意儿回去,实在说不过去。在那个时代,人们都差不多,要是有人去大城市出差,都会想着给亲朋好友捎回一些当地独有的物件。出差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拎着,被亲朋好友团团围住,那绝对是人生中最风光的高光时刻。

李肆民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决定先从打通关系入手。他灵机一动,就地取材,弄来了两只大老鳖。凭借这两只大老鳖作为“开路先锋”,李肆民很快就成功请动了办事处的某位领导帮忙。

在领导的牵线搭桥下,他顺利联系上了当地一家颇具名气的工厂。也许有人会好奇,李肆民坐了这么远的火车,这大老鳖是从哪儿来的呢?别问,问就是他有本事在有水的地方钓到,而且还都是个头不小的大老鳖。

有了熟人介绍,再加上李肆民手头有钱,又有介绍信作为凭证,一切进展得十分顺利。他很快就购置齐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一次,李肆民咬了咬牙,狠狠心,一下子购买了好几个大烤箱,同时还采购了一堆相关的设备和模具。

没错,李肆民千里迢迢来到申城,就是为了购买这些制作面包的设备。在这个年代,面包绝对算得上是稀罕物,尤其是在像新城那样的小城市,更是难得一见。

李肆民看准了这个商机,准备在新城打响面包事业的第一枪。在很多新城人的观念里,不知道是出于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缘故,面包被视为妥妥的高级货,其档次比馒头和烧饼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既然有人觉得面包是高档食品,李肆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打算好好从这批人身上赚取丰厚的利润。

可惜的是,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那种先进便捷的面包机。想要制作面包,工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好在已经有工厂能够生产搅拌机、烤箱以及面包模具了,要是全靠手工制作,李肆民可没那个耐心和精力去费那个劲。

这么多设备和物品,李肆民根本没办法自己背回去,只能办理托运手续。所以当李肆民回到新城的时候,那些设备还在托运的路上晃荡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抵达。

下了火车,李肆民哪儿都没去,第一个就直奔武长江家。可实在不巧,武长江又没在家,出来接待他的依旧是小少妇周梦茹。

“肆民,快进来呀,听说你去申城了?”周梦茹热情地招呼道。

武长江不在家,李肆民心里有些顾虑,没好意思直接进屋,站在门外就开始从包里掏东西,脸上带着笑意说道:“嫂子,你瞧,我给你买了啥?”说着,他利索地抖开一条黄色的连衣裙。

那连衣裙款式新颖,带着精致的蕾丝边,在这个年代的新城,绝对是稀罕物件,瞬间就让小少妇周梦茹看得眼神发直。在新城,这样的西洋货可太少见了,其吸睛率几乎能达到百分之好几百。

然而,这就结束了吗?要是这么简单就完了,李肆民也不会一下火车就头一个来找周梦茹……咳咳,是来看武长江。只见李肆民又从包里拿出一双鞋子,说道:“嫂子,你看,这水晶高跟凉鞋,漂亮不?”

千万别误会,李肆民对小少妇周梦茹可一点别的意思都没有,真的!他之所以一下火车就先跑到武长江家,主要是为了落实那十吨平价白面的事情,绝没有任何不健康的想法。

李肆民虽说道德底线有时候相对灵活,但他有一个原则很少违背,那就是一般不会去招惹别人的老婆,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