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高光时刻(1 / 1)
“啥?这面包能和京城国宾馆的有一拼?”人群中有人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叫出声来。
“嘶,秀花,你们新原第一招待所的面包这么牛啊!”一位大妈忍不住惊叹,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小伙子,你是不是新原第一招待所的大师傅呀?瞧这面包做得,肯定是行家!”一位大爷凑上前,上下打量着李肆民,笑着问道。
“乖乖,这么年轻就是大师傅,这小伙子以后肯定前途无量!”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夸赞起来。
面对大家的种种猜测和夸赞,李肆民只是微笑着,始终没有开口回应。
不管众人如何追问,他都保持着沉默,主打的就是一个“沉默是金”。李肆民心里清楚,自己越是不说明身份,大家就越会对他充满好奇和敬畏,越看他就越觉得他气质不凡,绝非一般人。
终于,面包出炉了。热气腾腾的面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
李肆民示意二嫂马秀花将几个面包切成小块,准备分给在场的邻居们。毕竟这么珍贵稀罕的东西,自然不能每人一个,得让大家感受到它的稀缺,这样才能凸显出物以稀为贵的价值。
果不其然,正如李肆民所预料的那样,分到小块面包的众人,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越是给得少,大家就越是赞不绝口。
“嗯,这味道太绝了!”一位年轻的母亲轻轻咬了一口面包,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满是陶醉的神情。
“秀花,你们做的这面包也太香了吧,又香又甜,不愧是能和京城国宾馆媲美的美味!”一位大叔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我吃出浓浓的牛奶味了,这里面真的加了牛奶啊!这可是好东西,营养肯定特别丰富吧?”一位小姑娘细细品味着面包,兴奋地说道。
看着大家吃得满意,李肆民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开口说道:“大家的味觉可真敏锐,竟然真能尝出面包里的原料。没错,这里面有新鲜的牛奶、土鸡蛋,还有上好的白糖,都是营养丰富的好东西。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吃了,对身体发育特别好,以后肯定能长得高高壮壮的!”
“哇,这么金贵的东西,那得卖多少钱一个啊?”听到李肆民这么说,不少人都心动了,纷纷瞪大眼睛,紧张地盯着李肆民,生怕他报出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天价。
李肆民不紧不慢地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不贵不贵,我们新原第一招待所头一回在咱们新城设立加工点,为了回馈新城的父老乡亲,暂时按成本价出售。一个面包一毛钱加二两粮票,如果没有粮票,那就一毛五一个。”
“啥,才一毛钱(一毛五)?”众人听到这个价格,都惊讶地叫了起来。
“乖乖,这也太便宜了!小伙子,太感谢你们新原第一招待所了!”一位大爷激动地说道。
“我现在能买几个吗?我想让家里人也尝尝这稀罕玩意儿!”一位大妈连忙问道。
其实,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一毛五一个面包,已经算是相当昂贵的价格了。要知道,白面才一毛七一斤,鸡蛋一毛钱能买两个。李肆民仔细计算过,自己制作一个面包,原料加上水电费,成本顶多也就五分钱。
当然,这还不算之前为了弄到这些原材料所欠下的人情。成本五分钱的面包,卖一毛五一个,利润高达百分之二百。虽说和后世那些高档面包相比,利润不算高,但在那个年代,东西的利润普遍都很低。
比如一个大肉包子,不要粮票也就一毛钱,比李肆民的面包还便宜五分。然而,一个大肉包子的成本绝对要比李肆民做的面包高。
李肆民做的面包样式很简单,就是过去那种扁平的圆面包,大小和普通烧饼差不多。
小孩子吃一个往往还觉得不过瘾,饭量大的人吃两个也不会觉得饱。
成本低、售价高,这正是李肆民选择做面包生意的原因,就如同后世那些汉堡、炸鸡等洋快餐,尽管成本不高,却能卖个好价钱,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都远超中式快餐,其中的商业逻辑,让人不得不服。
李家人谁都没有想到,第一次开炉烤制的上百个面包,竟然被街坊邻居们一抢而空,场面就跟面包不要钱似的。有的人甚至一买就是十个,说是要让家里的老少都尝尝这稀罕物。
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周边传开。很快,半条顺城街的人都知道了这里有便宜又好吃的面包卖。大家一听,都坐不住了。心想,面包才一毛五一个,这还等什么?
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吃到,自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要是吃不上,那多没面子。在那个年代,偶尔来个崩爆米花的,大家都能排起长队,更何况是面包这种平时难得一见的稀罕玩意儿。
整个下午,李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客人源源不断。烤好一炉面包,瞬间就被抢购一空。就连李肆民的几个侄子侄女,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
看到这火爆的场面,李肆民的信心大增。他自己都没想到,面包竟然如此受欢迎。
凡是尝过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说好吃的。尤其是那些先买到面包的小孩子,看着别的小朋友眼巴巴地望着自己,而自己能大快朵颐,那种优越感别提多强烈了,把其他小朋友羡慕得不行。
什么是幸福?在孩子们的心中,幸福不是家里有多少钱、多少房子,真正的幸福是别人没有的东西自己有。大家都一样,又何来幸福可言呢?
到了第二天,顺城街的很多小孩子变得更加幸福了。因为他们把面包带到了学校。
在学校里,当着众多同学的面,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包,看着同学们那羡慕得不得了的眼神,他们内心的幸福感简直爆棚。要是看到哪个女同学长得可爱,就悄悄给她递上一块面包,听到小姑娘甜甜地说一声“谢谢”,看着她红扑扑的小脸,这些孩子们感觉自己的人生都达到了巅峰。
这一来,李肆民的面包卖得更快了。
刚到中午,就有十几个小孩子跑到李家来买面包,说是帮关系要好的同学捎带的。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和自己关系好的,就帮忙捎面包;和自己关系不好、平时还看不起自己的,才不会搭理他,就让他羡慕嫉妒去吧。
就这样,李肆民都没怎么宣传,面包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满足街坊邻居的需求,面包加工点只能开足马力,全力运转。
生意火爆到这种程度,是李家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尤其是李老大、李老二,还有大嫂、二嫂,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一毛五一个的面包,价格这么贵,为什么还卖得这么火。难道大家都不把钱当回事了吗?
“老三,你说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啊?”李老大一脸担忧地问道。
李肆民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大哥,你就放心吧,现在这才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咱们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而且会一直好下去!”
“老三,为啥呀?难道大家都这么有钱吗?”李老二也满脸疑惑地问道。
李肆民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大哥、二哥,咱们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不太了解城里人的情况。
其实城里很多人的生活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他们家里根本不缺钱,缺的是各种票证。咱们的面包不要票,大家买起来自然不会心疼。”
“乖乖,原来城里人这么有钱啊!”李老大不禁感叹道。
对于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才挣百来块钱的老农民来说,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城里人每个月都有三四十块钱的收入,还有各种平价物资供应,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城里人到了月底就发工资,每个月都能领到平价的粮油,单位还分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统统由国家负责,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此时此刻,正是工人阶级数千年来最为高光的时刻,他们的幸福感爆棚,买几个面包尝尝鲜,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