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没有秘密(1 / 1)

加入書籤

听闻暂时不会启用自己街道的人,王主任的脸上不禁闪过一丝失落之色。

她原本满心期待着能给街道的居民们谋些福利,让大家有个好营生,如今这期望落了空,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然而,王主任到底是在居委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心思一转,便觉得得把眼光放长远些。

人家既然已经承诺了,一旦扩大规模,就优先考虑用自己街道的人,那也不必操之过急。

要是现在把人逼得太紧,把这难得的机会给弄没了,天知道最后便宜了哪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家伙。

“同志啊,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原则上没啥意见。

只是这手续方面还得完善完善,毕竟咱做事得按规矩来不是?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再宽限我几天,我得向上级领导汇报汇报这事儿,你觉得咋样?”王主任脸上堆着笑,客客气气地说道。

“行嘞,那就麻烦王主任您多费心了!”李肆民满脸感激,连忙应道。

随后,李肆民又和王主任就诸多具体事项细细探讨起来。

比如说,让居委会帮忙联系电管所,从隔壁的木器厂拉根电线过来。

毕竟面包加工可离不开电,要是电力供应不稳定,这事儿可就难办了。

当然,李肆民心里门儿清,不能让王主任白忙活。

他特意拿出一套从申城带回来的“高级”化妆品,递到王主任面前,笑着说:“王主任,这点小意思您收下,真是太感谢您帮忙了。

以后还得仰仗您多多关照呢!”那化妆品包装精美,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可不多见,王主任看到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除了给王主任个人准备了礼物,李肆民也没忘了居委会集体。

他一脸诚恳地承诺:“王主任,等咱这面包加工正式投产了,每个月给顺城街居委会提供五百个奶油面包。

这些面包就用来慰问街道上的老弱病残,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李肆民这一系列操作,把王主任哄得相当满意。

她心里暗自琢磨,怪不得人家能在新原第一招待所工作呢,年纪轻轻,办事却如此周到妥帖。

再瞅瞅自己居委会那几个人,干活儿的劲头和办事的能力,一个比一个差劲儿,真是没法比。

“肆民啊,你这一表人才的,有对象了没?王姨认识不少好姑娘,要不我给你介绍一个?”王主任笑着问道,那眼神里透着几分关切,仿佛真把李肆民当成了自家晚辈。

李肆民听到这话,微微一愣,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尴尬地笑了笑。

李肆民做事向来公平,他可没忘了自家的孩子们。

他不仅把王雪接到城里上学,几个侄子侄女也都一起带了过来。

不过,他没急着给孩子们迁户口。

这一下子弄这么多户口迁移,一来太过招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关注;二来仔细想想,也确实没有这个必要。

把王雪弄成城市户口,主要是为了让她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和束缚。

而几个侄子侄女在乡下生活得挺幸福,吃得饱穿得暖,户口在哪儿对他们来说暂时影响不大。

李肆民对自己的能力那是相当自信,他心里清楚,等孩子们长大,不管是上学还是找工作,自己都有办法给他们安排得妥妥当当,根本用不着为了一个户口发愁。

除了安排孩子们上学,李肆民还想着把大嫂二嫂也接过来,让她们照顾几个侄子侄女的生活。

而且,大嫂二嫂要是来了,还能顺便帮着加工面包,可谓一举两得。

李肆民又打算把老爹老娘也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可没想到老两口坚决不同意。

老两口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早已习惯了乡下的日子。

他们觉得城里人生地不熟,到了那儿都不知道能干啥,还不如在乡下自在。

老两口的脾气倔得像牛,李肆民怎么劝都没用。

他也拿他们没办法,反正自己暂时还没打算彻底离开向阳大队,这事也就只能先这么搁着,顺其自然了。

没错,李肆民压根没打算完全搬到城里去住。

城里人多嘴杂,干啥事都容易被人盯着,哪有在乡下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向阳大队背靠大山,凭借李肆民的本事,那山里的资源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可不想住进城里受那些拘束。

再说了,向阳大队对李肆民来说,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他接下来一系列的计划里,向阳大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别说现在,就算是将来,李肆民也没打算和向阳大队彻底断绝联系。

除了李肆民,李老大也不打算住在城里。

一方面,他想留在向阳大队照顾父母,尽尽孝道;另一方面,这也和他的工作性质有关。

他身为新城第一招待所的采购,经常需要下乡收购东西,住在城里反而诸多不便。

李老二可就不一样了。

他的工作性质特殊,经常得随叫随到。

要是还住在乡下,一旦有紧急案子发生,根本没办法及时赶到现场,这对工作影响太大了。

李老大不进城,大嫂自然不好意思一个人住在城里。

毕竟二嫂在城里,就算二嫂不介意,大嫂也得避嫌。

而且大嫂心里也放不下李老大,留在乡下还能给老两口做做饭,照顾一下家里。

不得不说,李肆民的两个嫂子,为人善良,人品那是没话说。

所以,当大嫂提出不想住在城里时,李肆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大嫂,您就放心吧!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包在我身上,您就安心在家照顾好老爹老娘就行!”李肆民拍着胸脯保证道。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肆民的面包加工事业正式拉开了帷幕。

李肆民亲自上阵演示,全家老小齐动员,大家都围在一旁认真学习做面包。

做面包的材料,李肆民可都是用的真材实料,绝没有掺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年头,想找香精、色素和各种添加剂都没处找去,不过李肆民也压根儿没想过用那些。

白面是周梦茹帮忙,从粮食局弄来的平价面粉。

周梦茹在粮食局有些人脉,这事儿对她来说不算太难。

李肆民为了这事,还特意请周梦茹吃了顿饭,好好感谢了一番。

鸡蛋是李老大从乡下收来的低价土鸡蛋。

李老大在乡下跑采购,认识不少农户,收这些土鸡蛋那是轻车熟路。

这些土鸡蛋个头不大,但蛋黄颜色深,营养丰富,做出来的面包味道格外香。

白糖是江大兴和孙涛帮忙,从供销社买来的平价白糖。

江大兴和孙涛在供销社上班,和他们打个招呼,弄些平价白糖倒也容易。

李肆民平日里和他们关系处得不错,这关键时刻人家也乐意帮忙。

牛奶是找熟人从牛奶站订购的鲜牛奶。

那牛奶新鲜得很,每天按时送来,保证了面包的口感和品质。

原材料都准备齐全了,加工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这年头的面包做法没那么多花样,用搅拌机把各种材料搅拌均匀,等发酵到一定程度后,装进模具里,再放进烤箱里烤熟就大功告成了。

第一次开烤的时候,除了李肆民,家里其他人都没想到,烤制过程中,面包散发出来的香味竟然如此诱人,直往人鼻子里钻,让人馋得直流口水。

“小叔,这也太香了吧!”一个侄子凑到李肆民跟前,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小叔,啥时候能烤好呀?我都等不及了!”另一个侄女也在一旁嚷嚷着。

“小叔,我就尝一点点行不行?就一口!”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着李肆民吵个不停。

李肆民被吵得头都大了,大声喊道:“都给我安静点儿!谁再啰嗦,以后一个面包都别想吃!”孩子们这才不情愿地闭上了嘴,但眼睛还是紧紧盯着烤箱,一刻都舍不得挪开。

烤面包的香味飘散开来,很多新城人以前压根儿没闻过这种味道。

头一回闻到,附近的邻居们都被馋得不行。

“这是啥味儿啊?谁家在打烧饼吗?咋这么香!”一个路过的大爷吸了吸鼻子,满脸疑惑地说道。

“不像打烧饼的味儿,是不是在炸甜油条呢?”旁边一个大妈猜测道。

“甜油条也不像,我咋闻着有股奶味儿呢,难道是谁家煮牛奶溢出来了?”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那个年代,街坊邻居之间关系密切,没啥秘密可言,互相串门是常有的事儿。

很快,面包的香味就吸引了一大帮附近的居民来到李家。

“秀花啊,你们家这是在做啥呢?咋这么香!”一位和二嫂马秀花关系不错的大娘走进院子,好奇地问道。

李肆民的二嫂马秀花,那交际能力可不是盖的。

来这儿没几天,就和附近不少人混熟了。

她笑着招呼大家:“哈哈,大娘,大家都赶紧坐!之前没好意思跟你们说,我们家呀,是新原第一招待所在咱们新城设立的加工点,这是在帮所里加工面包呢!”

“啥?面包?”众人听了,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在他们的认知里,面包可是稀罕玩意儿,平时在城里的大饭店都不一定能吃到。

“秀花,没想到你们竟然是新原第一招待所的人呐!那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有人忍不住问道。

“秀花,这个面包,它好吃不?”另一个人也好奇地追问。

不等马秀花回答,李肆民就接过话茬说道:“大家都别急着走,等会儿面包烤好了,都尝尝,看看咱们新原第一招待所的面包,和京城国宾馆的比起来,有啥不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