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省老鼻子了(1 / 1)

加入書籤

在向阳大队的知青点里,楚思雨的日子本就过得艰难。

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她一直被其他知青孤立。

倘若她整日垂头丧气,表现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或许还能让那些知青心里舒坦些,觉得她就该是这副落魄的样子。

可这丫头偏不,骨子里透着一股倔强,竟想着攀高枝,给新任大队长李肆民当起了“小跟班”。

这一举动,在那些心怀嫉妒的知青眼中,无疑是犯了大忌。

在他们看来,一个黑五类的狗崽子,不好好夹着尾巴做人,还妄图麻雀变凤凰,简直是白日做梦,太自不量力了!

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若只是几个单纯嫉妒的知青,或许还翻不起太大的风浪。

可偏偏在人民内部出了“叛徒”。

王寡妇,这个心思活络的女人,在村里四处活动。

她深谙人性的弱点,很快就拉拢了一群嫉妒李肆民的村民。

同时,她又与那些看不惯楚思雨的知青勾结在了一起。

王寡妇那一伙人凑在一块儿商议,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老三顺顺利利地当上队长,他们觉得李老三太出风头了,必须得给他点颜色瞧瞧,绝对不能让他如愿。

而知青小联盟那边也认为,要整治楚思雨,得先从她的靠山李肆民下手。

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李肆民倒台,楚思雨没了依仗,自然就会乖乖收敛,不敢再如此张扬。

于是,几个村民和知青便按照计划分头行动。

村民们脚底生风,跑去公社告状,那急切的模样感觉有天大的冤屈。

知青们则坐在桌前,奋笔疾书,给县里写信。

而且,大家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分散行事,所告的状、写的信内容各不相同。

有的添油加醋地说李肆民生活作风有严重问题,和女社员眉来眼去,关系暧昧得很;有的恶意编排楚思雨生活不检点,行为放荡不堪;有的甚至指控李肆民走资本主义道路,妄图破坏集体经济,简直是罪大恶极;

还有的说楚思雨对贫下中农再教育心怀怨恨,时刻伺机反攻倒算……总之,怎么恶毒怎么说,怎么能把人置于死地就怎么编排,完全不顾事实真相。

新任的公社主任尚四辈得知此事后,气得七窍生烟,鼻子都快气歪了。

他好不容易才说服李肆民出任生产队长,满心期待着向阳大队能在李肆民的带领下有所改变,可这些人却在背后搞小动作,这不是拆他的台吗?

尚四辈心里清楚,李肆民是张海山看重的人,要是因为这件事让李肆民干不下去,那张海山还不得给自己穿小鞋?

尚四辈正值年轻气盛,不到三十五岁就手握实权,正处在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年纪,怎会被几个愚昧无知的村民和知青牵着鼻子走。

他当下就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展开调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带头针对李肆民的竟是个姓王的寡妇!尚四辈皱了皱眉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继续深入调查。

这一深挖,乖乖,据说这个寡妇和向阳大队的前生产队长吴彪有不正当关系!尚四辈的脸色愈发难看,心想这还了得。

他不甘心就此罢休,继续深挖。

靠,这寡妇的闺女还曾和前任副主任马克明搞过破鞋!尚四辈心中暗忖,这种道德败坏的人留在向阳大队,迟早是个祸害,必须得好好整治一番。

接着又一查,哦,王寡妇的闺女正在参加学习班,马上就要期满回家?尚四辈一听,简直不敢相信,开什么玩笑,就这素质,光参加个学习班哪够?

来人啊,想办法把王寡妇的闺女送去劳动改造,继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好改造改造她的思想。

就这样,在李肆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针对他的这场风波被成功平息。

不得不说,李肆民这一世运势顺遂,总能在不经意间躲过危机。

然而,与李肆民相比,楚思雨的处境就艰难得多了。

李肆民有张海山这棵大树护着,能轻松躲过一劫,楚思雨却没那么幸运。

县知青办近期不断收到举报楚思雨的信件,一封接着一封,像雪花般飞来。

县革委会也收到不少关于李肆民和楚思雨的黑材料,内容不堪入目。

李肆民因为有张海山的庇护,自然平安无事,可楚思雨就倒霉了。

这么多人都举报她,而且举报的还是黑五类,即便上面的人想不重视都不行,万一真出了什么事,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于是,就在李肆民与张海山把酒言欢,畅谈未来发展时,县里派了几个干事来到向阳大队。

他们神色严肃,径直走向正在吃饭的楚思雨,当众带走了她。

楚思雨一脸惊愕,手中的碗筷都掉落在地,却无力反抗。

此时的李肆民对此一无所知,仍在与张海山推杯换盏,兴致勃勃地汇报工作。

“张叔,启动资金已经到位,昨天农机局的冯局长陪我跑了一趟新原,购置了一批二手采矿设备……”张海山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万万没想到,李肆民如此有能耐,短短时间内就筹集到了八万多块的启动资金!在他看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好样的,肆民!才上任没几天,工作就推进到这个程度,好好干,我看好你!”张海山是个实干派,向来不喜欢只说不做。

他不仅口头夸赞李肆民,还打算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

起初他对李肆民能否胜任生产队长一职还有些疑虑,所以没采取实质性行动。

如今见这小子是干事的料,当即大手一挥,颇有几分豪情壮志:“肆民,你放手去干,我准备把你树立成典型。

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带领社员走上康庄大道,要是你干出成绩,那可是咱们新城的头一份!”

为了将李肆民打造成典型,张海山可谓下了血本。

他沉思片刻,说道:“肆民,既然你不打算贷款,县里肯定得支持。

这样吧,我去想想办法,找找省矿山机械厂的关系,看能不能再给你弄一批采矿设备!”

李肆民一听,眼中满是惊喜,连忙说道:“好,太好了!感谢张叔,我代表向阳大队全体社员,祝张叔步步高升,为人民更好地服务!”“哈哈,你这小子真会说话!”张海山爽朗地大笑起来,对李肆民的回答很是满意。

实际上,一个村办采石场,本无需太过复杂的筹备。

要是着急开工,有台拖拉机就能干起来。

打孔、爆破、装车,完全可以靠人力完成。

说难听点,就算没有拖拉机,用骡马车也能运输。

不过,这样干成本可就高了,与使用先进机械设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然,如果李肆民够狠心,成本也能降下来,一分钱工资不发,只给干活的人记工分就行。

但李肆民并不打算这么做。

其一,光记工分太黑心了,比那些剥削工人的资本家还狠,而且不知道狠了多少倍。

其二,劳动强度极大,与那点工分完全不成正比,会严重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

李肆民志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目光必须长远,心胸也得开阔。

要是只盯着眼前那点利益,就算劳碌一生,也不过是个土财主,永远难登大雅之堂。

况且,仅凭人力作业,危险系数实在太高。

爆破时容易出事故,扛石头、运输时也容易出事……没干几天就出几条人命,那就太荒唐了。

要是普通土财主,在这个年代死几个人或许还能勉强接受,但李肆民可是要被树立成典型的,不然怎么争取上头的政策支持?既然想当典型,就不能有太多把柄让人抓住。

到时候,记者下来采访,一看好家伙,这也叫先进企业,每个月不死俩人不罢休,还先进个啥呀!

从张海山家出来时,李肆民笑得合不拢嘴。

老张真是够意思,不仅承诺亲自去省里跑设备,还答应给李肆民的企业免税三年!虽说当时税收体系还不够完善,但税还是要交的。

尤其是李肆民准备大干一场,与村办小作坊不可同日而语,若有免税政策支持,能省下一大笔钱,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如虎添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