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黄雀在后(1 / 1)
马厂长对待李肆民的委托,那可是十二分的上心。
很难说清,他这般积极,到底是因为打心眼里觉得李肆民这个人有前途,值得好好结交,还是为了向张海山副主任表明,自己对领导指示的贯彻落实是多么地尽心尽力。
但不管出于何种缘由,马厂长在行动上那是毫不含糊。
他特意从厂里的运输车队里,挑出了一辆平日里专门用来拉石头的小卡车。
要知道,这辆小卡车在采石场的日常运作中,可是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如今却被马厂长抽调出来,足见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不仅如此,马厂长还精心挑选了厂里几位技术精湛、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师傅,安排他们乘坐这辆小卡车,前往向阳大队,去助力李肆民的采石场筹备工作。
李肆民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老师傅可都是宝贝疙瘩。
他们拥有旁人难以企及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对于刚刚起步的采石场来说,那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所以,李肆民对这几位老师傅的态度,那叫一个恭敬有加。
老师傅们一到向阳大队,李肆民就忙前忙后,亲自为他们安排食宿。
他特意找了村里条件最好的几户人家,让老师傅们住得舒适。
在饮食方面,李肆民更是费尽心思。
他深知,要想让老师傅们安心工作,就得先把他们的胃给“征服”。
于是,李肆民亲自带领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进山打猎。
一番艰苦搜寻之后,他们终于打到了一头肥硕无比的大野猪。
这头野猪少说也有三百来斤重,当李肆民新招来的那帮工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头大野猪抬到众人面前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看着这头大野猪,脸上露出了惊讶和兴奋的表情。
在大家的观念里,能打到这么大的野猪,那可是个好兆头。
不少人心里都暗暗想着,李老三创办的这个企业,说不定真能赚大钱,往后跟着他干,肯定有好日子过。
对于几位老师傅而言,来到向阳大队,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在这里,顿顿有酒有肉,大队长李肆民还亲自热情招待,关怀备至。
这种待遇,让他们感觉脸上特别有光。
人都是有感情的,受到这般礼遇,老师傅们干起活儿来,那劲头十足,一个比一个卖力。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几位老师傅就早早地起了床。
他们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主动找到李肆民,要求开始工作。
他们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把自己的本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人们,帮助采石场尽快走上正轨。
李肆民见老师傅们如此积极,心里十分感动。
他亲自陪同几位老师傅,在向阳大队周边的区域仔细勘测地形。
开采石场,选择一个合适的开采地点,那可是头等大事。
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要是打不好,房子肯定建不牢固。
开采地点选得不好,后续会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要是情况严重的话,整个采石场甚至可能面临亏本的风险。
石材的种类繁多,像常见的就有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等等。
不同种类的石材,用途不同,市场需求也不一样。
几位老师傅不辞辛劳,每天天一亮就出门,直到太阳落山才回来。
他们跑遍了向阳大队周边的每一个角落,仔细观察每一处山体的岩石结构,认真分析土壤成分。
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几位老师傅兴奋地找到李肆民,告诉他,在向阳大队周边,几种常用的石材都能找到。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李肆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李肆民拿着师傅们绘制的简易石材分布图,结合自己凭借特殊能力——透视所看到的地下情况,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很快就敲定了第一个开采地点。
在向阳大队通往新城县的道路旁,有一座六七十米高、方圆三四百米的小山丘。
这座小山丘主要由石灰岩构成。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刚好位于交通要道旁,严重阻碍了交通的顺畅通行。
而且,这座山上缺乏水源,植被也十分稀少,除了漫山遍野的石头,几乎没有其他可供开发利用的价值。
李肆民指着这座小山丘,询问几位老师傅的意见:“几位师傅,你们看,咱们先从这座山开始开采,您觉得行不行?”几位老师傅顺着李肆民指的方向望去,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相互对视了一眼,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其中一位老师傅笑着说道:“李队长,你这眼光可真毒啊!我们几个也正有此意。
这座山位置好,先把这儿开采了,往后往外运石头就方便多了。
而且,石灰岩的用途广泛,市场需求也大,不愁卖不出去。”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李肆民深知,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既然大部分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那就没有再犹豫的必要了。
他原本打算尽快开工,可又考虑到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在向阳大队,大家对黄道吉日还是比较看重的。
虽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公开宣扬这些可能会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容易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但李肆民心里明白,不管是向阳大队的村民,还是那几位老师傅,私下里其实都信这个。
要是不选个好日子开工,大家心里难免会有些膈应,说不定还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所以,李肆民只好耐着性子,找了个懂行的人,挑选了一个近期的黄道吉日。
到了选定的黄道吉日那天,李肆民一大早就起来了。
他安排人在采石场的开工地点,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
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山谷。
在鞭炮声中,向阳大队采石场正式开工了。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没有提黄道吉日的事儿,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是个好日子,预示着采石场往后的发展会顺顺利利。
在这段时间里,人员培训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操作卡车、驾驶铲车,这些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技术活。
师傅们教得认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要领,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示范。
徒弟们也学得刻苦,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哪怕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喊一声累。
可是,到采石场正式开工的时候,大家也只是学了个大概,距离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
李肆民心里着急啊,他知道,要是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采石场的生产效率肯定上不去。
于是,他找到几位老师傅,跟他们商量,能不能在向阳大队多留一段时间,继续指导工人。
为了能留住老师傅,李肆民咬咬牙,承诺每月给他们额外发一份工资。
在原单位,师傅们每月能拿四十块钱工资,现在在李肆民这儿,还能再领四十块,相当于拿双份工资。
而且,来向阳大队帮忙培训,是原单位领导同意的公差,不仅有工资,还有出差补助。
这么优厚的待遇,老师傅们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他们心里想着,也就个把月的事儿,一个月能领两个月的工资,还能在这儿吃得好喝得好,这么好的事儿,打着灯笼都难找,傻子才不干呢!
为了让师傅们能安心留下来,李肆民可真是煞费苦心。
他隔三岔五就进山打猎,每次都能打到一头大野猪。
有了野猪肉,餐桌上的饭菜就更加丰盛了。
老师傅们吃得开心,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了。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野猪肉还没吃完,采石场也还没完全步入正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试就快要来临了。
李肆民心里清楚,这场考试对自己和楚思雨来说,至关重要。
虽然离正式考试还有三天,但他知道,不能等到考试那天才准备,那样就来不及了。
这段时间,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筹备采石场的事情上,连书都没时间复习。
就他现在这状态去参加考试,别说是考上大学了,估计连中专都考不上。
而且,楚思雨在新原报名考试,他在新城考试,两人不在同一个地方。
就算李肆民有天大的本事,眼神再好,也没办法隔空给楚思雨帮忙。
所以,李肆民只能提前做准备,不然,今年的这次机会可就白白浪费了。
李肆民给自己开了一封介绍信,然后踏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
到了省城,他一刻也不敢耽搁,直奔教育厅。
他心里明白,因为是各省自主命题,不管考卷在哪儿印刷、存放,教育厅肯定会有备份。
教育厅旁边正好有一家招待所,李肆民在招待所开了间房。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所有的考题都抄了下来。
抄完考题,李肆民一刻也没停留,连夜就坐上了返回新原的火车。
为了提前做准备,楚思雨已经回到了新原。
李肆民担心楚思雨住在便宜小妈家里会不太方便,为了保险起见,他再三叮嘱楚思雨,别住在那儿。
为此,他特意给楚思雨开了一封介绍信,还给了她一些钱和票,让她去新原第一招待所开房等自己。
说实话,楚思雨也不想给唐阿姨添麻烦。
李肆民成天把便宜小妈挂在嘴边,虽然唐阿姨长得确实漂亮,也比自己妈妈年轻,但楚思雨可不想换妈。
在她心里,自己的妈妈才是最亲的。
且不说自己妈妈也长得好看,年纪也不大,就算妈妈又老又丑,那也是从她肚子里生出来的,这层血缘关系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何况,以楚思雨的家庭成分,住在别人家,很可能会给人家带来灾祸。
这点觉悟,楚思雨还是有的。
楚思雨在新原第一招待所开了房间,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李肆民的到来。
这两天,她望眼欲穿,心里盼着李老三能早点出现。
时间过得异常缓慢,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
她心里暗自祈祷,可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梆……梆梆……”突然,一阵敲门声传来。
楚思雨听到敲门声,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
她满心期待着,打开门一看,看到李肆民站在门口,差点激动得哭出来:“李肆民,你可算来了……”这两天的等待,让楚思雨受尽了煎熬,此刻看到李肆民,所有的委屈和焦急都化作了激动的泪水。
李肆民可没有闲工夫让楚思雨抒发情绪。
他心里清楚,时间紧迫,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他急急忙忙推着楚思雨往房间里走,嘴里不停地说着:“快快快,没时间了,赶紧的!”
“啊?”楚思雨听到这话,一脸懵,完全不明白李肆民为什么这么着急。
而跟在后面偷偷摸摸的两个服务员,听到这话差点叫出声。
她们以为李肆民和楚思雨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心想,果然如此,这小子一来就没好事。
大白天的就这么着急,也太猴急了吧。
“要不要现在就进去?”一个服务员悄声问另一个。
“再等会儿吧,现在进去,说不定他们衣裳都还没脱呢!”另一个回答。
“哎呀,你没看那小子都急成啥样了,时间肯定长不了,再等会儿,说不定就结束了!”
“那咋办,现在敲门?”
“敲什么敲,你不是拿了钥匙吗,直接开门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