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锻炼队伍(1 / 1)
李肆民稳稳地站在大队部门前的石阶之上,目光如炬,俯瞰着下方那密密麻麻的人群。
此刻,他的心中满是欣慰之感。
这些前来参会的人们,虽说各自入股的金额都不算多,少的甚至仅有区区十块钱。
然而,在李肆民眼中,他们却都是自己坚实的基础力量。
只要入了股,便意味着他们怀揣着进取之心,其利益与自己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乡亲们呐,真心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之前就郑重承诺过,一旦有了好处,绝对不会忘了大伙!”李肆民洪亮的声音骤然响起,如同一股暖流,瞬间传遍了整个会场。
众人原本悬在嗓子眼的心,在听到这句话后,稍稍落了地。
果不其然,大家心中猜测的没错,李老三真的要给大家安排工作了!然而,他们只猜对了开头,却万万没有料到故事的结尾会是那般模样。
“大家先安静一下哈。
这次呢,不是采石场招工,我打算成立一个工程队,去干修河堤的活儿。
咱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这个工程队可不是常设的,有活的时候咱就干,没活的时候呢,就暂时解散。
还是咱一贯的老规矩,按照入股多少和先后顺序来报名……”李肆民的话还未说完,下方的人群瞬间就像炸开了锅一般。
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一听就明白了李肆民话里暗藏的意思。
在采石场工作,那感觉就如同在城里的工厂上班一样,工作稳定,旱涝保收,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
可这工程队就大不一样了,它属于临时工中的临时工,有活干的时候才能挣到钱,没活干的时候,就只能灰溜溜地回家,继续摆弄自家的农田。
众人此刻心中懊悔不已,恨不得时光倒流,回到入股的那一刻,狠狠地给自己一巴掌,质问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糊涂,没多入几股呢?这种后悔的情绪,就像一条条小虫,在大家那脆弱的内心深处肆意啃噬着。
虽说都是为了挣钱,可两相比较之下,采石场的工作显然要比工程队好太多了!但事到如今,一切都已无法改变,后悔也无济于事,大家也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往前看。
好在李肆民与其他生产队队长截然不同,他可不是个小气的人。
别的大队干活,向来都是只记工分,可李肆民却反其道而行之,给社员们发工资,而且完全参照城里建筑公司的标准,临时工该给多少,他一分都不会少给。
虽说临时工一个月的工资连二十块钱都不到,但即便如此,这也让一众社员兴奋得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家五六口人,即便全家老小都满工劳作,一个月挣的工分换算成钱,也不一定能有二十块。
如今参加这个工程队,一个人一个月挣的钱,几乎能抵得上一家人辛苦劳作一个月的总和,甚至还有可能更多,这样的好事,谁会不愿意干呢!
在这一点上,李肆民向来都毫不吝啬。
上辈子他闯荡过生意场,深知按劳分配所蕴含的巨大好处。
千万不要小瞧了中国人民的勤劳程度,即便数十年后,物资远比现在丰富,各行各业的竞争依旧激烈异常,更何况是当下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只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其所创造出的价值,远远超乎想象!在向阳大队社员们的固有认知里,以往不管做什么活,都是用工分来结算报酬。
李肆民开了给社员发工资的先例,给出如此优厚的待遇,好不容易轮到自己有机会享受,谁要是傻到拒绝,那可真是十足的傻瓜了!
眼见大家报名的热情如此高涨,李肆民便不再过多操心报名的具体事宜,放心地让手下人负责登记,自己则转身去忙其他更为要紧的事情。
趁着现在大家都还保持着淳朴的本性,各项制度也尚未完善成熟,李肆民深知,此时正是锻炼队伍的绝佳时机。
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以当下的情况来看,也还有足够的机会去弥补。
当然,这也是他无奈之下的选择。
若有可用之才,李肆民自然愿意重用。
可现实情况却十分残酷,根本没有这样的人才。
既然如此,他也只能直面现实,想再多也无济于事。
李肆民事务繁多,千头万绪,实在没有时间在这些琐碎小事上浪费精力。
安排好报名的相关事宜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跑去查看洪振华和水利局交接的情况。
当李肆民赶到时,洪振华已经和水利局的人谈得差不多了。
洪振华当了这么多年的老支书,可不是泛泛之辈。
即便水利工程并非他所擅长的专业领域,但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能和水利局的人你来我往,交流得十分顺畅。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洪振华经常带领大家参与修缮河堤的工作。
在那个年代,修河堤、建水库这类大型工程,可不单单是水利部门的专属任务。
水利局虽然肩负着设计和指挥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当时各方面能力有限,生产力落后,常常需要动员附近的老百姓出工出力。
而且,动用老百姓干活,水利局几乎不用花费什么成本,所有的成本基本都由各个生产队自行承担。
没办法,当时的条件就是如此艰苦,各方面资源都十分匮乏,只能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也正是有了无数劳苦大众的无私奉献,才得以在短短几十年间,建成了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这些遍布全国的巨大工程,无论是放眼世界,还是纵观古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朝代能够做到!
李肆民赶到时,双方已经基本谈妥了各项事宜。
实际上,这笔生意所带来的利润并不高,也就勉强够发工资,顺带卖点石头,根本挣不了多少工程款。
不过,李肆民还是非常乐意接下这个工程。
一方面,他是真心想要造福那些入股的乡亲们;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此机会好好锻炼一下自己的队伍。
随着政策逐渐放开,未来赚钱的工程肯定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公社解散之后,大家都开始单干,到那时,再想组织大规模的免费劳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那时,便是李肆民……哦,是向阳大队工程队大展拳脚、赚取大钱的绝佳开端!
以目前向阳大队社员们的水平来看,说实话,就算李肆民拿下一些大工程,他们也根本干不了。
比如说建大桥,李肆民想都不会去想接这种活,因为这对社员们的技术要求实在太高了。
盖大楼同样不行,向阳大队根本没有那个本事。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工程干不好,桥塌了、楼倒了,先不说自己的良心是否能过得去,单是追究起责任来,李肆民也根本承担不起!说实话,就算是当下这种修缮河堤的简单工程,向阳大队工程队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独立完成。
不过,能力不足并不要紧,因为他们有李老三这个“主心骨”!换作别人,从人家手里抢了工程,肯定会觉得不好意思,更不会厚着脸皮再去找人家帮忙。
但李老三可不一样,他的脸皮厚得让人“钦佩”。
不但从水利局手里抢了活,还大摇大摆地厚着脸皮去找水利局的领导,也就是当日和张海山一起去视察工程的那位负责人。
“领导,您好啊!我是奉革委会副主任张海山之命,特意来找您帮忙的……”李肆民再次施展他扯大旗作虎皮的本事,一见面就声称自己是受革委会副主任张海山的指派,前来借专业人员的。
水利局领导哪里清楚其中的具体情况,只知道李肆民是张海山的心腹,不然老张也不会把水利局的工程交给他。
既然是张海山的心腹,张海山又让他来借人,似乎一切都合情合理。
即便这位水利局负责人心里再不情愿,也丝毫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开玩笑,工程是公家的,可乌纱帽却是自己的,为了公家的事,牺牲自己的乌纱帽,正常脑子的人可不会干这种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