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扯大旗作虎皮(1 / 1)
李肆民的作文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开篇处,他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缅怀往昔,字里行间满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触动着读者的心弦。
而在文章后半部分,又巧妙地笔锋一转,满怀憧憬地畅想未来,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美好蓝图。
更为精妙的是,他在字里行间不着痕迹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文章中,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如同明亮的火把,照亮读者的思维;又穿插着生动的实践事例,仿佛将读者带入真实的场景,让人感同身受。
议论与叙事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前后呼应,使得整个文章结构严谨清晰,犹如一座精心搭建的大厦,稳固而坚实。
况且,年仅十八岁就担任生产队长,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简直如同凤毛麟角。
这般人物,即便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也是极为罕见的。
就算存在这样年少有为的生产队长,可参加高考的更是寥寥无几!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年仅十八岁的生产队长,不仅工作能力出众,文章还写得如此恰到好处、文采斐然,着实令人惊叹。
王组长读完,教室里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一众老师面面相觑,你瞅瞅我,我看看你,眼神中满是犹豫与纠结,谁都不敢率先表态。
毕竟,他们都有着“臭老九”的身份,在那个特殊时期,人人自危,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被人揪住小辫子,从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好在李肆民的作文堪称完美,无懈可击。
即便涉及一些政治内容,也是点到为止,极为巧妙地轻轻带过。
对于当时争议渐起的十年运动,更是只字未提。
大家暗自思忖,推荐这样一篇文章,应该不会有人来找麻烦吧……但心里总归还是七上八下,没底得很,拿不定主意,谁也不想在这关键时刻做出头鸟,成为众矢之的。
最终,大家的目光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齐刷刷地投向王组长,眼神中满是期待,等着这位在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拿主意。
王组长能在那场惊心动魄的运动中屹立不倒,稳如泰山,足以证明他头脑精明,眼光独到。
一看众人这副表情,便瞬间洞悉了他们的心思。
他在心里暗自嘀咕,这帮家伙,一点都不懂得审时度势。
难道没瞧见国家都恢复高考了吗?还这般谨小慎微,畏首畏尾,活该没出息!
“既然大家没意见,这篇作文我就上报了。
人民报要选登优秀作文,咱们省可不能落后于人,不然非得被其他省份的同行笑话不可!”王组长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立马有一位老师响应,满脸堆笑地说道:“好,王组长说得太对了,我双手赞成!”这位老师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跟着王组长准没错。
能参与第一届恢复高考的试卷批改工作,这些老师大多都是聪明人,他们不仅根正苗红,而且在特殊时期也过得相对安稳,几乎没受到什么冲击。
这种人脑子转得快,既然王组长都发话了,那肯定不会有问题。
即便真出了什么问题,不是还有德高望重的王组长在前头顶着嘛。
“对对对,王组长说得在理,我们都听组长的!”
“王组长,就按您说的办,赶紧上报吧!”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同声。
王组长可不傻,自然不会稀里糊涂地给人当枪使。
他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将这篇作文上报,是因为他早已敏锐地洞察到了上面的风向。
国家都恢复高考了,这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意味着一些旧的局面即将成为过去,新的时代浪潮即将汹涌而来。
随着国家对教育和考试愈发重视,他们这些教师的地位必然会水涨船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打发洪振华带人去和水利局交接工作后,李肆民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公社。
他步伐匆匆,神色坚定,仿佛心中有一团燃烧的火焰。
“尚主任,我这次来,是专程找您帮忙的!”李肆民一见到尚四辈,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尚四辈一见到李肆民,顿时感到一阵头疼。
虽说在名义上,自己是这小子的领导,但实际上,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根本惹不起他。
李肆民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又是购置设备,又是开山炸石,搞得轰轰烈烈,动静极大。
身为公社主任,尚四辈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事。
这小子才当了几天生产队长啊,就如此折腾,这背后肯定有猫腻。
他和尚海山的关系,看来还得重新掂量掂量。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关系好,难道是张海山的私生子?不过,尚四辈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在那个年代,私生子这种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他也没往那方面深想。
但有一点他心里明白,李肆民和张海山的关系,绝对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尚四辈把李肆民干的那些事,都归结到了张海山身上,压根没考虑过李肆民自身的能力。
“肆民啊,有啥事尽管说,只要能办,我肯定给你办!”尚四辈脸上堆满了笑容,语气看似热情,实则暗藏玄机。
李肆民最讨厌这种人,表面上话说得漂亮,冠冕堂皇,实则最难打交道。
什么叫能办的一定办?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办的就不办呗!这种套话,李肆民上辈子听得多了,现在一听就觉得腻味。
可这辈子他若不想碌碌无为,往后几十年还得听这种话。
没办法,这世上到处都是说这种话的人,要想做事,就得和他们打交道。
“尚主任,按照张海山副主任的指示,我们向阳大队的采石场已经开始开采了。
可到现在,我们大队还没正式通电,就一根简易电线,连各家各户的电灯都带不起来。
麻烦您帮忙向供电所申请一下,让他们赶紧给我们改造线路,最好能加它七八个变压器,可千万别耽误了生产啊!”李肆民一口气把自己的诉求说完,目光紧紧地盯着尚四辈。
李肆民这话还没说完,尚四辈的眼皮就开始不受控制地直跳。
他就知道,这小子一来,准没好事!供电所又不是自家开的,说让改造线路就改造?还加七八个变压器,当那是路边的石头,随便就能捡来?自己又不是供电所所长,就算是……呸呸呸,自己可是堂堂公社主任,怎么能去当供电所所长!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脸上丝毫不敢表露出来。
万一这小子跑去张海山那儿告状,自己可担待不起。
自己还指望通过张海山上位呢,哪敢得罪他的心腹!
想到这儿,尚四辈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几乎都快咧到耳根子了,“肆民老弟,你就放一百个心,不就是改造线路嘛,包在老哥我身上。
明天……不,我这就去找供电所落实这事!”
李肆民见尚四辈胸脯拍得砰砰响,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心里颇为满意。
瞧瞧人家尚主任,再看看之前的楚思雨,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楚思雨要是有尚主任这魄力,也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咳咳,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多谢主任支持,对了,能不能顺便跟邮电局说说,把电话线也拉到我们大队?”李肆民又补充了一句。
尚四辈:“……”
一回到向阳大队,李肆民马上吩咐手下,按照入股名单,通知所有入股的人来开会。
手下们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奔走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大声呼喊着入股村民的名字。
收到消息后,凡是入了股的人都兴奋不已,仿佛打了鸡血一般。
“他爹,快把那件干净衣裳给我找出来,李老三肯定又要安排工作了!”一位妇女扯着嗓子对丈夫喊道,眼神中满是期待。
“娘,我比弟弟机灵,让我去干新工作呗,弟弟就在家挣工分吧。
”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到母亲面前,满脸渴望地说道。
“二娃,不管啥工作,可千万别去争那些领导岗位,咱没那本事,要是干砸了,咱家就没机会再翻身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