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强烈信号(1 / 1)

加入書籤

最终,狗胜子被开除了。

而做出这个决定的并非李肆民,而是与他同在一个采沙点的同事们通过投票得出的结果。

当投票结果正式公布的那一瞬间,狗胜子整个人都懵了,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

他那原本高大壮实的身躯,此刻看起来却无比弱小,像是一只受伤后蜷缩起来的野兽。

紧接着,他像个无助的孩子一般,放声大哭起来,那哭声中充满了懊悔与绝望,在空旷的采沙点上空回荡着。

狗胜子的母亲见状,顿时心急如焚。

她平日里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也知道这份工作对儿子有多重要。

于是,她当场“扑通”一声,直直地给李肆民跪下了,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带着浓浓的哭腔说道:“肆民啊,大队长呀,你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狗胜兄弟丢了这份工作啊,你可得拉他一把,救救他呀……”她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磕头,额头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李肆民其实早就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他无奈地轻轻叹了口气,双手一摊,脸上满是诚恳的神情,说道:“婶子,您也看到了,这事儿真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这是他的同事们经过投票决定的结果。

咱们在这集体里做事,就得有个规矩,老话说得好,没规矩不成方圆呐。

既然投票结果已经出来了,那确实没办法更改啦!”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也有几分坚定。

狗胜娘还不死心,正打算继续求情,旁边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

“狗胜娘,你赶紧起来吧,你这是干啥呀,为难人家李经理有啥用呢?你儿子被开除,那完全是他自己不争气造成的,跟李经理可没有半点关系!”一位年轻的工人皱着眉头,大声地说道,他的脸上满是对狗胜娘行为的不满。

“就是就是,打架的时候大家都奋勇往前冲,就他胆小怕事,跟个缩头乌龟似的,这能怪谁呀?”另一位上了年纪的工人也附和道,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狗胜子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鄙夷。

“狗胜娘,你可千万别闹事啊,要是把李经理惹恼了,让他把你们家在向阳集团的股份退了,那以后集团赚再多的钱,可就都跟你们家没啥关系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双手抱在胸前,语气略带威胁地说道。

“对呀,谁要是敢闹事,就把股份退给他!”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对狗胜娘进行指责。

一时间,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狗胜娘身上。

狗胜娘一听这话,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冷汗直冒。

她心里暗自庆幸,还好大家提醒得及时,自己刚才差点就冲动地骂李老三没良心了。

要是真骂出口,不用想,自家在向阳集团的股份肯定就保不住了。

她虽然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但也不傻,现在向阳集团发展得如火如荼,这谁都能看出来。

虽然她不太清楚集团具体能赚多少钱,但肯定是能赚钱的。

一旦没了股份,以后分红的时候,自己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数钱,自己却一分都拿不到,那可就亏大了。

其实,狗胜子家在向阳集团的股份数量并不多。

狗胜娘当初根本没掏一分钱,就是按照人头,每人一股的基本股。

一般来说,像向阳集团这种集体企业,不是说随便就能把谁踢出去的。

可狗胜娘这样普通的老农民,哪里懂得这些门道。

被几个大队干部这么一吓唬,她立马就害怕得不行。

看着狗胜子和他母亲离去时那无比落寞的背影,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心底暗暗发誓,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一定要把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绝对不能耍小聪明,不能像狗胜子那样临阵退缩。

……

五一节本是难得的两天假期,可李肆民却一天都没能好好休息。

一整天,他都在为采沙点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像个迷失方向的没头苍蝇,四处奔波。

一会儿要处理受伤员工的安抚工作,一会儿又要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后续事宜,整个人忙得晕头转向。

好不容易回到新原大学,他依旧无法停歇,连去见杨医生……咳咳,准确地说是去上杨医生的解剖课的时间都没有,就得马不停蹄地去忙自己计划中的另一桩重要事情。

……

在新原大学的农学院里,李肆民凭借着团委的关系,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据说专业技能极为厉害的老师。

“范老师,您好呀!我叫李肆民,是咱们新原大学团委的成员,同时呢,我还是新城向阳大队的生产队长。

我这次特意来找您,是想跟咱们农学院谈个合作的事儿。

我想请您带一些实习生,去我们大队指导蔬菜种植方面的工作……”作为生产队长,李肆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能仅仅盯着向阳集团的发展,也得为整个向阳大队的未来谋划,努力增加生产队的收入。

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锁定在了蔬菜种植这个项目上,希望以此作为突破口,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粮食想要实现大幅度增产,难度非常大。

化肥和农药的产量极低,在市面上很难大规模采购到。

改良的粮食种子同样稀缺,那时候很多杂交作物还未出现,可供选择和操作的空间十分有限。

因此,李肆民果断把发展方向转向了蔬菜种植。

他敏锐地察觉到,趁着现在很多乡镇还没有反应过来,依旧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自己抢先一步开展蔬菜种植,就能占得先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然,新城也有专门从事蔬菜种植的生产队。

但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队种植什么作物,可不是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的,必须听从上级领导的统一安排。

有些专门种植蔬菜的生产队,几乎不种植粮食,只要按时完成上交蔬菜的任务,政府就会给社员们发放口粮。

而向阳大队一直以来都是以种植粮食为主,李肆民想要开展蔬菜种植,就必须保证粮食产量不能大幅下降,得在完成粮食上交任务的前提条件下进行。

不过,对于这一点,李肆民心里并不担忧。

因为向阳集团拥有拖拉机,耕地、翻地、收割等繁重的农活都可以用机械来完成。

机械化作业的效率,与传统的人力、畜力相比,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就算分出一部分农田来种植蔬菜,剩下的农田产出的粮食,按照他的估算,应该也足够完成粮食上交任务。

况且,李肆民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蔬菜种植。

向阳大队紧挨着大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太多可以发展的项目了。

比如种植药材、栽培果树,甚至在林间开展养殖,发展途径多种多样。

不过,养殖这一块李肆民暂时并不想涉足,因为养殖行业风险太大,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血本无归。

只要还有其他相对稳妥的赚钱途径,他就不会轻易考虑养殖项目。

至于具体种植什么品种的蔬菜,李肆民打算虚心听听专家的意见。

这个时代的专家,可不像后世那些只会忽悠人的骗子,他们都是真才实学、有真本事的,就像眼前这位范老师。

范老师的发际线明显后移,头顶的头发稀疏,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地中海发型,一看就是那种长期沉浸在学术研究中的聪明人。

然而,他一开口说话,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了,情商似乎有点低:“实习的事儿不归我管,你应该去找教务处。”他的语气平淡,没有丝毫的热情。

李肆民却丝毫没有在意范老师的冷淡态度,脸上依旧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道:“范老师,我已经找过教务处了,教务处的蔡处长让我自己挑选合作对象。

我早就听说您是咱们农学院最出色、最厉害的老师,所以我就特意来找您啦!”说着,李肆民双手递上手里提着的一个小麻袋,态度诚恳地说道:“范老师,我们向阳大队的乡亲们听说您可能要去指导工作,都特别高兴。

这是他们特意进山抓的,就是想表达一点心意,您无论如何都得收下。”

虽说李肆民身为团委副部长,还兼任着辅导员,但要是想找教务处办点事,也绝非易事……呃,说实话,一个学生,即便在团委担任职务,还兼着辅导员,在教务处那些领导眼里,也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要不是李肆民当过新生代表,又是常校长跟前的红人,还多次登上报纸,在学校里有一定的知名度,教务处的领导根本不会搭理他。

即便如此,教务处的领导也没有把他的事情放在心上,不然就不会让他自己去搞定合作人选,而是会主动帮他做工作了。

这倒不是教务处的人不作为,而是这一届实习生的情况比较特殊。

恢复高考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是高层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