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叫我怎能不感动(1 / 1)
自从高考恢复之后,工农兵大学生的处境就变得愈发艰难和尴尬。
在许多校领导的眼中,政策的风向已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他们觉得,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工农兵大学生恐怕不再像以往那般吃香。
既然上级的态度有了这样的变化,作为下属的他们,自然也得紧紧跟上步伐,绝对不能和领导的意思背道而驰。
学校领导层的态度一旦发生转变,不少老师也纷纷跟风效仿。
眼瞅着就到了大四学生实习的时候,教务处的领导们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他们一直在纠结,到底是把这些工农兵大学生遣回原籍,还是按照往年的惯例来安排实习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肆民跑到教务处,提出想要一批实习生,教务处的领导们又怎么能不犹豫呢?
范老师的目光落在李肆民带来的那个麻袋上,只见里面装着肥硕的野兔和毛色漂亮的山鸡。
那一刻,他的喉咙不由自主地动了动,差点没忍住……哦,应该说是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
范老师这个人,平日里就不擅长讨好上级领导,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学校里没少受到排挤。
都已经四十出头的年纪了,可副教授的头衔却依旧与他无缘。
虽说大学讲师的工资在当时还算说得过去,但是他的家庭负担实在太重了。
他家兄弟一共五个,只有他一个人从农村考了出来,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当年若不是四个兄弟咬紧牙关,拼命供他读书,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
虽说大学生每个月能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可日子依旧过得并不轻松,很多时候还得依靠家里的帮衬。
就好比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他那么优秀,还担任学生会主席,上学的时候不也是靠着家里四处借债,才勉强维持学业的嘛。
范老师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当初家人全力支持他上学,工作之后,他就一门心思地想着要回报家人。
时间一长,他的老婆难免会心生怨言。
为了家庭的和睦,息事宁人,范老师只能偷偷地给在老家受苦受累的父母和兄弟们送钱。
他自己既要养活好几个孩子,还要瞒着老婆补贴家里,生活过得别提有多拮据和艰难了。
平日里,连白面馒头都舍不得吃,更不要说吃肉了。
此时此刻,看着眼前这两只肥美的兔子和两只漂亮的花山鸡,范老师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别以为大学老师就不馋肉,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被美食所吸引啊!
李肆民的眼睛那叫一个尖,他一眼就看出这一招起作用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选中范老师呢?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他早就听闻范老师的业务能力十分出色;其二,他也了解到范老师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
李肆民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截了当地抛出了一个重磅条件:“范老师,我们向阳大队的乡亲们说了,要是您肯带实习生去指导我们种植蔬菜,乡亲们就算是砸锅卖铁,每个月也会给您十斤白面、五斤猪肉,外加十个大面包!”当然,李肆民并没有把所有的底牌都亮出来。
毕竟事情还没有最终敲定,条件开得太好,有时候未必是一件好事。
要是一上来就说每个月给几十块钱的补贴,范老师说不定还会以为李肆民有什么不良企图呢。
一个偏远的生产队,不过是种个菜而已,又管吃管住,还给出这么高的报酬,任谁都会觉得其中有问题。
没办法,文人嘛,就是心思细腻,爱多想。
范老师听到这个条件后,内心可谓是纠结万分。
每个月十斤白面,换算成粗粮的话,差不多有二十斤呢。
还有那五斤猪肉,一半可以送回老家给父母兄弟尝尝,一半拿回家,估计老婆看到猪肉,也就不会再跟自己闹别扭了。
再加上那十个面包,最近在新原大学可火了,听说这面包营养特别丰富,外国人就是靠吃面包长大的,所以长得又高又壮。
自己家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都有些营养不良了,要是每个月能有十个面包吃,说不定还能再长高一些呢。
可是,自己怎么说也是一名大学讲师啊,怎么能为了这点好处就轻易低头呢?为了一点小利就去谄媚讨好别人,绝对不行……咳咳,当然了,如果是为了人民服务,那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于是,范老师磨磨蹭蹭地答应了,不过他也不能表现得太痛快,文人那股子假清高的毛病又冒出来了:“实习生的事情你得自己找教务处去解决,我可帮不上你什么忙。”
李肆民听到这话,爽朗地笑了起来:“范老师,您只要肯去我们那儿就行,有没有实习生都没有关系!”范老师一下子被说得无言以对,愣在了原地。
最终,李肆民在教务处可谓是软磨硬泡,费了好大一番功夫,还是给这位清高的范老师找来了十个实习生。
一个老师带着十个实习生,去指导一个生产队种植蔬菜,这样的配置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可不像几十年后有些混日子的学生。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从基层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一些的,一般就上大专院校。
只有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和实践都十分拔尖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像新原大学这样的本科院校深造。
当然了,任何时候都会有个别混进队伍里的败类,我们不能因为出了一个这样的人,就否定所有人。
农学院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大多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个个都是种田的高手。
这些学生既聪明又刻苦努力,等到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理论与实践双优的人才。
别说有范老师在一旁指导,就算只有这帮实习生,也肯定能给向阳大队带来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切都安排妥当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初,正是麦收的繁忙时节。
李肆民可没打算让大家闲着,他一个电话打回向阳集团,没过多久,一辆大卡车就轰隆隆地开了过来。
那辆老解放卡车威风凛凛,气势不凡,实习生们看到之后,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
很多人都坐过公共汽车,但是坐卡车还是生平第一次。
其实,这倒不是李肆民舍不得买汽车票,主要是这辆卡车还有别的重要用处。
范老师这次下乡,可不只是带几个学生这么简单,农学院对和向阳大队的这次合作相当重视,还特意免费支援了一大批蔬菜种子,这些种子就需要卡车来运输。
实习生们之所以这么高兴,坐卡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这件事情当中感受到了李肆民对他们的重视。
自从学校的态度发生转变之后,工农兵学生们又怎么会感觉不到呢?老师们对他们渐渐疏远,就连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也不把他们当回事了。
学弟学妹们心里想着,我们是经过千辛万苦,通过考试才考进来的,而你们是被推荐上来的,都没有经过考试,有什么了不起的。
面对学弟学妹们的不屑一顾,以及教职工们的冷漠态度,往日里如同天之骄子一般的工农兵大学生们,很多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他们不禁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难道是我们错了吗?我们真的不行吗?毕业以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就在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迷茫的时候,李肆民出现了。
李肆民,作为新生代表,还是多次上报的典型人物,他在看待他们这些不受待见的工农兵大学生时,眼里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鄙视,反而像是看到了宝贝一样,这又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