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不违反政策(1 / 1)
李肆民满怀自豪地站在稻田旁,望着眼前这一片沉甸甸的金黄,心中满是成就感。
他深吸了一口气,清新的稻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随后,他大手用力一挥,声音洪亮地喊道:“乡亲们,现在开闸放水!”
原本还在稻田边三三两两闲聊的社员们,听到这声充满力量的令下,瞬间来了精神。
虽然接下来是要开始干活了,但大家的脸上不仅没有丝毫的怨言,反而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期待。
人群中,老周蹲在田埂边,一边磕着烟袋锅,火星子四溅,一边眯着那浑浊但又透着期待光芒的眼睛,对旁边的人说道:
“老三这小子,肯定又憋着什么好招呢!头一回成功种出水稻就放水,这背后指定藏着大好事!”说罢,他还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仿佛已经猜到了即将发生的惊喜。
旁边几个年轻媳妇捂着嘴偷偷地笑,其中一个叫秀儿的小声地嘀咕着:“上次队里修水渠的时候,每人都分了五斤猪肉呢,我猜这回啊,说不定能吃上鱼!”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确实,自从李肆民当上了向阳大队的大队长,整个大队就仿佛迎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队里会毫不犹豫地给发奖学金,鼓励孩子们继续深造;谁家的老人过寿,食堂必定会送上热气腾腾的长寿面,送去大队的祝福。
更不用说平日里隔三岔五就会有的猪肉、白面等福利,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早就把大伙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所以,此刻看着李肆民那胸有成竹的模样,社员们哪里还按捺得住心中的期待,纷纷抄起家伙,兴高采烈地朝着水渠跑去,脚步轻快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稻田里忙碌的范老师擦了擦额头上那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转头对实习生小王严肃地说道:“小王,一定要把水位精准地控制在三十公分左右,千万注意别惊着鱼群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认真,仿佛在交代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这些从农业院校来的年轻人,凭借着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这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地搞起了稻田养鱼的项目。
他们用麦麸混合着粉碎的豆饼精心制作成饲料,在田埂边仔细地挖深沟当作鱼窝。
如今,不仅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水下更是藏着让人惊喜的“宝贝”。
随着水渠的闸门缓缓升起,“哗哗”的水流声响起,金黄的稻田里,水位开始肉眼可见地迅速下降。
突然,一条肥硕的草鱼猛地跃出水面,它那银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哇,快看,有鱼啊!”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激动的欢呼声,那声音响彻田野。
几个性子急的汉子连鞋都顾不上脱,挽起裤腿就迫不及待地往田里冲去,脸上满是兴奋和急切的神情。
“都给我站住!”
李肆民的声音如同炸雷一般在稻田上空响起,他迅速抄起旁边的喇叭,大声喊道:“吴大山!你赶紧带几个人去把地磅抬过来!其他人都给我排成两队,听指挥捞鱼,不许乱!”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威严。
被点到名的吴大山吓得浑身一哆嗦,他不敢有丝毫的耽搁,急忙带着平日里总是被李肆民训得服服帖帖的几个社员,一路小跑着去搬地磅了,嘴里还嘟囔着:“这下可不能掉链子,得赶紧把地磅抬过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由远及近的卡车轰鸣声,原来是新原水产公司的车队准时抵达了。
看着那一辆辆印有“国营”字样的蓝色卡车,人群中立刻响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这么早就联系好了买家啊?”有社员小声地嘀咕着,脸上露出一丝失望,“我还以为这次能敞开了吃鱼呢,没想到还是被卖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你就知足吧!”
老会计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有些破旧的眼镜,一边敲着手中的算盘,“噼里啪啦”的声音清脆作响,一边说道,“咱们这有七八百亩的稻田呢,就算按照每人分十斤鱼来算,那也得三万多斤鱼啊。
剩下的鱼要是不放着尽快卖出去,放个两天就全臭了,难道你想看着这些鱼白白浪费,让大队亏本吗?”
老会计的这番话让众人恍然大悟,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还是李队长想得长远啊,我们确实考虑得太简单了!”脸上满是敬佩的神情。
接下来的捕捞现场热闹非凡,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
壮劳力们纷纷下到田里,他们熟练地用特制的大网兜去捞鱼,每一次捞起鱼时,都伴随着一声兴奋的呼喊;妇女们则守在田埂边,仔细地把捞上来的鱼按照大小和种类进行分类装筐,她们的动作娴熟而又认真。
每筐鱼过磅的时候,李肆民都会亲自在一旁紧紧盯着,眼睛一刻也不离开地磅的刻度,认真地在账本上仔细记录着每一笔数据,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当最后一车鱼被稳稳地装上卡车,李肆民擦了擦额头上那细密的汗水,大声宣布道:“经过咱们的努力,总共卖出了七万四千斤鱼!”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有的人甚至激动地跳了起来,互相拥抱庆祝。
卡车开走后,剩下的小鱼堆在田埂边,形成了一座小山。
李肆民站在高处,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现在开始按人头分鱼啦!每家先领五斤!实习生每人分十条大鱼,范老师团队的数量翻倍!”
李肆民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再次沸腾起来。
有眼尖的社员发现,给实习生分的鱼足足有一斤半重,在这批稻花鱼里,这样的个头已经算是“巨无霸”了。
“李队长偏心!”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引来了一阵哄笑。
李肆民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大家都知道,人家这些老师和学生大老远地跑来帮咱们搞科研,没日没夜地在田里忙活,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咱们不给他们多一点,心里能过意得去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和感激。
李肆民的这番话让大伙心服口服,确实,如果不是这些有知识、有技术的老师和学生们带来了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方法,向阳大队怎么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丰收盛景呢?
分鱼的现场热闹得就像过年一样。
孩子们兴奋地举着分到的鱼欢呼奔跑着,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有鱼吃咯”,那清脆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老人们则小心翼翼地摸着鱼,嘴里直念叨着“这可是好福气啊”,
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就连平日里最爱挑刺的王婶,此刻也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肆民特意让人留了几条最大、最肥的鱼,让人送到范老师的宿舍,他还嘱咐道:“范老师他们为咱们大队付出了这么多,这点心意,务必请他们收下。
要不是他们,咱大队的乡亲们哪能这么痛快地吃上稻花鱼啊?”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夜幕渐渐降临,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了阵阵诱人的鱼香,那香味弥漫在整个村子里,让人垂涎欲滴。
李肆民独自坐在大队部里,借着昏暗的灯光,仔细地翻看着手中的账本。
这次卖鱼的收入相当可观,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但更让他高兴的是,稻田养鱼这个项目开了个好头。
不仅通过卖鱼增加了大队的收入,而且鱼粪还肥沃了田地,为来年水稻的增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想到这儿,李肆民望着窗外那璀璨的星空,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了一抹笑意。
但很快,他又皱起了眉头,因为他知道,粮食分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按照上面的规定,社员每年最多只能分360斤粮食,可如今向阳大队今年的丰收已成定局,多余的粮食该如何妥善处理呢?卖给国家当然是一个办法,但怎样才能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让社员们得到更多的实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