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向阳大队的人要疯(1 / 1)
当武长江带着一众公安人员步伐整齐地走出新原大学校门,那位言辞如利刃般犀利的路人大妈,也迈着从容的步伐,消失在人群的尽头。
新原大学的操场上,人群渐渐散去,只留下一片狼藉,仿佛在诉说着刚刚那场风波的激烈。
常校长伫立在操场边,背后是斑驳的教学楼,墙面的石灰有些脱落,露出里面青灰色的砖块。
他望着空荡荡的操场,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羞愧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涌,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着。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彻查此事,让学校的声誉重焕光彩,否则自己作为一校之长,如何能面对全校师生和社会的质疑。
接下来的三天,新原大学的会议室里仿佛笼罩着一层阴霾。
常校长紧急召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扩大会议,会议室的门紧闭着,偶尔能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讨论声和拍桌子的声音。
会议桌是深棕色的,表面有些磨损,堆满了各种文件、记录和笔记本,仿佛一座小山。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和不安。
常校长站在会议桌的一端,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痛心疾首地说道:“我们新原大学一直以来都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可这次的事情,让我们的脸都丢尽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如此没有素质的事情?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愤怒和无奈。
新原大学的师生们在此次事件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羞辱,被路人群众指着鼻子责骂,曾经那耀眼的“天之骄子”光环瞬间黯淡无光。
大家低着头,不敢直视常校长的目光,有的人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录着,有的人则咬着嘴唇,脸上露出愧疚的神情。
而李肆民,早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场风波背后隐藏的暗流。
他深知,继续留在学校,自己必将被卷入这复杂的是非漩涡之中。
于是,他精心找了个借口,准备请假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他拿着公安局颁发的奖状,那奖状上的字迹工整,鲜红的印章格外醒目。
他一脸无辜地站在校领导面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委屈,说道:“校领导,我被人冤枉,这对我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很差,需要回家疗养一段时间,等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一定按时回来。
”校领导们看着他手中的奖状,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想说些什么却又无从开口。
毕竟,李肆民是抓偷窥狂的英雄,是正义的代表,新原大学在此次事件中颜面尽失,是学校管理不善的责任,与李肆民这个见义勇为的学生毫无关系。
时光如同疾驰的列车,转眼间,秋去冬来,树叶纷纷飘落,大地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
1978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岁月长河中平凡的一年,但对于向阳大队的全体社员而言,这一年却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成为他们生命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许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这一年,眼神中依然会闪烁着光芒,仿佛那段时光是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
从这一年开始,向阳大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绝大部分社员终于摆脱了饥饿的阴影。
“不再挨饿”这简单的四个字,却凝聚了无数底层老百姓世世代代的梦想和期盼。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出人头地的辉煌成就,对于绝大多数底层百姓来说,就像遥不可及的天边的云彩,他们只能远远地观望,从未敢奢望这些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所求的,仅仅是能够填饱肚子,过上温饱的生活。
然而,饥饿却如同一个无情的恶魔,紧紧跟随在他们身边,那种对饥饿的恐惧,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梦魇。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一个人的出现,他就是李肆民。
自从李肆民当上大队长后,向阳大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着社员们辛勤劳作,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在他的努力下,大家终于能够吃饱饭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社员们的心中,谁能让他们摆脱饥饿的困扰,谁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谁就是向阳大队真正的领导者。
这是大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出的选择,是最真实、最直接的“肚子投票”,无论外界有多少质疑的声音,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李肆民宣布,今年春节,向阳集团不但要给大家发放丰厚的福利,还要进行第一次分红,让大家过一个富足、欢乐的好年。
这个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向阳大队。
无论是那些当初毫不犹豫掏钱入股的社员,还是只拥有一股基本股的人,都满心欢喜地掰着手指头,期待着春节的到来。
掏钱入股的人,心中充满了对财富的憧憬,幻想着自己能够在分红时收获满满,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没有掏钱入股的人,则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想知道这次分红到底能分多少,同时也在暗自思考,自己当初没有入股,到底是错过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还是避免了一场未知的风险。
李肆民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刚过元旦,他就雷厉风行地安排向阳集团的会计开始核算账目。
为了确保账目的公平、公正、公开,消除大家的疑虑,他特意把大队的王会计以及每个小队的会计都召集到一起,共同参与核算工作。
说是邀请,倒不如说是“强制征用”。
因为向阳集团这一年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账目繁多复杂,仅靠集团自己的会计,要完成核算工作,速度实在太慢,而且也难以保证准确性。
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会议室里始终回荡着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会计们坐在长桌前,眼睛紧紧盯着账本,手中的算盘珠子飞快地跳动着,脸上露出专注的神情。
当最终的核算结果出炉时,摆在一众会计面前的,是一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
尽管大家在核算过程中已经对集团的盈利情况有了一定的预估,但看到最终的数字,还是忍不住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嘶……”“嘶嘶……”“嘶嘶嘶嘶……”惊呼声此起彼伏,在会议室里回荡。
这些平日里只负责小队账目核算的会计们,何曾见过如此庞大的财富数据。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社队企业,竟然能够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效益。
有人懊悔地用拳头捶打着自己的大腿,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早知道这么赚钱,我就是砸锅卖铁,四处借钱,甚至去借高利贷,也得多多入股啊!”那些没有入股的社员,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账本上的数字,眼神中充满了后悔和不甘。
他们不停地在心里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犹豫,为什么不相信李肆民的能力,为什么要和李老三作对。
人家李老三虽然年轻,但却有着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自己怎么就那么短视,认为他办不好企业,赚不到钱呢?有的甚至急得直跺脚,恨不得立刻跑到李肆民面前,苦苦哀求他网开一面,让自己也能入股,分享这份丰厚的收益。
然而,大家心里都清楚,经过这一年多的相处,他们对李肆民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太了解了。
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着坚定的原则和果断的决策力,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
当初自己没有选择信任他,没有跟着入股,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机会已经错过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享受分红的喜悦。
李肆民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早有预料。
他之所以大力鼓励大家入股,就是想要形成鲜明的对比。
正如他所想的那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有让那些当初犹豫不决、甚至反对入股的人深刻地感受到后悔,才能让那些信任他、支持他、跟着他一起干的人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从而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越感。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当初你对我爱答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李肆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好了,大家核算一下,三分之一的利润用来分红,剩下三分之二的利润用于扩大生产……”李肆民的话刚一出口,现场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议论声、争论声此起彼伏。
“天哪,分红居然有三成,李老三……咳咳,李队长是不是疯了?”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圆圆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队长,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啊,利润一下子分掉这么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可不利啊!”也有人忧心忡忡地劝说道,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李队长,少分点吧,我宁愿少分点,也不想影响向阳集团的发展!”一个声音突然响起,但立刻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
“拉倒吧,你好像压根就没入股,不让分红,是不是害怕心理不平衡!”
“哼,你倒是入股了?十块钱也算入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肆民并没有立刻阻止他们,而是面带微笑地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知道,只有让大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绪,才能更好地凸显出股东的优越性,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信任他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他看来,谁信任他、支持他,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回报;而那些曾经对他心存疑虑、甚至反对他的人,也只能在一旁暗自后悔。
这不就是“信民哥,得红利”的真实写照吗?
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静一些,李肆民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说道:“咳咳,大家安静一下!各位,其实也分不了多少钱,别看咱们今年挣了一点,但股份多啊,我大致看了一下,每股也就能分个十来块,不用大惊小怪,真的没多少!”
此言一出,一众会计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
李老三,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一股就能分红十来块,这还叫分不了多少?在那个物资匮乏、人们收入普遍微薄的年代,十来块钱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足够一家人改善好一阵子的生活了。
没错,向阳集团确实赚得盆满钵满,就连李肆民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做生意竟然能获得如此丰厚的利润,盈利整整是投资的三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