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四条小黄鱼 一个小插曲(1 / 1)

加入書籤

国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唐根生及时汇报的情况,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视。

但所有事情都以国宴顺利完成为基调,一切都要给国宴让路。

唐根生反馈的问题,暂且暗中调查,不予披露。

但唐根生食材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陈师傅是京城饭店的后厨负责人之一。

所有国宴的帮厨都来自京城饭店,说起来也都是他的管辖人员。

这档子事儿,便暂且交给陈师傅出马。

作为一名老厨师,虽然在掌勺这件事上暂时退却二线。

可多年的厨师经验,眼力劲儿肯定在。

他跟着唐根生来到西餐组六号灶台位置。

这是唐根生的区域。

洋柿子里混迹了几枚不起沙的本地大棚品种。

陈师傅一眼就瞧出来了。

牛奶不新鲜的问题,陈师傅尝了一口也皱起了眉。

到此为止,这件事已经明确是有人故意搞破坏。

只是破坏的程度不足以影响国宴,倒更像是针对唐根生。

“根生,你昨晚跟人起过冲突?”

“陈叔,我可从来没主动挑衅人,自打我去了铁道部当车厨,就一个王福林王厨师因为竞争餐车组跟我起过冲突,再就是昨晚冷不丁被一个叫王长春的陌生厨师拦住我评判过我厨艺不过尔尔……”

唐根生痛痛快快的将自己知道的,隐晦表达给了陈师傅。

陈师傅和自家师父是好朋友。

上一次当国宴大厨,就受到了陈师傅的‘优待’。

前回西餐羹汤类审核,陈师傅更是一力推举唐根生担任羹汤西厨首席。

虽然这里面有过年时陈师傅家有变故求助自家曲师父仗义出手的投桃报李,却也能表明陈师傅是真心站在唐根生一方。

这也是郑伯伯点了陈师傅过来探查唐根生食材问题的原因之一。

交给别人,哪有交给陈师父这种自己人更放心呢?

“明白了。先去仓库重新领一批新食材吧,应该都有多一份……”

陈师傅又带着唐根生去了仓库。

陈师傅没有隐瞒情况,将事情告知了仓管员老黄头。

老黄头很意外,随即便是生气,气的吹胡子瞪眼。

反正唐根生没从老黄头身上看出表演的痕迹。

去了仓库里面,才发现唐根生所在西餐组六号灶的食材都被摆在11号灶的位置上。

“肯定是有人掉包了,这一桶牛奶是早晨我亲自扛过来放上去的。”

老黄头指着11号灶的三桶牛奶里的其中一桶,说道。

11号灶的位置在六号灶正下方。

陈师傅拿起旁边挂着的食材单子,唐根生趁机也扫了一眼。

心里跟西餐组厨房里11号灶的厨师景象进行了对比。

发现人家早就提取了食材。

唐根生到的时候,那人已经忙碌好久了。

再从记忆检索里搜了一下,确定11号灶的食材准备提前四个半小时,时间早的能排在西餐组第四名。

“除了你,还有谁能不经允许进仓库里来?”

陈师傅问。

“钥匙就三把,一把在你们办公室,一把我拿着,还有一把在徐树茂那里,他病假不在……”

“病假?什么时候的事儿?”

陈师傅一怔,下意识问。

“昨天干完了活就请假了。”

陈师傅没再说什么,喊人过来将食材送去西餐组六号灶。

他叫唐根生抽空过去办公室一趟。

唐根生说备菜时间很富裕,先跟着陈师傅过去。

“徐树茂同志早上来过,还去过办公室。”

陈师傅边走边跟唐根生说:“就早晨集中宣讲的那会儿。”

“早晨开会是几点?黄老师傅也参加吗?”

唐根生问。

“原京城饭店参与国宴后勤的人员都参加了。”

“除了那个徐树茂。”

“对。我估计他有问题,等国宴结束再调查调查。”

“陈叔,他不是有钥匙吗?去你们办公室干什么?”

陈师傅推门进屋,从旁边挂着的几件棉猴大衣其中之一的右边兜里,掏出来一包大前门和洋火柴。

唐根生耳廓微微颤了一下,眼神飞快再次瞥过陈师傅的大衣。

内里上口袋的位置。

金属碰撞声。

像极了两条小黄鱼。

陈师傅妻子病故,连二十块钱的善后费用都掏不出来,还是自家师父仗义疏财借给的银钱。

如果陈师傅本身就有小黄鱼,估计也不能早早放弃发妻的治疗,一边揣着小黄鱼,一边去找外人借钱给妻子出殡。

再联想到可能有问题的徐树茂,想到他进过办公室……

唐根生朝着屋内看了一圈。

坐在办公桌位上看报纸的,围在采暖炉边嗑瓜子的。

应急处理组的成员,安保头子和二把手,还有郑伯伯。

唐根生看不出什么东西。

但他也不用看。

从旁边绕开凳子,肩头擦着几个挂在墙上的棉大衣,到了陈师傅的办公桌前。

“我写一下情况,你签个字。等国宴结束先不要走,留下配合调查。”

“好的。”

陈师傅刷刷刷几笔写了情况。

包括唐根生食材出现问题前来举报,陈师傅亲自调查结果,以及截止到现在查到的情况,事无巨细,一边写一边还给屋里几人讲解通气。

唐根生仔细观察屋里几人的反应。

有痛心疾首的,有暴跳如雷直接开骂的,也有对搞破坏这件事情本身摇头叹息的。

如果不是没猫腻,就是表演天赋天成的资深影帝。

唐根生思来想去,觉得大概率会是前者。

因为两根小黄鱼在陈师傅兜里,另外两根,在郑伯伯兜里。

其余人都空空如也。

如果单纯是郑伯伯的棉大衣内兜有小黄鱼,唐根生还不会过多猜测。

这事儿也有可能被忽视。

但陈师傅兜里也有。

就说明问题不简单了。

唐根生相信陈师傅的人品,信任郑伯伯的立场。

他可是唐总留在京城的底牌之一。

跟五叔,跟庙会摆摊算命的那俩老头,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肯定不会在这种小事儿上坑唐根生。

“郑伯伯,陈师傅,我先回去备菜了。”

唐根生打了个招呼,转身出门。

签字的时候,唐根生身体是处于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下。

加号很容易瞄准。

只是郑伯伯兜里除了两根小黄鱼还有些其他的钱票和单据。

唐根生的系统收纳功能还没有那么细腻化。

只能先一股脑收走,等忙完了国宴再说其他。

四根小黄鱼,唐根生肯定不会贪墨。

他也不屑于贪墨这点小利益。

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先收起来备用罢了。

如果后续发现是自己多心。

郑伯伯和陈师傅的小黄鱼另有他处,唐根生也能还给他们,或者兑给他们同等的钞票。

还是那句话。

唐根生身价阔绰着呢,真不在乎那点。

嗯。

为什么说兑给他们同价值的钱而不是还小黄鱼呢?

唐根生走过种餐组的厨房门口,突然就有了个感觉还不错的想法。

接下来,一切如常,平稳进行。

番茄虾仁汤的工序并不复杂。

主要的问题在于打奶汁的火候掌握,多一份发涩,少一份有苦茬儿。

还有黄油、面粉和牛奶的比例也很重要。

而这些有关份量方面的问题,唐根生手拿把攥。

他说放四斤三两面粉,就绝对不会捅四斤半到锅里。

忘记说了。

西餐看似盛盘的菜量只有一点点,可后厨制作的过程,因为是十几、几十桌一起,还要考虑到翻牌加量增份的情况。

所以都是用铁锹怼在最大号灶台锅里做的。

斜对面4号灶和7号灶台,厨师都站在灶台上用杵地的姿势铲焯翻转。

就差时不时抬脚踩上一下,再撅上两把了。

唐根生还算比较文雅。

起码他牢牢站在灶台前,没有踩上灶台往下杵。

虾仁挑去虾线改刀抹开虾背。

目的是焯水煮熟的时候让虾仁蜷缩成花,更加美观。

面包切丁,过油炸透炸到香酥。

最后奶汁在锅底被烘煮到起泡便算成型。

最后盛盘端上桌的时候,只需要在器皿里先蒯入奶汁底汤,再将虾仁放进去,最后用炸香酥的面包丁作为点缀即可。

抛开备菜时期的忙碌,西餐组出菜的效率和频率是种餐组绝大多数灶台都望尘莫及的。

也因为这个原因,还给唐根生一次额外露脸的机会。

无他。

通过一个小插曲,现场创作了一道俄式‘创意西餐美食’而已。

有点命题作文的意思。

西餐组基本完活后不久。

毛熊国宾客里有人申请加道清口的菜肴。

或许是毛熊国这群人在冬天也不太能吃到西红柿黄瓜这种清爽有水份的蔬菜吧。

点了一道拌洋柿子,还非要让加点黄瓜条之类的。

特殊需求是可以不被满足的。

但谁让这次谈判,己方比毛熊国宾客一方更为在意,更加重视呢。

这道菜品就传了回来。

种餐组忙的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恨不得多生出几只手参与后厨食材的战斗中去。

那还有心思去照顾客人额外点餐呢?

恰好仓库多余的一批西红柿都在唐根生案台下面堆放着。

这道菜,经过兜兜转转的‘推辞’,落入唐根生的手里。

不是国宴厨师都不会做这道菜,而是害怕出现意外。

稳中求胜的心思,缺乏创新拼搏的劲头。

而且吧,越是简单的菜品,越难做出好成绩。

在很多人心里,一听凉拌洋柿子,连菜品的样子都能在脑子里模拟出来了。

不过是加上一点黄瓜丝点缀的雪顶西红柿。

大不了将黄瓜丝摆成红山山体上的绿植。

创意,也仅此而已了。

刀工和雕刻技术好的厨子对这道菜比较出活。

可这份菜也没法量产。

需要一盘一盘的做。

看似简单,实则劳力费神儿。

属于做得好正常不落彩,做不好就会成为瑕疵污点。

特别容易得不偿失的破烂机会。

唐根生想都没想。

陈师傅走过来问了一声,唐根生当即点头表示没问题。

听完陈师傅表述了毛熊国宾客的‘过分要求’后,唐根生只是思考了三秒钟,便回了个肯定的答案。

西餐:拌西红柿。

西红柿切片,再改刀从中断成两份,摆盘时,中间预留三分之二的空隙。

两侧依次摞上焯水的口蘑片、花打的黄瓜片。

PS:给黄瓜去皮的时候不要去的太彻底,隔一指宽便留下点青条纹路,一圈下来,有种清白交错的美感,谓之花打。

将这些食材摆成一个‘v’字形状。

最上面再切上整片的西红柿片,当做盖帽,将V字型遮住。

西餐的拌西红柿,展现的是精致细腻的刀工,以及灵魂撒料的调配。

白糖,精盐,白醋、胡椒粉,清水以及一个煮熟的鸡蛋黄。

蛋黄碾碎跟调料充分搅匀,沿着摞起三层的边缘依次浇上去。

既美观又美味。

唐根生第七盘拌西红柿刚刚完成,第一波反馈就送进西餐组后厨了。

江淮宇江总亲赞,贵宾老外直竖大拇指。

这道菜,也成功占据了唐根生此次国宴的从始至终。

一直到国宴宣布结束的前十分钟。

还给9号桌又上了一份拌西红柿呢。

前后对比,连种餐区的厨师都没有唐根生忙。

只不过这个忙碌,除了唐根生,别人羡慕不来。

谁让人家虽然年轻,却是真正的创意菜扛把子呢。

前有麻辣水煮鱼一招鲜,后有国宴宾客量身定制西餐版拌西红柿。

但凡只是想一想,很多厨师便都心生羡慕。

这种天赋和对食材、佐料的独具匠心,绝大多数厨师一辈子都望尘莫及。

今日之后,唐根生在国宴大厨的位置将会无法被撼动。

他将会成为第一个为了应付突发状况而备用的国宴特级大厨。

没看错,不是特技了,而是特级。

国宴还没结束,江总便安排身边小警卫员出来传话。

意思很明显。

帮唐根生这个崭露厨艺天赋的小青年一把,送他入行业顶流。

焊死在国宴后厨的名单里。

江总身居高位,每日工作繁忙,却也有关注普通的民生动向。

国宴后厨的些许波澜,江总也有所察觉。

这种江湖习性从来都为他所不喜。

何况对方还是唐根生。

江总又想到之前那次专列时的偶遇。

餐车组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全神贯注的青年,在掌勺做饭之余,自学外语,自立自强。

这样的青年,这种积极向上的品质,肯定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

在他的管理下,岂能让明珠蒙尘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