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普通人的港岛 风再起(1 / 1)
“嫂子,你说我要不要干脆和根生生米煮成熟饭……”
崔莹莹这几日很着急。
耐不住思考太多,性子便被拉扯的有些激进。
崔莹莹冷不丁爆发出一句虎狼之词。
看似询问嫂子秦青,实则偷偷察言观色,想要一窥秦青内心对她的感观和真实想法。
看到嫂子秦青的反应,崔莹莹心中有数了。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的,饿死胆小的。
既然认准了唐根生。
不如就等下一次遇着他,干脆……
秦青听到崔莹莹的‘提议’是真的怔住了。
这俩人竟然还没有进行到那一步?
秦青一时之间有点迷糊。
懵圈了。
她甚至第一时间条件反射,想要回忆自己之前有没有跟崔莹莹说太多不该说的内容。
在她看来,唐根生是猫,身边的女人都是鱼。
唐根生这只猫还蛮馋的,大概率不会放弃任何一只从他眼前游过的鱼儿。
何况崔莹莹这只条件不错,总是在唐根生眼皮子底下捋猫须的鱼呢?
送上门的还不赶紧吃干抹净。
是有什么顾虑?
或者有什么问题?
秦青一时之间也陷入了思考和纠结。
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与崔莹莹‘将心比心’。
……
京城电子管厂。
1957年4月份刚刚举办了第一届广交会。
在1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展中,京城电子管厂开发的‘牡丹牌101-A型’交流5灯电子管收音机获得部份外商好评。
顺利拿下1200台的大订单。
这是帮国家赚取外汇的巨大荣耀,也是电子管厂全体厂职工的庆幸。
广交会结束,京城电子管厂如约开始采购原料、启动生产流程。
整个厂子都陷入了如火如荼的繁忙和激切之中。
然而港岛地区的采购商却突发变故,甚至有意中断该订单。
采购部主任李建军临危受命,带新分配到科室的大学生余在华以及保卫科干事刘伟一起南下。
过海关去港岛,跟采购商洽谈,目的是保住订单。
私底下,级部和厂长都跟李建军李主任谈过话,最低标准是保留400台订单。
因为原料已经采购到位,并投入了生产。
李建军压力很大,但职责所在,科室里有能力有勇气有资格去对接谈判的,非自己牵头主持莫属。
而余在华父母都是华侨,小时候有南洋生活的经验,外加懂技术,是科室里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
保卫科干事刘伟负责他们的安全。
他上过战场,获得过军功章,几次负伤濒死,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整个保卫科都知道,刘伟刘干事杀过的外国人比很多人见过的外国人还要多。
这样的组合,已经是京城电子管厂能够派出的最优队伍了。
三人收拾着装,拿着厂里批的175元,踏上了前往港岛的推销游说之旅。
在人均几十块钱的当下时代,175块钱属于妥妥的巨款。
因为车票是厂里提前购置的,不需要三人额外花钱。
三人也就是级别比较高,不然连100块钱都够呛能有。
这些钱肯定没法让他们奢侈,但穷有穷的过法,吃住节省着点,应该足够了。
这方面,李主任有丰富的经验。
之前也有一次为了采买原料陪老科长到过港岛,那次他们从厂里领的路费才45块钱呢。
早晨八点半,三人坐上了去往广市的火车。
通行证的时效是三十天。
来到宝安县,经过检查,顺利来到港岛。
到了这边,首先便是找住处。
因为一路颠簸而来,三个人身上都有点馊了。
毕竟是出门在外,又是代表厂家谈订单生意,不能太寒酸。
“李主任,咱们是先去找这边的同志,还是先找个地方安顿下再说?”
刘伟背着包囊也拎着一个包囊,问道。
港岛五月的天已经很热了。
他们此时都累了一身汗。
刘伟手里的包裹,就是帮余在华拎的。
小伙子细皮嫩肉,可能从没遭过这种罪,刚才下了车就开始狗喘气。
只是从级别上,无论是李主任还是刘干事,都不比他差,年龄又都大过他。
不好开口求帮忙。
刘伟是自己看不过去,主动接了余在华手中的行李。
他们穿的是粗布衣衫,每个人行囊中都备着会谈时要穿的着装。
“先住下再说。”
李建军毫不犹豫的道。
“李主任,咱们去哪儿住?我去那个宾馆问一问?”
余在华空着手,主动提出想帮忙去跑腿。
李建军毕竟也有好几年没来过了。
不知道这里的物价有没有变化。
想了一下:“行,你去那个招待所问一问价格。”
李建军习惯了‘招待所’的称呼,哪怕是看到不远处路边牌子上的‘宾馆’二字,也还是没能改口过来。
余在华小跑了过去。
他是真的很累,脚底板很沉很沉。
巴不得抓紧找个地方停下来歇息。
不一会儿,余在华跑回来:“李主任,一间房2块钱一晚……”
“这么贵?”
刘伟忍不住啧舌。
他是第一次来港岛,此时还没见着最繁华的闹市区,并不觉得港岛比海对岸自家家好多少。
这个年代的港岛,闹市区的繁华和周边的落魄层次差距非常明显。
别的不提,就说淡水资源这一趴,港岛繁华之外的本地居民就很头大。
得等过几年,罗湖的水库建成才会彻底实现吃水自由。
“算了,还是跟我走吧。”
李建军兜头便走,刘伟和余在华对视一眼,赶紧跟了上去。
“咱们这是去哪儿?”
“先找个码头。”
港岛的码头很容易找。
只是李建军三人运气不是很好,没遇到他想要找的人。
三人便沿着尖沙咀码头一直走。
他们不太明白地图,也不知道路线,随便选了往深水埗的那条路。
距离弥敦道主干路也就一公里多的距离吧。
视线所及,能看到影影绰绰不少的工厂和路人。
李建军李主任却并没有任何行动。
直到对面有十来个男人说着话出现,余在华才终于等到李建军主任行动了。
李主任的办法学自退休的老科长。
从码头找到底层的搬卸工人。
这群人里有很多都是逃港而来的‘老乡’。
所以李建军对穿着干净整洁的路人视而不见。
对这十来个只穿着背心,浑身上下灰扑扑脏兮兮的码头工人,报以极大的热情。
聊了好一会儿,李建军主任如释重负的走回来。
“找到地方了,跟我走。”
二十多分钟后。
李建军带着两人来到一片高矮不一,排布杂乱无章的房屋群。
东北方,挨着山脚附近,有一栋三层楼房。
说是三层,实则就是二层楼加上一层临时搭建的木质三层。
一楼院门口有个躺椅上扇着扇子的五十多岁的老大爷。
一点都不慈祥,说话很硬很冲。
好在房间是真便宜。
如果长租,一个人每月四块五。
短租的话,起步一个月,每人五块钱,多不退但少了必须提前补。
十五块钱就有一个月的住宿,无论是刘伟还是余在华都挺意外的。
但同样更满意。
李建军没什么欣喜的表情,淡定的掏钱付了三人一个月的费用,招呼大家先去领床铺。
是的。
领床铺!
三楼七八间房子,每间房子面积也就十一二平。
却堆满了三张上下铺。
每个床铺外侧都有钢丝网隔开,形成独立的单床铺空间。
如果唐根生亲眼目睹这一壮观场景,必然会有‘似曾相识’的错觉。
像是宠物店里一格一格展览宠物狗的笼子。
所以这个地方。
这种类似的地方,又被戏称为笼屋。
一个月才区区4.5元月租,给十平的房间里塞满12个人,也难怪这么便宜了。
哦,不对。
还有一套床铺是三层,正对面床的下铺拉着一个布帘,里面明显有两个人在说话。
租用一个床铺可不一定只住一个人。
哪怕床铺只有八十宽,照样也能住夫妻俩。
还有白班和夜班合租一个床铺的呢。
余在华大为惊叹。
只有他想象不到,没有现实出现不了。
跟他们这里相比,京城大杂院人均3.7平就像是天堂。
“休息一会儿,去楼下冲个澡,换上衣服,咱们再去办公事。”
每人一个开笼子门的钥匙。
行李各自放好,贵重的物品都贴身拿着。
待会儿去澡堂子洗澡,三人轮一个人守着。
港岛不太平,尤其是对他们这种初来乍到的底层。
没有鲜衣怒马,没有金表座驾,就属于不被人尊重的社会底层。
港岛是资本当道的商业枢纽地,从来都是这么真实。
李建军是此次小团队的领头人,以身作则先守着财物,让刘伟和余在华进去洗。
刘伟是军人出身,做事儿麻利,洗澡也很快。
三下五除二便出来替换李建军。
而李建军和余在华的洗澡速度,显然不是澡堂店家乐意接待的。
几乎是被吆喝着‘赶出’澡堂。
京城澡堂子文化的九牛一毛拿到此时缺水的港岛来,也让店家很肉疼啊。
两人悻悻然出来,还没来得及吐槽对方的小气,就发现刘伟惹祸了。
院子里横三竖四躺了七八个人。
领头的黄毛花臂脸蛋子在刘伟皮鞋底下当垫脚。
“怎么回事?”
“他们不知是什么人,吆五喝六的,非要抢咱们的行李……”
“先走。”
李建军和余在华以最快的速度换上新衣服,和刘伟一起出了这一片屋邨。
他们并不知道,身后爬起来的小黄毛,将被人撂翻的事情往上汇报,刘伟一挑八的身手,被有心人惦记上了。
这年头的港岛,大小社团林立,各种争抢码头和地盘的事件频发。
稍有点本事的人都会被拉拢。
五十年代的港岛社团,就已经有了‘人才储备’的意识。
所以市面上但凡出现了厉害的人,一定会被第一时间上报。
因为这个人但凡来了,就一定不可能独善其身。
或者归入某个社团势力,或者被群起攻之,消弭无踪。
三人顺着来时原路回到码头,坐轮渡去往港岛最繁华的区域。
他们的第一目的是中环银行街。
一栋12层的大厦顶层。
1917年种花家在港岛开设分号,也就是后来大家都熟悉的港中行。
银行大楼位于中环金融圈,连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辅道中,于1950年落成。
大楼呈仿上海外滩银行总行外型设计。
十二楼有华锐集团接待处,专门负责接待国内国营厂家访客。
这里,也是李建军三人来港的第一站。
三人坐轮渡过来,又搭乘11路,腿儿到了中环港中行大厦楼下。
一辆疾驰而来的银色流线型跑车倏地疾驰而来,半米急刹车,吓了站在停车位边缘的余在华一跳。
两名穿着时髦亮丽的漂亮女孩子从主副驾推门下车。
两人有说有笑的走进了港中银大厦。
“啧啧,比杂志上的照片还漂亮。”
余在华怔愣了好几秒,嘴里忍不住的嘀咕。
他所说的杂志,是笼屋隔壁邻居看的一本色彩斑斓的彩色杂志封面。
封面上是两个摩登星女郎。
一个是三公主陈姒思,一个是新晋芭蕾舞小花袁静绵。
陈姒思最近风头很盛,出演《红灯笼》获得业界好评。
又成为半山培训中心继游敏和张冰倩后第三批挑选私人豪宅别墅的准结业会员,被丈夫唐根生亲自指定为新戏《三笑》的女主角秋香。
还在某次欢愉之后说起,想要将陈姒思打造成‘亚洲奥黛丽赫本’……
这样他就能同时拥有两个不同风味儿的赫本了。
虽然当时陈姒思昏迷未醒,但这句话被旁边的夏濛听了个清楚。
半山培训中心第四批次五人小组的名单已经出来了。
榜首便是袁静绵。
她对于演戏没有特别的欲望,反倒是执着于芭蕾舞,很想要有一个自己的芭蕾舞培训班。
当然了。
既然唐总许诺让她在芭蕾舞行业扶摇而上,给予她该行业的地位与产业。
哪怕是行内当导演的父亲阻拦,也依然没能将性格执拗、为爱好不惜舍身的叛逆女儿。
港岛是资本猖獗,肆意横行的集中地。
以资本为信仰的女孩子,比比皆是。
尤其是半山培训中心出品的这些精致的女生们。
每天的课程里除了技能学习,就是PUA。
猫妹袁静绵条件和意愿都很突出,19岁的她,努力再努力,终成第四批结业学员中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