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伏羲与女娲;凤栖山论道(1 / 1)
寒暄几句后,三人迈入正堂。
堂内布置素雅,案几上香烟袅袅,灵木雕成的屏风隔出一方幽静之境。
三人分主客落座,女娲打量着北冥,开口笑道:
“北冥道友,你看起来可不像洪荒传言中那般面目狰狞啊。”
伏羲微微皱眉,提醒道:“女娲,不要失礼了。”
“无碍,”北冥轻轻摆手,坦然问道:
“我倒是很好奇,为什么女娲道友觉得我会面目狰狞?”
事实上,北冥一路行来,不是破除先天阵法,便是全力赶路;
并没有重点了解万族的事情,偶然所得的情报,也比较笼统;
对于谣言这种小事,倒是没什么关注。
更何况,自与句芒分别,到如今再次出山,已经有五十多万年过去;
好几个元会的时光,一个虚无缥缈的谣言,早该随风而逝。
女娲眸中藏着一丝调侃:
“我记得前阵子,有些来凤栖山避难的生灵,在闲谈洪荒趣事时提到过;
说是巫族结交了一位道友,名叫北冥。
众所周知,巫族在大陆上素来霸道,不少族群受其欺压,他们对巫族的朋友,自然没什么好感。”
“谣言害人啊。”北冥微微摇头,神色中带着一丝无奈,语气却颇为平静:
“我可从未欺压过其他弱小族群,结果风评被害。”
女娲抿唇一笑,目光温和:
“谣言止于智者,而且这都是十万年前的事情了。
最近来凤栖山的生灵,早已无人再提此事。
如今与道友相见,也算是满足了我的好奇。”
“也罢。”北冥淡然说道:
“反正我也不是很在乎。贤名恶名,皆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突然,北冥略微一顿,发现自己第一次登门,空着手不合适啊!
君不见,那五庄观的镇元子,随手便能掏出人参果与人交际,何等周到。
念及此处,北冥袖中灵光一闪,取出十枚形态饱满的松果。
松果表面流转着五色道纹,清香中夹带着先天灵气。
北冥隔空一挥,松果稳稳落在女娲与伏羲面前:
“贫道冒昧来访,小小礼品,不成敬意。”
伏羲目光微动,先是仔细打量那些松果,并未急于伸手,反而缓声问道:
“道友,这莫非就是传说中,极品先天灵根五针松的松果?”
“没错。”北冥微微点头:“在下偶然所得。
既然有缘受道友相邀,自然不能空着手。
不过虽说是极品先天灵根的果实,但我等皆是大罗金仙,实际效用并不显著,用来打打牙祭,倒是不错。”
先天灵根同样蕴含法则,最珍贵的是灵根本身;
与之共鸣,感悟其中法则,方可事半功倍。
至于其果实,虽然各有妙用,但主要针对的还是大罗金仙以下的修士;
毕竟,极品先天灵根中,最富盛名的黄中李;
其果实也不过是让人直接晋升成,没有领悟法则的白板大罗金仙,而且后续修为难以寸进。
洪荒之中,生灵难以计数,其中能修炼到大罗金仙的修士,也只是少数;
对中下层修士来说,这等机缘堪称逆天;
但对于已经突破到大罗金仙的修士来说,就有些不够看了;
不过,作为先天灵根的果实,味道肯定是不错,能满足一下口舌之欲。
伏羲将松果收下,说道:“道友的礼物,我收下了。”
女娲轻轻一点,桌案上的灵光流转,数个晶莹剔透的果盘缓缓浮现。
果盘中陈列着形态各异、色泽鲜艳的灵果,淡淡的香气在堂内弥散开来。
“北冥道友,我们这边没有媲美五针松的灵果招待,不过品类还算多样,都是刚刚摘取,还请品鉴。”
伏羲和女娲,并没有点化童子;
但摘灵果这种小事,一念之间,即可完成。
北冥目光一扫,果盘中尽是上品先天灵根的果实,色泽圆润,灵光隐隐,品质相当不俗。
“二位道友,其实不用如此客气。”
伏羲脸上挂着笑容,说道:“风栖山难得有道友来访,我们兄妹岂能失了礼数?”
对于大罗金仙而言,唯有同境界之人,方能称之为“道友”。
由于巫族扩张,逃难来凤栖山的生灵,倒是有不少;
但上门拜访的先天神圣,并不多。
毕竟,女娲与伏羲素来低调,名声不显。
此前帝俊与太一曾造访一回,金乌兄弟虽然热情非常,却暗含拉拢之意。
对于加入某个势力,一起打拼,干出一番事业;
女娲不是很在乎;
伏羲就算有想法,也不会冒然付诸实现。
三人又闲谈几句,吃了些灵果,北冥提议道:
“既然我等因缘相聚,不如论道一番,二位以为如何?”
女娲微微颔首,说道:“我没问题。”
伏羲抬手理了理衣袖,端坐于案前,道音悠然传出:
“既然如此,便由我先来吧。先前道友因琴声而驻足,我便来论述一番音律之道。”
“音者,天地之心声,万物之脉络。”
“宫商角徵羽,五音通五行。”
“宫音厚重,为土德之基,承载万物,孕化生机。”
“商音萧瑟,主西方金戈,肃杀敛藏,锋芒内蕴。”
“角音生发,应东方青木,勃然向上,生机盎然。”
“徵音炽烈,属南方离火,光明跃动,焚尽污浊。”
“羽音润下,合北方玄水,至柔至寒,滋养万物。”
“……………………”
随着他的讲述,虚空中的五色光华化作土黄、金白、青碧、赤炎、玄黑五团光轮,缓缓流转,彼此牵引呼应。
三百年光阴在论道中悄然流过;
伏羲论道的结束,虚空中的光华缓缓消散,只余一缕琴音的余韵在堂中回荡。
北冥眼中闪过赞赏之色:
“音律通五行,五音十二律,伏羲道友对音律的钻研,在下佩服。”
女娲眸光闪动:“北冥道友,要不你先请?”
“好,”北冥应道:“我所修者,包含水之法则,便论此道。”
“水,非水。”
“形无常势,相无定格。拘于形者,终生困于江河湖海;破其相者,方见三千弱水即三千世界。”
“至柔者,无隙不入。至刚者,无物不摧。”
“水即变,变即道。”
“执一形者溺,守一相者枯。
唯化身为水,纳百川而不盈,入污淖而不染;
方知:上善若水,因其无常;水道至大,因其无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