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开工仪式(1 / 1)
发生了这样的事,继续参观显然是不行了,丁顺年安排人把王西凯送往医院后,转身安慰了许学明几句。
“学明啊,你这……”
丁顺年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只能无奈的拍了拍许学明的肩膀。
“丁老,这种事情总不能怪到我头上吧?我可没动他一下,是他自己出问题的。”
许学明也是无奈,王西凯这老家伙碰瓷自己啊!
黄石明在旁边点头:“说的对,那老家伙自己身体有问题,还成天出来乱跑,出问题能怪谁?”
“再说了,来之前咱们就劝过了,让他别来,他非要来,活该!”
丁顺年瞪了他一眼:“行了,你少说两句,老王毕竟也是咱们所的老人了。”
“这次他要是能挺过来,就让他……”
顿了顿,丁顺年下定决心:“就让他回去安享晚年吧!”
“哼,早该这么干了!”
丁顺年示意黄石明不要多说,转身对许学明道:
“样机已经看了,接下来我会跟军部那边知会一声,他们很快就会来试机的。”
“另外,你要尽快准备好装配图纸,一旦试机通过,军部虽然不会马上就把全部坦克替换下来,至少也要买上一批的。”
“靠你自己这点人装配,肯定是不够的,我估计到时候上面会要求各大军工厂出手,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另外,今天的事情你也不用担心,老王这家伙……唉!”
丁顺年重重的叹了口气,许学明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耸了耸肩道:
“只要他们不来找我麻烦,我才没空搭理他们。”
丁顺年点点头,随后便带人离开了。
他们离开后,许学明很快就把王西凯的事情抛之脑后。
现在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很多,去年接手的车床订单已经全部货款两清。
他要去继续订购车床和铣床的零部件,另外还要继续拉订单。
产业链的事情之前就已经商量好了,现在也该试试成效。
另外。
偌大一个产业园破土动工,不搞出点动静肯定是不行的。
之前许学明没想到这点,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赶紧开工,尽快完成产业园建设。
朱大能他们因为许学明是出钱的老板,再加上许学明一副我很急的样子,也就没提这件事。
然而现在军工区和研究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如果此时再不补办一个,那可就晚了。
虽然这些年国家一直说破四旧破四旧,但有些形式还是要做的。
苏思羽这段时间就在替许学明忙活这件事,时间就定在后天。
除了这些公司上的事情,张斗光去申请的大飞机项目重启。
其中八万吨级模锻液压机的设计与制造,许学明将会作为特邀工程师的身份,参与进去。
这件事许学明肯定是要出大力的,否则以夏国目前的情况,要搞出八万吨级的模锻液压机,怎么也要个十五年才行。
许学明前世虽然没参与过这东西的制造,也没看过图纸,但他好歹是知道原理,并且见过实物的。
而且当时去参观的时候,出于好奇,他也询问了一些技术难点。
想要一次成功,可能性不大。
但以许学明的先知先觉,三五年内搞定,应该是比较有把握的。
……
两天后。
上午八点许。
一辆辆大巴车,相继驶入开工仪式现场。
大量的电视广播媒体,迅速做好了现场摄制与直播准备工作。
许多受邀出席的企业代表、热心群众,以及施工单位代表们,也纷纷到场入座。
在礼台后方,布置有了一个小休息室。
京都市市委书记程鹿、市长葛成林,正陪着总务院的方部长聊天。
今天这个日子极为特殊。
夏国明羽科技技术产业集团,不仅在今天正式揭牌成立。
集团的工厂、科研大楼、办公大楼等众多项目,也在今天正式破土动工。
虽然军工区和科研中心已经建的有模有样了。
但是。
这家集团是由明羽科技、夏国国家科学院、夏国第九研究所、恒力机械、天工机械等多家单位合作共建。
全员都是行业顶尖,并且大多都是国企,阵容豪华无比。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正按照既定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
这家集团的成立,宣告许学明的机床全产业链计划,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因而这一天,对夏国对京都来说都极具意义。
对程鹿和葛成林而言,那更是天大的喜事。
围绕各种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和测试。
以明羽集团为代表的机床产业链,将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顶尖机床。
并且明羽集团虽然目前主流产物是机床,但不要忘了,许学明可不仅仅是会搞机床,军工类的东西虽然不能往外卖,但很多用在军工上的技术,可以用到很多产品上。
到时候以明羽科技产业园为中心,将会汇聚数十家企业,数万名员工,以及辐射周边省份的庞大产业链。
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为京都带来巨大的税收、产生极大的消费与就业刺激。
二人作为京都的一把手二把手。
京都经济迅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增长迅速。
这自然是一个无法磨灭的重大政绩。
怎么能不高兴?
不过方部长这会儿却是有些忧心的。
之前许学明提议大搞基建,这个建议倒是被采用了,国家也给予了支持,可是没想到的是,大家搞起基建来,竟然那么疯狂。
诸多省份抢抓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一口气开工建设了上百个重大工程项目。
涵盖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诸多领域。
不管是工程项目数量,还是建设规模、经费预算,都创造了历史。
如此轰轰烈烈的大干快上。
对众多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企业来说,自然是太爽了,这是前所未有的赚钱机会。
但是对于需要出钱的财政来说,这一波基建狂潮,简直就像是烧钱似的,耗费惊人。
而如此庞大的开销,虽然不是全都是总务院出资,各省要承担项目总预算的40%。
但即便是要承担60%,也是一笔极大的数目了。
更何况,这可不是一个省,单就目前通过审核的,就有八个省份。
而一个省份的60%,就得要四五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