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政变(1 / 1)

加入書籤

李长庚对英军的使者假称需要时间考虑一下,东印度舰队的指挥官菲力爵士决定给中国人36小时的时间考虑。

对于菲力爵士的决定,来自南非的一部分舰长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不应该给中国人这么多考虑的时间,而应该尽快逼迫这只舰队投降,以免夜长梦多。

在菲力爵士的迟疑不决中,黑夜很快降临了。入夜之后,他决定在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给中国人最后的通牒。

但是李长庚征发了岛上的流放犯人、土人,加固了布莱尔港的两座炮台,又修建了两座新炮台。

两艘因为受伤过重,无法再继续战斗的舰船上的火炮和水手,被分散到了四座炮台之中。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菲力爵士派来的使者下最后通牒的时候,干脆的被李长庚下令抓捕了起来。

这时菲力爵士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被激怒的指挥官不再顾及强攻带来的损失,他命令舰队出击,强攻布莱尔港。

但是当东印度舰队的军舰进入了港口炮台的射程之内后,被隐蔽起来的四座炮台顿时发出了怒吼的声音。

这四座炮台的位置相当的巧妙,把整个布莱尔港正面都防护在其射界之内。

措不及防的英军军舰,几乎在短短半个小时以内,就付出了一艘被击沉,两艘重伤退出战斗的代价。

受到重创的英军舰队顿时手忙脚乱的退出了攻击,面对这四座可以相互支援的炮台,英军舰队只能不断的移动着,试图找到炮台的射击死角。

整整一天,英军舰队都没有获得什么像样的成果。不过菲力爵士聊以安慰自己的是,起码在这一天的试探之中,他终于找到了布莱尔港的防御弱点。

但是菲力爵士的想法破产了,隔了一天之后,收到消息的北洋第二舰队终于赶到了。

这场海战,双方都没有像上次一样拼命搏杀。东印度舰队不能承受失去在印度洋震慑土人的舰队存在,而北洋舰队也不愿意和英国舰队两败俱伤,失去和北京抗衡的实力。

双方只是互相试探攻击了几个回合,就保持默契的分离了。下午,菲力爵士希望和北洋舰队指挥官进行一次会谈。

由于李长庚因为突然的高烧不止无法出席会谈,林光南被委托和菲力爵士进行了会面。

林光南和菲力两人都无心再继续作战下去,双方互相试探了底线之后,菲力立刻明白了,中国人似乎无心在印度洋继续逗留下去。

虽然菲力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明白,虽然海战中东印度舰队没有占到上风,不过谈判中他处在了有利地位。

无心在此地久留的林光南,答应了把安达曼群岛交给英国人,但是拒绝了北洋舰队撤出印度洋的提议。

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英国人承认中国有在仰光驻军保护中国商船的权力。而中国同样承认,英国在安达曼群岛享有驻扎舰队的权力。

于此同时,双方都各自向对方保证,对方商船在各自辖区内的安全。而林光南也答应,在东南亚各岛被抓捕的英国人,将会得到一次公平的审判,而英国可以派出人员旁听这些审判。

一周后,黑斯廷斯侯爵确认了这份协议。第二天,北洋舰队除了留下一只小舰队驻扎在仰光之后,大舰队开始返回新加坡。

在布莱尔港驻扎的北洋舰队人员中,除了李长庚之外,还有数百名士兵同样得了疟疾。

虽然这些人被尽快送回了新加坡,但是李长庚毕竟年老体衰了,没有熬过这场病痛,在抵达新加坡之前就不幸去世了。

北洋舰队上下都哀伤不已,林光南也终于杜罗瓦几人口中了解了,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

和珅在除夕进宫参加了成治皇帝的夜宴,但是回府之后便暴毙而亡了。

随后成治皇帝便以吊唁为名,控制了整个和府,丰绅殷德也被软禁了府内。

至于原本驻扎在天津的北洋陆军,则在张百龄亲自带领的南洋水师和南洋新军的牵制下,动弹不得。

和珅的死亡,丰绅殷德的被软禁,让这支军队的军官们失去了效忠的对象,

南洋水师和新军的突然出现,也让北洋陆军陷入了一团混乱之中。最后在天津主持北洋海军基地的朗格多克的建议下,北洋陆军和南洋水师达成了协议。

北洋陆军放弃对和珅等人的效忠,而南洋水师让开水路,同意北洋陆军南下,离开天津。

虽然张百龄的举动让成治皇帝和礼部尚书戴衢亨非常不满,他们想要的是,在北洋海军主力外出之际,完全消灭北洋陆军和北洋海军在天津的根基。

但是此时的南洋水师早就蜕变成了另一个军阀集团,他们有着自己的利益述求。

而参与了南洋水师建设整个过程的张百龄同样知道,北洋海军是一只多么令人恐惧的力量。

为了皇帝和北洋海军结下不可化解的仇恨,张百龄大约可以硬着头皮去干,但是他手下的骄兵悍将可不会跟着他发疯。

成治皇帝这次的政变,得到了满蒙王公的支持。自从江浙财团的势力形成之后,这些依靠出售羊毛、皮革、棉花、粮食等初级农产品的王公贵族,迅速成为了江浙工商业者的剥削对象。

江浙财团向这些王公们出借高额利息的借款,以维持他们奢华糜烂的生活,而又不断的压低这些王公出售的初级农产品的价格,让这些王公们债台高筑。

东方贸易公司同样在江浙财团中拥有股份,因此在江浙财团的背后,站着的是北洋陆海军。

满蒙王公们显然不愿意看着,他们的牧场、良田、山林变成债主的产业。

但是强大的北洋陆海军,迫使这些王公不得不承认这些债务是合法的。

在这种状况下,成治皇帝不过是稍稍加以拉拢,这些满蒙贵族们就决定通过搬到和珅,来彻底瓦解北洋军事集团的力量。

没有北洋的支持,他们欠下的江浙财团的高额债务,将用不着再偿还。

但是和珅虽然垮台了,北洋陆海军在天津的力量,却丝毫无损的转移到了上海。

这显然不符合满蒙贵族们的期望,北洋海军在东南亚的胜利消息不断传来,让这些人更是无暇顾及刚刚获得的政变胜利了。

进入了1818年夏天,北洋海军击败了英国人,准备返回国内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城内的官员们都变得惶惶不安,不少蒙古王公甚至悄悄溜出了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甚至连成治皇帝自己都提前出发,去了承德避暑山庄避夏去了。戴衢亨被成治皇帝留下来解决这个问题。

7月中,北洋舰队抵达了上海。8月20日,杜罗瓦亲自带着一只舰队抵达了天津港外,但是他并没有下令对港口进行攻击。

3天后,戴衢亨从北京赶到了天津,亲自坐船上了北洋舰队的旗舰,和杜罗瓦进行了一次密谈。

随后杜罗瓦便带着舰队返回了上海,一场迫在眉睫的内战被消弭了,但是江浙沪、安徽、河北、江西这些地区,却落入了北洋陆海军的手中。

英国人终于松了口气,印度的危险消弭了,拿破仑和俄国之间的形势越来越紧张,而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也是节节胜利,英军甚至已经占领了华盛顿。

一直和英国舰队保持贸易的新英格兰地区,开始倾向于英国人,而南方各州却开始积极支持这场战争了。因为英国人的海岸封锁政策,让南方种植园主受到了惨重损失。

撤退到费吉尼亚的美国政府,一面继续发表声明,将会把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另一方面,詹姆斯·麦迪逊总统派出了约翰·昆西·亚当斯向新法兰西求援,请求路易.查理介入美英战争。

而此时五大湖一只受到英国人武装的印第安部落,在追击美国民兵时,进入了上威斯康辛地区。

在此地采集西洋参的几名华人和印第安人也遭到了误伤,凭借着这一事件,新法兰西政府要求英国人交出凶手,并退出五大湖及彭萨科拉地区。

这种无力的要求,自然遭到了英军指挥官的拒绝。1818年4月,新法兰西宣布将遵守同美国签订的同盟,和美国人并肩作战,直到这片大陆上的所有民族得到自由和独立为止。

在北方,新法兰西的军队从温哥华、明尼苏达、威斯康辛三地越过了未定的加拿大边境。

在南方,驻扎在彭萨科拉附近的一个师开进了这座城市,彭萨科拉没有做出任何抵抗。

在海上,新法兰西海军攻下了向风群岛,迫降了牙买加的英国守军。

英国人在美英战争中获得的优势地位,迅速化成了泡影。美国岌岌可危的战场形势迅速稳定了下来,北方战线上,威廉·亨利·哈利森将军和安德鲁·杰克逊将军联手,在底特律外围击败了英国和印第安联军,绞死了印第安酋长特库姆塞。

北方印第安部落联盟瓦解了,而美国人也重新夺回了底特律,安德鲁·杰克逊随即被调往南方,镇压当地印第安人的反抗,并从南方反击英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