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黑风寨种子基地(1 / 1)
1914年4月8日,晋城高平,黑风寨。
冬日的寒意已彻底褪去,和煦的春风拂过连绵起伏的黄土台塬。
视野所及,是无比壮观的景象。
一道巍峨的灰白色水泥大坝,如巨人臂膀,牢牢锁住两山之间。
坝体上,领航者农牧种子基地几个大字赫然在目。
坝内,碧波万顷,水面在阳光下粼粼闪光,映照着四周新整治出的、一望无际的广袤田地。
三十万亩新垦的荒地,如同巨大的棋盘,田埂纵横,沟渠如织,静静地等待着春耕的号角。
土地是新鲜的棕黑色,散发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正处于精心养护的肥田阶段。
远处,还有大量人群和机械在继续平整最后的零星地块,人声、号子声、隐约的机器轰鸣,构成一片繁忙而充满希望的画卷。
坝体下方,临时搭起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
台下,人山人海。
数以万计曾经衣衫褴褛的灾民,如今虽面容黝黑粗糙,却穿着领航者公司统一配发的结实工装,眼里闪着光,激动地等待着。
他们身边,是更多闻讯赶来的晋城各地乡绅、百姓,脸上写满了好奇与震撼。
几辆马车沿着新修的土路驶来,停在坝下。
新任长治县佐孙守拙率先下车,他比一年前更显精干,眉宇间多了几分沉毅。
他快步走到另一侧,为刚从车上下来的晋城县佐苏伯钧引路。
苏伯钧身着中山装,神色肃穆,但仔细看,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与有荣焉的激动和了然。
他身后,跟着一群晋城有头有脸的乡绅,个个衣着光鲜,此刻却大多目瞪口呆,仰望着眼前这堪称移山倒海的工程,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和些许复杂情绪。
孙秀才没有过多寒暄,对苏伯钧点了点头,便大步走到台前。
他拿起一个铁皮喇叭,声音洪亮,透过旷野的风传遍四方:
“各位晋城的父老乡亲!各位在黑风寨流了整整一年汗水的弟兄们!”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今天!是咱们黑风寨水库,还有这三十万亩梯田,正式验收的日子!”
掌声和欢呼声如同炸雷般响起,尤其是那些亲身参与建设的原灾民们,喊得声嘶力竭,许多人眼眶发红。
“这一年,大家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我都看在眼里!这大坝,这田地,每一寸土,每一方石,都是你们用肩膀扛出来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激动得浑身发抖的面孔,声音陡然拔高:
“现在,我代表林家村领航者公司,宣布!”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所有参与此项工程,并与公司签订功德契的灾民弟兄!自今日起,你们,所有人!正式成为我领航者农牧公司的员工!”
轰!
人群彻底沸腾了!
“员工!我们是正式员工了!”
“苍天有眼啊!”
“爹!娘!咱有根了!有活路了!”
哭声、笑声、呐喊声震耳欲聋。
有人互相拥抱,有人跪地磕头,更多人激动地抹着眼泪。
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稳定的工钱,意味着公司会管他们家人的吃喝,意味着病了有地方看,意味着从此在这乱世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那些乡绅们面面相觑,脸色微变。
这一手,直接将数万能工巧匠的人心,彻底收拢了。
这林家的手笔和心思,太厉害了。
苏伯钧看着这场面,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强压下激荡的心绪。
他上前一步,从孙秀才手中接过喇叭。
场面稍稍安静。
“本官,晋城县佐苏伯钧!”他声音带着官威,却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此番奉上命,协同长治县佐孙大人,共同查验黑风寨工程!”
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那些崭新的田地上。
“经查!水库大坝坚固可靠,蓄水充足,灌渠通达四方!三十万亩荒地开垦平整完毕,合乎农作规范!”
“此乃利国利民之壮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官面上的话说完,他语气稍稍放缓,看向台下那些新员工。
“尔等昔日遭灾流离,今朝凭双手挣得新生,更得领航者公司仁义收留,实乃大幸!”
“望尔等谨守本分,勤勉劳作,不负公司厚恩,亦不负此番再造之功!”
他的话引来一片感激的应和声。
苏伯钧将喇叭交还给孙秀才,退后一步,低声道:“砚哥儿,又办成了件大事。”
孙秀才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敬佩:“按砚哥儿安排,这里会成为领航者公司的种子基地之一。接下来春耕,大豆种子、农具、牲畜都已备齐,只待时令。”
苏伯钧不再多言,只是深深吸了一口这混合着泥土与水汽的新鲜空气。
一位乡绅代表颤巍巍上前,对着苏伯钧和孙秀才拱手:“苏大人,孙大人…这,这水库之水,不知我等…”
孙秀才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朗声道:“各位乡邻放心!领航者公司兴建此工程,绝非为一己之私!”
“水库蓄水,除保障本公司三十万亩耕地灌溉外,亦会依势开渠,惠及周边村镇农田!”
“具体细则,公司后续会派专员与各村协商!”
这话一出,不仅乡绅们松了口气,连许多赶来观望的附近村民都欢呼起来。
这意味着,他们那靠天吃饭的薄田,以后也有了盼头。
场面再次热烈起来。
孙秀才抬手压下声浪,做出最后安排:
“所有新员工,即刻起,按原施工队编制,转为生产大队!各大队长、队长职责不变!”
“休整三日!三日后,各大队划分责任田区,熟悉地块,检修农具,准备春耕大豆!”
“喏!”数万人齐声应喝,声震四野。
仪式结束,人群却久久不愿散去。
新员工们摸着胸前即将挂上的崭新工牌,看着那片他们亲手开垦、未来将赖以生存的土地,激动地交谈着,憧憬着。
乡绅和百姓们则围着大坝和新修的水渠指指点点,啧啧称奇。
苏伯钧与孙秀才并肩站在坝上,望着这片彻底变了模样的土地。
“三十万亩良田全部种上高产大豆,”苏伯钧喃喃道,“秋收之时,又是何等景象…”
孙秀才目光投向更远处,轻声道:“那将是又一个奇迹。”
春风掠过水面,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泥土苏醒的气息。
广袤的土地沉默着,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一场新的耕耘与丰收。
棋盘:气运+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