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新世界雏形(1 / 1)

加入書籤

一九一四年夏,七月的潞城盆地,仿佛一口被点燃的巨大洪炉,阳光炽烈,万物蒸腾。

然而,与这酷暑天气相呼应的,是长治大地之上一派前所未有的、近乎沸腾的蓬勃气象。

剿匪的战火硝烟已然散去,留下的并非焦土与疮痍,而是一片被精心耕耘、已然结出硕果的沃野。

明面上的成果,如同熟透的谷物,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耀眼夺目。

长治县境之内,迎来了数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安宁。

昔日匪患猖獗的西北山道、东北密林,如今商旅络绎不绝。

驮运着襄垣玻璃厂出产的透明玻璃器皿、屯留铝矿的矿石样本、壶关盐矿的雪白精盐、以及各地工厂出产的布匹、农具、食品的骡马大车,无需再雇佣大量镖师,只需插上一面领航者公司的小旗,便可安然通行。

沿途新设立的武装警察哨所,士兵身着崭新制服,态度虽严肃,却对合法商旅秋毫无犯,反而提供了歇脚补给的便利。

乡村之间,以往天一黑便紧闭门户的景象大为改观。

夏夜里,村头打谷场上甚至能听到村民纳凉聊天的笑语声。

这种安全感,源于那场干净利落的剿匪之战,更源于如今牢牢掌控一切的强大武力。

警备师一旅,经过血火淬炼,已彻底脱胎换骨。

士兵们操练时喊杀声震天,手中德制枪械保养得锃亮,战术动作娴熟默契,眼神中充满了经过战阵洗礼后的沉稳与自信。

他们驻扎在边境要地的新营区内,营房规整,壕沟铁丝网完备,时刻保持着警惕,如同一柄收入鞘中却寒芒隐现的利剑,震慑着任何敢于觊觎的目光。

更令人瞩目的是,位于林家村西山的长治陆军军官学校和军士教导队校舍已初步建成。

来自保定的教官团已然入驻,开始与石头选拔的预备教官们一同制定课程、编写教材。

虽然尚未正式开学,但那巍峨的校门、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场上竖起的旗杆,已然预示着这里将成为未来长治武备力量的摇篮。

强军的根基,正在深深扎下。

工业区的规模,比之年初又扩大了近乎一倍。

巨大的烟囱群日夜不停地向天空喷吐着白色或灰色的烟云,如同这片土地蓬勃跳动的心脏,将力量泵送至全身。

襄垣玻璃厂已成为真正的明星。

不仅能够稳定生产出平整光洁的平板玻璃(优先供应林家村新村及工业区自身建设),其生产的各种规格的玻璃瓶、杯、盏,更是通过商队远销省城乃至京津,因其质地纯净、款式新颖而供不应求。

巨大的熔窑日夜燃烧,仿佛吞金噬铁的巨兽,却吐出的都是真金白银。

食品工业区飘散着复杂而诱人的香气。

榨油厂、面粉厂、饼干厂、醋坊、酱园…皆开足马力,不仅保障了军队和工人的供应,其产品也开始出现在县城的商铺和周边集市上,贴着领航者商标的货物,几乎成为了优质的代名词。

机械加工厂内,来自德国的机床已然安装调试完毕,在聘请来的德国技师和本土选拔的聪明学徒操作下,开始尝试生产一些简单的五金零件、工具,甚至模仿维修那些昂贵的德国机械。

虽然只是蹒跚学步,但工业自我造血的能力,已显露出萌芽。

五金厂、被服厂、皮鞋厂、纺织厂、染布厂…所有的工厂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订单来自军队,来自不断扩张的基础建设,来自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厂区道路上,运送原料和成品的平板车、牛车川流不息,工人们步履匆匆,脸上虽带疲惫,却洋溢着一种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踏实感。

林家村十万亩梯田,已然褪去了新垦时的黄土色,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

而更为重要的作物——粟(小米),已是绿浪翻滚,长势极为喜人。

得益于完善的陶管暗渠灌溉系统和五谷丰登异能的隐性加持,即使在今年夏季雨水并不算特别充沛的情况下,梯田里的禾苗依旧茎秆粗壮,叶片肥厚,远远望去,如同一块巨大的、充满生机的绿色地毯,覆盖了昔日的荒山秃岭。

农垦部的技术员和老农们,每日巡睃在田埂上,查看墒情,防治虫害。

他们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根据经验判断,若无特大天灾,秋后这十万亩新田的收获,将是一个足以震动整个山西的惊人数字。

后山的仿生态药圃和梯田药圃,同样生机勃勃。

林百草带着少年团医疗组的学员,如同呵护珍宝般照料着那些珍贵的草药。

三七、黄精、党参、灵芝…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不仅满足了医药公司的原料需求,更储备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疫病或军需的战略资源。

巨大的溶洞粮仓和仓库区内,储备的粮食堆积如山。

领航者公司旗下的粮行,开始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县内百姓售粮,进一步平抑了物价,安定了民心。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古训,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

林大虎主导的行动,其影响深远远超一次军事行动。

盐政、矿场、主要商路,所有关键部位的护卫权尽数收归县衙之手后,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更是效率与公平。

以往盘踞在关卡、矿口的那些横征暴敛、欺行霸市的私人武装被一扫而空。

税费征收变得透明规范,营商环境大为改善。

来自太原、甚至更远地方的商人,开始愿意深入长治进行贸易,因为他们相信这里的规矩和秩序。

警察局的改革也已初见成效。

经过回炉重造的新警察,纪律性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不再是旧时代的衙役,而更像是维护公共秩序的执法者。

街头巷尾的盗窃、斗殴事件显著减少。

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变化。林县长、领航者公司、保安团、警备师这些名词,在普通百姓心中,不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与安全、公道、活路、希望紧密相连。

民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林家村为核心的新秩序汇聚。

领航者综合学校依旧是最充满活力的地方。

一万六千名少年团员,是这一切明面成果最鲜活的注脚。

课堂内,书声琅琅,算学、格致、国文、地理、日文…新知识如同清泉,灌溉着这些饥渴的心灵。

课堂外,各个专业组的实践基地更是热火朝天。

木工组的学徒们,已经开始尝试独立制作纺车的复杂部件;医疗组的学员,能熟练辨识上百种草药,并进行简单的包扎救护;铁匠组的少年,抡起的铁锤已颇具力道,火星四溅中,简单的农具已能成形;纺织组的女孩们,染出的布匹颜色越来越正,花纹越来越精巧;农业组的学员,已成为梯田和药圃管理的得力助手…

而最引人注目的,依旧是那支翱翔于天际的力量。

通信侦察连的“鹰把式”们,与他们的游隼、金雕伙伴默契日深。

日常的信件传递、周边区域的侦察巡逻,已成为例行任务。

这些天空的哨兵与信使,构成了长治信息网络中最迅捷、最难以拦截的一环,其价值在剿匪和日常巡逻中已得到充分证明。

盛夏的阳光,毫无保留地照耀着这片蒸蒸日上的土地。

工厂的烟囱、田间的绿浪、操练的士兵、苦学的少年、熙攘的市集…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画卷。

这就是一九一四年夏天,长治县摆在世界面前的、不容置疑的明线成果——一个在乱世中奇迹般崛起的、秩序井然、生机勃勃、武备充实、百业兴旺的新世界雏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