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真正的帝国筋骨(1 / 1)
深秋的太原已有了明显的凉意,书房窗外的杨树叶变得金黄,偶尔随风旋落。
林砚正对着桌上那几张光学玻璃的粗糙参数图和匠人招聘考核标准蹙眉,门外传来了熟悉的、略带急促的脚步声。
不是秘书,这脚步声更沉稳,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砚哥儿!”书房门被推开,来的竟是苏婉贞。
她今日未施粉黛,眉眼间却带着一种极其明亮的光采,手里捏着一份厚厚的公文袋,甚至都顾不上平日里的仪态。
林砚抬起头,有些讶异。母亲很少如此失态。
“娘,怎么了?”
“晋城!你二舅来的加急密件!是……是……”苏婉贞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想平复激动的心情,却效果不佳,她直接将那叠电文塞到林砚手里,“你自己看!天大的好消息!”
林砚手中的铅笔顿住了。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个鼓鼓囊囊的公文袋上,眼神微微一凝。
二舅苏承业平时通信,多用公司普通信道,动用这种加急绝密方式,必定是有了石破天惊的进展。
林砚接过公文袋,入手沉甸甸的,里面除了文件,似乎还有别的硬物。
他撕开火漆封印,从里面倒出几样东西:一份写满密密麻麻字迹和数据的报告,以及几块用油纸包裹着的、闪烁着金属冷光的零件样品。
他先拿起那几块零件。
一块是带有精密齿牙的大型齿轮坯,触手冰凉沉重,打磨得异常光滑;一块是形状复杂的阀体,内部通道错综复杂,铸造得一丝不苟;还有一小块似乎是某种轴套,内壁光滑如镜,硬度极高。
仅仅是掂量着这几块样品,林砚眼中就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这质感、这精度、这工艺远超他的预期!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深吸一口气,翻开了那份报告。
报告是二舅苏承业亲笔所书,字迹因为兴奋而略显潦草:
“砚儿吾甥钧鉴:
自五月德夷移交全厂,奉汝之令,集全晋铁业菁英,攻坚克难,历时五月余,今终可禀报:
基地所有核心设备,自蒸汽轮机发电机组、选矿破碎筛分系列、焦炉系统、至280m³高炉、马丁平炉之全部构件,”
林砚的目光在这里微微一顿,心跳似乎漏跳了一拍。
他预感到接下来会是什么,但真正看到时,依旧感到一阵冲击。
“之仿制件,已全部铸造、锻造、加工完毕!经初步校验,尺寸公差、材质强度、关键配合面精度,皆符合原厂图纸要求!!”
“此役,汇集晋城铁业协会十八家大小作坊,动员老师傅一百三十七人,学徒四百二十壹人,晋城铁业协会成员倾力协作。大型铸锻件,皆赖长治机械厂那台一千五百吨水压锻机之功!所用材料,多为基地自产之低铜铸铁、铸钢,历经百余次失败,终将难关一一攻克!性能颇佳,足堪重任!”
后面附上了厚厚一叠技术总结和数据对比:
材料关:“德人多用特种镍铬钢,我等一时难以企及。然,集众匠之智,反复试验,终以基地自产之含低铜铸铁为基础,调整碳硅锰硫磷之比例,辅以特殊退火、正火工艺,所得材料之强度、韧性、耐磨性,经检测,竟丝毫不逊于德人原装货色,成本却仅其十之三四!”
加工关:“大型部件,如高炉炉壳、热风炉拱顶、大型齿轮坯,皆由长治机械厂巨型水压机一体锻压成型,强度远胜焊接!精密部件,如减速箱齿轮、高压阀门、轴承座,则由晋城老师傅们以仿形铣床、精密镗床,手工精磨细琢,公差皆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
组装测试关:“所有仿制配件,已于基地三号高炉旁之备用区域进行模拟组装!全程由我协会老师傅及原跟班德人之学徒工操作,历时一月,已于昨日完成!经三昼夜不间断带负荷试运行,各系统运转平稳,压力、温度、流量诸参数,皆与德人原装设备无异!甚至因其材料改进,耐磨表现更优!”
报告的最后一页,是苏承业用最大号字体写下的一句话,墨迹淋漓,力透纸背:
“甥之所托,今日已成!自此,我枯树林钢铁基地之命脉,再无受制于人之忧!凡炼钢所需之一应设备,小至一颗螺丝,大至一座高炉,我山西工匠皆可自造矣!”
下面还附了一行小字:“随信附上试运行成功时,在场所有老师傅与骨干之合影。人人潸然泪下,情不能已。”
“吾等,未负所托!……”
林砚拿起那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以二舅苏承业为首,几十个穿着工装、满脸油污却眼神铮亮的中老年工匠,站在那套庞大山寨版设备前,笑得见牙不见眼,许多人脸上确实挂着清晰的泪痕。
后面的内容,是苏承业激动之下的一些感慨和具体细节的列举,但林砚已经不需要细看了。
他拿着报告,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书房里只剩下窗外风吹落叶的沙沙声,和苏婉贞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五个月零十一天。
林砚的脑海里精确地回溯着时间。
从德国人撤走时的忐忑不安,他向二舅下达吃透技术,实现全设备仿制的死命令。
到如今完整掌握其核心炼钢设备的制造能力!
这其中包含了二舅多少心血,那些老师傅们付出了多少不眠之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煎熬!
这不仅仅是仿制成功了一套设备那么简单。
这意味着,领航者公司乃至整个山西,真正初步消化并吸收了来自德国的一整套钢铁联合企业的核心制造技术!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进行了符合自身条件的材料替代和工艺创新!
其意义,远比多建一座钢厂更为深远!
这代表了一种能力的跃迁。
从此,钢铁不再是只能向外求购的产品,而是真正变成了可以自主掌控、乃至不断迭代升级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复制出第二个、第三个枯树林基地,可以制造出更复杂的重型机械,可以为未来的军工生产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苏婉贞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她太清楚这其中的意义了,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意味着战略上的彻底主动,“你二舅他们真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走到书桌旁,没有立刻回信,而是铺开一张新的山西地图,目光落在了几处之前圈定的、拥有铁矿和煤炭资源的区域。
他的手,缓缓在地图上点了点。
然后,他才提笔给二舅回信。信很短,只有寥寥数语:
“二舅并全体攻坚同仁:”
“捷报已悉,欣喜若狂!此乃不世之功,壮哉!吾辈楷模!”
“所有参与此事之人员,奖金翻倍!晋城铁业协会,记特等功!具体封赏,不日即到。”
“然,事成之时,亦新征程之始。原地休整旬日,随后另有要务相托,规模更胜于此。详情容后细禀。”
“甥,林砚。”
林砚抬头对苏婉贞说:“娘,通知领航者公司,着手规划第二基地的选址和建设方案。规模,不能小于枯树林。地点可以考虑靠近靠近未来的原料产地!”
苏婉贞听得心潮澎湃,又有些跟不上的眩晕感:“第二基地?这么快?”
“不快了。”林砚摇头,“自行车要钢,铁轨要钢,未来的机械设备、枪炮船舶,哪一样不需要海量的钢铁?指望一个枯树林,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快速写下二期扩张、设备自给、人才储备、北方战略等几个关键词。
“还有,”他补充道,“对参与此次仿制工程的所有老师傅、工程师,重奖!按照贡献度,上不封顶!晋兴银行立刻设立一个专项奖励基金。不仅要给钱,还要给名分,颁发技术大师、功勋工程师称号,载入公司史册!要让所有人知道,在领航者,有技术、能攻关,就能得到最高的尊重和回报!”
“好!我立刻去办!”苏婉贞毫不犹豫地应下。
苏婉贞匆匆离去安排各项事宜。
林砚独自留在书房,再次拿起那份沉甸甸的报告。
“钢铁才是真正的帝国筋骨。”他低声自语,嘴角终于缓缓勾起弧度。
工业之动力,于此,才算真正扎下了深根。
林砚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枯树林基地里,那套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设备正在轰隆作响,炽热的钢水奔流而出。那声音,比世界上任何乐章都更令人心潮澎湃。
许久,他睁开眼,目光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但深处却燃烧着更加炽烈的火焰。
他放下笔,将回信和之前那份农业报告放在一起。一边是夯实根基的农业,一边是迈向强大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