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谋乱内耗(1 / 1)
杀贪养望,发财归心。
华夏数千年来的各种损招儿,够萧奉先学一百年了。
从表面上看,赵孝骞提的法子居然还是特么的阳谋,反正你就说杀贪官错没错吧,皇帝杀贪官算不算为民做主吧。
道理拿到天王老子那里,皇帝也是理直气壮,贪官杀了,百姓高兴了,感激涕零天子仁德,国库也充盈了。
除了贪官,所有人都是赢家。
现在用在辽国,耶律延禧顺便还能把欠大宋的巨债还了。
萧奉先震惊了,契丹民族有聪明人,但不多,除非系统学习过中原的文化和兵法权谋。
萧奉先只是做人油滑,但若论聪明,还真谈不上,至少赵孝骞提出的法子对他来说,简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国库想增加收入,居然还能这么玩……
中原国度果真深不可测,官家随口说一个主意,都仿佛是他毕生无法企及的高度。
“官家高瞻远瞩,臣钦佩得五体投地啊!”萧奉先当即拜倒。
看吧,人不算聪明,但做人却很聪明。
不管此刻萧奉先所谓的崇拜多夸张,至少赵孝骞看着心里很舒服。
这家伙天生就是混官场的料,难怪真实历史上的萧奉先,干了那么多天怒人怨的事儿,耶律延禧对他的信任器重却一如既往。
有这一手马屁功夫,倒血霉了也不可能混得太差。
“钦佩倒不必,我也是为了讨债……”赵孝骞叹了口气,道:“数百万两,对一个国家来说数目不大,但对我大宋来说,意义很重要,明白朕的意思吗?”
萧奉先笑道:“臣明白,为的就是争口气,官家要让大宋的子民知道,当年大宋蒙受的种种屈辱,如今官家要亲手帮子民们讨回来,也好长一长大家的心气儿,对刚即位的官家来说很重要。”
赵孝骞笑了:“你是个伶俐人儿,朕的心思你看得很清楚。”
“官家言重了,臣岂敢妄自揣测天意,不过是想为官家分忧罢了。”
赵孝骞点了点头:“此事就交给你和萧兀纳了,总之,努力劝说耶律延禧把曾经拿了的给朕吐出来,不接受分期付款,他若穷得揭不开锅,朕可以帮他出主意搞钱。”
“官家放心,此事包在臣身上,一定说服耶律延禧老老实实把钱吐出来。”
顿了顿,萧奉先小心地道:“臣还有一问,不知官家打算何时北伐,灭了辽国?”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朕刚登基不久,国内还有许多事情尚待处理,再说大宋连年征战,国库确实有点紧张,待过一两年,大宋恢复了元气后,朕会发起北伐,下一战将彻底灭了辽国。”
萧奉先喜道:“官家北伐之日,臣必为官家扫清辽国上京的障碍,迎王师入京。”
赵孝骞眨了眨眼,道:“在此之前,有个事情你办一下……”
“官家请吩咐。”
“耶律延禧当年还是皇太孙的时候,有一段黑历史,如今也该拿出来晾一晾了……”
“什么黑历史?”
赵孝骞神秘一笑,道:“当年宋辽刚启战时,耶律淳为主帅,耶律延禧为副帅,与我王师对峙交战,耶律延禧曾被我宋军活捉过,在宋军大营里当了一阵子俘虏,此事你可知道?”
萧奉先倒吸一口凉气,两眼赫然睁大:“这,这这……竟然是真的?”
“你听说过?”
“耶律延禧登基时,上京有过类似的传闻,说他有过不光彩的经历,曾是宋军的俘虏,不过后来耶律延禧大怒,下旨彻查,杀了一大批散播传闻的人,这个传闻才渐渐平息下去……”
“臣那时隐约听过这个传闻,当时臣将信将疑,以为是朝中不满耶律延禧即位的人故意造谣,没想到居然是真的,他果真当过宋军的俘虏?”
赵孝骞微微一笑:“千真万确,这货当年可是个实实在在的败家纨绔。”
“两军交战,气氛紧张之时,野地里的兔子都要夹着腚走路,他居然带了一百来人擅自出营围猎,啧!朕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这货咋想的?”
“最后这货连同一百来名亲卫,被朕麾下的一名厢军将领活捉了,那名将领因此立下大功,耶律延禧在我宋军大营足足关了两个来月,才被释放。”
当年的消息被耶律洪基压得很死,萧奉先显然并不清楚,顿时惊愕地道:“明明活捉了他,为何要放他走?”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朕也不想啊,但耶律淳给得太多了……”
萧奉先:“???”
“耶律淳遣使谈判,辽军退出拒马河南岸大营,并且送上一万匹战马,奉送方圆四百余里的广袤肥沃的土地,以此为条件,来交换耶律延禧一人,换了你是朕,你答不答应?”
萧奉先理解,并尊重,毫不犹豫地点头:“臣似乎也没法拒绝,这条件太诱人了。”
接着萧奉先若有所思,喃喃道:“难怪当年那一战,辽军败得那么惨,两军没怎么交手,辽军便莫名其妙退回了拒马河北岸,一万匹战马也来不及带走。”
“当时兵败的消息传到上京,很多朝臣都觉得诡异,这场败仗实在太不可思议了,至今仍有朝臣上疏,要求彻查其中内幕。”
“原来一切都是交易,都是为了换回耶律延禧,这就说得通了。”萧奉先说着,脸上露出恍然之色。
接着萧奉先突然一怔,望向赵孝骞:“不知官家今日为何提起此事?”
赵孝骞悠悠地道:“北伐虽然要迟一点,谁叫朕最近有点穷呢,但是,北伐虽迟,正义不会迟!”
萧奉先:“…………”
赵孝骞表情一变,满脸恶意地笑道:“这件事朕告诉了你,你回上京后可自由发挥,争取做到人尽皆知,也好教辽国的臣民知道真相,看看他们的皇帝是个啥货色。”
“若是辽国人皆知他们的皇帝曾经被敌军俘虏过,以后朝堂上,耶律延禧说话恐怕没那么管用了吧?”
“再加上辽国搞得天怒人怨一塌糊涂的变法……啧!朕都为耶律延禧捉急!”
萧奉先赫然睁大了眼。
砂仁猪心啊!
好歹毒的计!
转念一想,萧奉先立马认清了自己的阵营。
我特么是宋臣啊,所以,此计怎么能叫歹毒呢?明明是高明至极!
“官家……高明!臣五体投地,五体投地啊!”萧奉先当即便夸张地拜倒,伏首山呼。
赵孝骞哈哈大笑。
明知萧奉先这货的马屁夸张又虚伪,但他听着还是很开心。
就像女人亲热时她们嘴里胡乱叫什么baba,老公,乘客,病患,坏学生,水管修理师傅,门房大爷等各种身份。
假不假?
当然是假的。
开不开心?
来,摸着良心说实话。
远在辽国上京的耶律延禧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派了个使臣入宋,结果大宋皇帝和辽国使臣聊了几句天,便合起伙来把他往死里坑,给他制造了一场大麻烦。
大宋眼下虽穷,但正义不能迟到。
两国交战的手段,不止是在正面战场上,还有许多隐秘的战场在互相交锋。
赵孝骞要的是辽国内乱,越乱越好。
君主昏庸,朝廷腐败,军队懦弱,对大宋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有光彩的,不光彩的手段全都可以用上。
反正耶律延禧身边有两个内鬼,他自己又有现成的黑历史,不用白不用。
啊,不对,不是黑历史,是他的来时路。
与萧奉先对酌议事后,赵孝骞将他送出殿外,并令礼部侍郎和鸿胪寺卿款待他。
萧奉先千恩万谢地出宫了。
当然,赵孝骞也特意叮嘱了礼部侍郎和鸿胪寺卿。
款待归款待,不要太惯着萧奉先了,这货好不容易来一趟大宋汴京,欣赏体会一下风土人情可以,但过分的要求不能答应,比如青楼狎妓,欺男霸女什么的。
是的,青楼去不得,给钱也不行。
如今还在大行皇帝的国丧期,举国禁乐禁嫁娶,萧奉先敢在这个时候逛青楼,照样按大宋的国法办。
天气转凉,已近中秋。
最近邪得很,故人扎堆来见,重逢一场又一场。
第二天,郑春和来禀报,李清臣回京了。
赵孝骞设立监察府后,设监察大夫和左右丞,这三人便组成了监察府基本架构。
而李清臣,则是赵孝骞亲自指定的监察右丞。
本来还在真定府当通判的李清臣,接到赵孝骞的调任旨意后,立马交接了真定府的政务,南下赶往汴京上任。
回到汴京,人还没回家,李清臣首先便来到宫门外求见。
二人也算是曾经的同事,赵孝骞任真定知府时很不称职,基本就是个甩手掌柜,若不是李清臣帮他打理,以通判的身份代掌知府之权,真定府还不知会乱成啥样。
严格来说,当年赵孝骞是欠了李清臣的人情的。
听到李清臣回京,赵孝骞当即惊喜而起,急忙下旨召见。
不久后,李清臣穿着官服,来到福宁殿,入殿后头也不敢抬,对着殿内西侧的桌案跪了下去。
“臣,真定府通判李清臣,拜见官家。”
等了许久,桌案后不见动静,更没人说话,李清臣渐渐露出几分惶恐不安之色,仍保持伏拜的姿势不敢动。
良久,一道人影蹲在他旁边,不解地朝前方空空如也的桌案望去,附在他耳边困惑地道:“邦直兄,这张破桌子有啥值得拜的?你跟它有感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