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监察首案(1 / 1)

加入書籤

故人重逢,人生之喜。

赵孝骞登基以来,整日跟群臣斗智斗勇,朝会上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下,不知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心思,久而久之,赵孝骞突然很怀念当初并肩共事的故友旧识。

李清臣无疑便是他的故友之一。

二人不仅在公事上配合默契,私下里交情也很不错。

所以当赵孝骞决定设立监察府时,脑海里当即便锁定了李清臣。

共事这几年,他对李清臣的性格为人颇为了解,知道李清臣是个踏实做事的人,而且绝不徇私。

当然,贪墨这方面,赵孝骞多少还是知道,李清臣其实并没有那么清廉,事实上这个年代的官儿很少有清廉如水的,李清臣也不例外。

赵孝骞曾经审查过真定府的账簿,里面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查问之后知道是李清臣经手的,但他并没有声张,也没跟李清臣说什么,只当没发生过。

毕竟数目不算大,账簿上不对劲的地方涉及金额也就数千两,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赵孝骞还是懂的。

莫说李清臣,当年领兵征战的时候,赵孝骞也没干净到哪儿去。

大军接管燕云河间府,种建中开了府衙的库房,数十万两雪花银被大家不声不响地瓜分了,此事至今无人声张。

将心比心,李清臣贪这点小钱算事儿吗?

今日故人重逢,见李清臣进殿后二话不说,对着一张空桌子就拜了下去,赵孝骞顿觉等闲变却故人心……啊不,等闲变却故人眼。

简称眼瞎。

这才多久没见,眼睛都不好使了,一定是忙工作忙的,朕对不起他。

“邦硬兄……嗯,邦直兄,这儿!朕在这儿呢。”赵孝骞蹲在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清臣一惊,扭头睁大了眼仔细看去,恰见赵孝骞那张熟悉的脸庞怼在眼前,还咧嘴朝他笑,露出两排大白牙。

李清臣冷汗都下来了。

你这个皇帝不好好在桌案后坐着,大殿内乱逛什么呢?

本来李清臣远离汴京权力中枢多年,新党旧党皆不待见他,贬到真定府多年了,好不容易被召回汴京,李清臣面君时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进了福宁殿后难免出错,对着一张空桌子拜了半天。

被赵孝骞拍了肩膀后,李清臣立马掉转方向,都不用起身,原地转了半圈儿,继续伏地而拜。

“臣,李清臣,拜见官家。”

赵孝骞哈哈一笑:“起来吧,咱俩老熟人了,不必多礼。”

朝他恶意地挤挤眼,赵孝骞笑道:“当年咱们同在真定府任职,你忘了自己没皮没脸经常跑我府上蹭饭吃了?赶都赶不走,我家夫人都以为你拿捏了我多大的把柄,不然没事白养个吃闲饭的干啥……”

李清臣露出赧然之色,接着又笑了起来。

“当年臣若知道,您会是未来的大宋官家,打死臣也不敢如此无礼……”

“不,以你的脸皮,哪怕知道朕日后会当皇帝,你还是会来蹭饭的……承认吧,你就是馋我家的饭菜好吃。”

李清臣愕然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于是只好颓然道:“是,臣……实在是官家府上的饭菜,让臣无法克制。”

赵孝骞笑道:“如今你回了汴京,朕便送你一份大礼吧,回家时从宫里带个厨子走,当年楚王府培养了一批厨子,朕今日便送你一个,以后不必跟乞丐一样到处蹭饭,好歹是朝廷大员了,注意一下体统。”

李清臣惊愕地睁大了眼。

别的皇帝示恩臣子,要么送金钱丝帛,要么送美色宅邸,性情暴躁一点的送鸩酒送三尺白绫送满门消消乐。

这位皇帝可好,居然送厨子……

这玩意儿是市场上的流通货吗?

不过赵孝骞送的这份礼,倒真送到李清臣的心巴上了。

李清臣做官还算清廉,有点小贪,但贪得有分寸,生活里唯一的爱好就是吃。

跟苏轼那种资深吃货不一样的是,李清臣好吃的境界还没那么高,他只知道什么好吃,想吃什么,但从来不会自己主动研究烹饪美食。

所以赵孝骞送他一个厨子,是最合他心意的。

果然,李清臣回过神后,顿时一脸惊喜拜道:“臣多谢官家厚赐,天恩浩荡!”

赵孝骞哈哈大笑。

大家都是吃货,李清臣的心情他懂。

接下来聊正事,李清臣从真定府通判骤升监察府右丞,这升官的速度简直比火箭还快,然而升官太快未必是好事,此刻的李清臣心情就很不安。

被贬谪外地多年,远离了权力中枢,如今李清臣回来了,可他不是回归都市的龙王,也笑不出耐克嘴。

早在真定府接到调任圣旨时,李清臣便很清楚监察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存在。

简单的说,干的全是得罪人的活儿,官儿确实是升了,可代价却是与天下的官员为敌,甚至政事堂的宰相们恐怕都看他不顺眼了。

说实话,李清臣胆子不大,委实有点犯怵。他怕哪天晚上回家走在暗巷里,会被人套麻袋敲闷棍,心狠手辣一点的索性把他沉河了。

“官家设监察府,是为了监察天下官员,不过臣尚有疑虑,被我们监察的官员,他们的品阶可有上限,比如说……若是查到尚书,或是宰相……”

赵孝骞微笑道:“邦直兄刚回京,怕是对监察府还不熟,如今朝廷改制了,监察府与政事堂平齐,不相上下。”

“所以,日后你们监察官员,品阶没有任何限制,哪怕是查到了当朝宰相,掌握了他的不法罪证,奏报到朕面前,朕照样严惩。”

李清臣吃惊地道:“监察府与政事堂平齐?这……”

赵孝骞肯定地点头:“没错,理论上来说,你这个监察右丞,其实已相当于副宰相了,你们监察府只需要对朕负责,直属于朕,任何人无权节制干涉你们办差,明白朕的意思吗?”

李清臣深吸了口气,道:“官家果真不凡,刚即位便改换了新气象,大宋积弊百年的问题,或许会慢慢解决了。”

赵孝骞嗯了一声,突然怀念起萧奉先了。

论拍马屁的话,萧奉先实在比李清臣强太多了,人家拍得多舒坦,再看看李清臣这不痛不痒的……

“邦直刚回京,本应让你休息几日再上任,不过昨日韩忠彦跟朕说了一件事,监察府已注意到有些地方官员无视监察,甚至公开宣称不认监察府,拒绝接受朝廷的监管。”

“这件事说严重呢,倒也不算严重,不过这些地方官员必须要处理,正好监察府可拿他们立威,从而震慑百官,所以,就辛苦邦直明日直接上任吧,详细事宜你可去问韩忠彦。”

赵孝骞顿了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道:“不服朝廷监察的地方官员,该惩戒则惩戒,按规矩来办,还有一件事你们必须重视……”

“韩忠彦说,监察府已收到京畿地区州府县的百姓越级呈来的诉状,揭举当地官员歪曲新政条款,借新政之名盘剥治下农户,祸害百姓,致使许多百姓倾家荡产,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流民……”

赵孝骞语气渐沉,缓缓道:“这件事,当重案来办,牵扯到的任何官员,一旦查有实证,马上奏报于朕。”

“此事,朕已遣皇城司配合监察府查缉,你们监察府需要查的人和证据,皆可交给皇城司,他们会给你满意的答案。”

李清臣一凛,躬身道:“臣遵旨,臣必不负官家厚望。”

“记住,涉及到任何人和事,不必在意他的官儿有多大,他身后的背景有多硬,查有实据后一律拿问汴京,这些狗杂碎背景再硬,难道比朕还硬吗?”赵孝骞咬牙骂道。

…………

三日后,福宁殿内。

皇城司甄庆站在赵孝骞面前,语气低沉地禀报。

“……皇城司协助监察府,查实百姓越级呈上的诉状,其中大部分皆属实,京畿地区十二个州府官员确有问题。”

“朝廷新政推行到这些州府县,官员故意歪曲新政条款,假以各种名义盘剥百姓,收取政令之外的税赋,百姓交不上税,便被官府逼迫卖掉田地和房屋。”

“百姓失了田地,有的卖身沦为地主佃户奴仆,有的举家背井离乡,沦为流民。”

赵孝骞的脸色阴沉,冷冷道:“还有呢?”

甄庆道:“由此还引发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百姓的田地被官府低价收买,然后卖给有钱的权贵地主,造成了京畿地区大量农田流失,集中到某些权贵地主士商名下,民间土地圈占问题已十分严重。”

甄庆沉默一会儿,加重了语气道:“这还只是京畿地区的问题,大宋其他的州府县恐怕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赵孝骞深吸了口气,冷笑道:“难怪那么多人反对朕设监察府,原来是他们干多了见不得人的事儿,怕朕揭了盖子,以前干的丑事遮不住了。”

抬眼望向甄庆,赵孝骞伸手:“名单拿来!”

甄庆掏出一份名册双手递了上去,道:“这份名册上共计列名十二人,皆是京畿州县官员,他们的罪证皇城司已基本掌握,可随时拿问。”

赵孝骞却看都不看,反手将名册扔了过去,怒道:“不够!远远不够!这么大的事,只靠这十二个官员的胡作非为就能办成?这是一张严密紧实的网,朕要你把这张网上的每一根线都揪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