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兄弟(1 / 1)
陈远把想法和王翠花说明之后,王翠花犹豫不决,没敢马上答应,主要是担心自己做不好。
“做那些物件是精细活,我这粗手大脚的,万一做坏了,亏不是耽误事?”
这个问题,陈远早就考虑到了。
就算是天才,新学一门手艺也不是直接就能上手的。
对此他也早有对策。
“苏月和我说了,暖暖的棉鞋还是你给做的。”
“光是看鞋面上绣的花,谁敢说你手笨我都不答应。”
“做这些物件无非就是手熟,你先从下料、打磨开始,熟练了再做细致的部分。”
下料的难度主要是温度控制不好,玻璃容易炸。
不过炸出来的碎片也可以打磨后做烟灰缸,再炸还能做小首饰,总之不会浪费多少材料。
王翠花听他这样说,多了几分信心。
“那我就试试,做不好你再找别人。”
既然王翠花答应了,陈远便说起工资。
“头一个月算学徒,一天按五块钱算,一个月就是一百五。”
“做六天休一天,或者你把这四天假凑到一起休也行,超过四天,多休一天扣五块。”
“对了,年节、农忙,另外再放假。”
“第二个月开始,每月再给你加五十。”
镇上供销社售货员的工资,一个月才三十多块。
陈远直接给王翠花翻了几倍,慌得她连连摆手。
“哪能要这么多钱,一天给我一块就行。”
这年头农民家里也没有余粮,好地都用来种粮食,才够一家老小勉强糊口。
没有余粮,自然养不起大牲口。
能来钱的道儿,除了自家养点鸡鸭,攒些鸡蛋鸭蛋,就是在院子、路边种点菜,到镇上卖几个钱。
王翠花一个人种着二亩多地,累得一个汗珠摔八掰,一年到头也只能剩下几十块钱。
在陈远这里干活,不耽误种地,一天还能赚一块,一年就是三百多,她已经很知足了。
陈远给王翠花高工资,一方面是为了报恩,另一方面也是为长远打算。
加工这些物件没什么技术含量,请的工人就要绝对可靠。
当然,等更多人知道他赚了钱,肯定会有大把人效仿。
到时价格肯定会被打下来。
他打的就是个时间差,独一份多一天,就能多赚一天的钱。
“你和苏月像姐妹一般,我便拿你当自家人看待。”
“工资的事就这么定了,下午就正式开工。”
苏月也帮着劝,王翠花才红着脸不吭声了,心里却对陈远彻底改观。
时间就是金钱,只有王翠花一个帮手,显然还是太慢了。
陈远想起一个人来。
此人名叫关长海,是老村长的二儿子。
比陈远只小一个月,出生时他娘难产,差点一尸两命。
所以关长海从出生起就体弱多病,又没有奶吃,只能吃米汤,出了满月比猫崽子大不了多少,大病小病不断。
村里人都说他养不活了,劝老村长别白费钱给他治病了。
老村长不忍心,求到陈远家,给关长海一口奶吃。
陈远父母都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见关长海实在可怜,便没忍心拒绝。
关长海的娘因为难产伤了身子,也整天病歪歪的,照顾自己都费劲,更别说照顾一个刚满月的婴儿。
陈远父母索性提出,把关长海留下,和陈远一起养活。
陈远从小皮实,对比之下关长海更加可怜。
陈远父母尽着关长海吃,多余的才轮到陈远。
三个月后两个娃娃都大了,奶水不够吃,陈远父母狠心给陈远断了奶,喂米汤,反而让关长海吃奶吃到十个月。
这半年多的悉心照顾,本来看着活不了几天的小娃娃,长的白白胖胖,和陈远几乎没有差别。
老村长感激陈远父母,有点好吃好喝都少不了陈家一份。
不知是不是有这份一起长大的情分在,关长海很粘陈远。
陈远调皮捣蛋,关长海没少替他打掩护。
后来因为特殊原因,老村长蒙冤而死,没过多久,关长海的娘也精神错乱,不知跑去哪里。
家里只剩下九岁的关长山和七岁的关长海。
这个年代本来就生活不易,两兄弟吃不饱穿不暖,大冬天饿的狠了,跑到河面破冰抓鱼。
结果关长海不慎落水,命是救回来了,却落下残疾,两条腿基本无法走路了。
而陈远的父母在他十岁时双双离世,陈远没人管教,自己又淘气,渐渐认识了一些狐朋狗友,和关家两兄弟也不常走动了。
如果老村长还在,不会放任陈远学坏不管不问,没准儿以陈远的聪明劲,还能考出个大学生去。
如今再说这些也是没用了。
虽然关家两兄弟和陈远不常来往,却还记着小时候的情份,陈远结婚的时候,送来两个木箱。
这在当时可是大件,一家能有一口木箱脸上都有几分光彩。
关长山带着个残疾弟弟,只能降低择偶标准,娶的是个山里女人,长的也不好看。
好在关大嫂心眼实在,任劳任怨过日子,对关长海也很和气。
只是结婚五年生了三个儿子,两夫妻几乎长在田里,也经常有上顿没下顿的。
关长海又种不得田,只能编几个背篓托人带到镇上换几斤粮食,贴补家用,哥嫂不说什么,他自己已经自责的抬不起头来。
听陈远说要请他去做玻璃制品,和王翠花一样一个月给一百五十块钱。
关长海大喜过望。
一百五十块钱!
他活到如今二十三岁,都没见过一百五十块钱!
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养活哥嫂一家子,侄儿们再也不用饿肚子,还能有新衣服穿!
惊喜过后,关长海渐渐冷静下来,对陈远产生了怀疑。
“你该不会是拿我逗乐子吧。”
“只是摆弄酒瓶子,就能赚这么多钱?”
陈远看一眼爬在土地上弄的满脸泥的三个娃娃。
“每天还管两顿饭,你不放心我每天给你一次工资,你去不去?”
去,没有理由不去。
一天给五块钱,就算割他的肉,他都不带皱一下眉头的。
关长海咬牙答应下来。
陈远从口袋里取出二十块钱放在他手边。
“给娃娃们买几斤细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