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改观(1 / 1)

加入書籤

关长海待要拒绝,陈远已经背着手走了,只能收下。

等关长山两口子从地里回来,关长海把陈远给的钱交给大嫂。

关大嫂吓了一大跳,不敢接。

“这钱是哪来的?”

“咱家虽然穷,可不能做坏事啊。”

关长山也追问钱的来处,听说是陈远给的,还要请关长海去做工,说什么都不让他去。

“陈远那小子不着调,和咱们家又多少年不来往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能想到你?”

“钱给我,我给他送回去,做工的事也帮你推了。”

好不容易有机会不吃闲饭了,又要推了,关长海舍不得。

“我只是帮他做工,让我做别的,我不做就是了,哥,你就让我去吧。”

关长山却不听他阻拦,执意去找陈远。

也没进屋,把陈远叫到院子里,二十块钱递了回去。

“长海身子骨弱,来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就不让他来了。”

“谁家日子都不好过,这钱我们不能要。”

说完,便要走人,却陈远一把拉了回来。

“大哥,你是担心我坑长海?”

“你也太小看我了,就算要坑,我也坑有有钱人,坑长海能得到啥?”

这话说的……好像在理。

只是,关长山还是信不过陈远。

陈远知道是自己以前混蛋事做太多,名声坏的底掉,也不怪他。

“大哥,我是真着急用人,别人我又信不过,你就让长海来帮帮我吧。”

“你要是实在信不过,每天你来接送他,如果他少了一根头发,你照我脸上捶,我绝对不还手。”

关长山见他信誓旦旦,诚意十足的样子,又松动了一点。

正巧王翠花和苏月准备好午饭,招呼陈远去吃。

陈远让她装几个馒头给关长山带上。

“翠花也来我这干活,工资和长海一样,这下你总能放心了吧。”

关长山被说服了,想送回去的二十块钱没送回去,回家时,怀里反倒多了几个热乎乎的馒头。

一家人一年能吃上一回不加野菜的糊糊,都算过年了,更别说吃细粮。

三个娃娃捧着馒头啃得欢实,关长山却看得心酸。

是他这个当爹的没本事,让家人跟着自己受苦了。

阻止关长海的话便说不出口,闷声不响吃完饭,才叮嘱他。

“干活别累着自己,干不动就回来,哥养你一辈子也没啥。”

“也得防着点陈远。”

叮嘱完还是不放心,第二天早上背着关长海去陈远家,又特意问过一遍,确定只是做玻璃制品,才稍感放心。

自此关长海便每天到陈远的小院上班,一天管两顿饭。

顿顿都有肉,细粮也是不断。

每天晚上下班,五块钱准时交到他手里。

这年头粮食不值钱,一斤粗粮才几分钱。

关长海一天的工资,就够一家吃上一个月饱饭。

吃的好,工作也不需要出多大力气,加上心情舒畅,短短几天时间,关长海的脸色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润起来。

身材也不像之前一样干瘦了。

整个人都好看了。

家里面,关长海每天要上班,大嫂只好不下田,留在家里看三个娃娃。

起初关长山还不敢动关长海的工资,架不住关长海一再说服,让他拿着这些钱多买些粮食,大人饿着能忍,娃娃们却是要长身体的,不说吃的多好,至少要吃饱。

当父母的哪有不心疼娃娃的。

关长海一说再说,关长山也松动了,拿上五块钱买回一大袋粮食。

生活水平改善了,关大嫂和娃娃们也都长胖了。

村里人看得真真的,打听起来,竟然是在陈远那里干活赚的钱。

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但别管稀奇不稀罕,赚钱是真的。

不少村里人涌向陈远家,要求也给自己一个赚钱的机会。

“陈远啊,都是一个村子住着,你吃肉也得让我们喝口汤不是。”

“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你爸活着的时候,和我关系最好,唉,可惜他走的早啊。”

陈远看着眼前这些人,只想冷笑。

谁说村里人质朴老实,连首选绑架这一套都无师自通了。

事实呢?

他父母双亡后,谁给过他一口吃的,谁给过他一件衣裳?

反倒是他跟着狐朋狗友学坏以后,这些人幸灾乐祸,嚼舌根别提多开心了。

他不争气,这些人背后嚼说他,他也不怨恨谁。

但他们也没有帮过苏月一把。

他不奢求别人帮他,这些人想道德绑架他,作梦去吧。

当然,他也不会轻易与村里人撕破脸,故意露出一脸为难。

“这批活已经干完了,暂时不需要人手。”

“要不下次有活的时候,我再找你们?”

有人迫不及待追问。

“下次啥时候有活,我先替我儿子报个名。”

陈远为难的抓了抓脑后。

“这可说不好,得看城里的老板啥时候找我要货。”

“而且,翠花没少帮我媳妇,连我闺女的衣服鞋子都是她给做的。”

“长海是我兄弟,又是这么个情况,有活了我肯定要先紧着他们,干不过来再找别人。”

意思很明白,谁帮过我心里有数,你们没帮过我,还想赚我的钱,且往后排着吧。

事实面前,狡辩没有意义。

村里人见陈远油盐不进,只好走人。

心里存了怨恨,背地里说的更难听。

甚至有人造谣陈远和王翠花不清不楚。

“难怪给她说媒她不答应,原来是和陈远勾搭上了。”

“你以为她有那么好心,自己吃不饱还要把粮食拿去送给苏月,分明是作贼心虚,哄着苏月那个傻女子呢。”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去年秋天,我看见陈远和王翠花一前一后进了玉米地……”

这正是人的劣根性,自己不够善良,也绝不会承认别人善良,而是要通用抹黑,把对方拉到自己同样的高度。

闲话传进王翠花耳朵里,气的她躲在被窝里哭了一夜,第二天无精打彩来找苏月,表示不来干活了。

苏月问她原因,她又不说,急得只能来找陈远。

“翠花说她不来干活了,你快帮我劝劝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