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神枪破颜·仁惑幽并(1 / 1)

加入書籤

并州军阵中。

岳飞端坐名驹“白龙”之上,神色冷峻。

他亲眼目睹了颜良的悍勇与刀法之精妙,深知寻常将领上去只是送死。

颜良此举,就是要打击并州军锐气,若无人能敌,士气必堕。

“此獠凶悍,非我出手,难挫其锋。”岳飞低声对身旁副将道。

他猛地一夹马腹,“白龙”长嘶一声,跃出阵前!

“颜良!休得放肆!岳飞来也!”沥泉神枪斜指,枪缨如火,岳飞人借马势,直取颜良面门!

“来得好!”颜良见岳飞亲自出战,不惊反喜。

若能阵斩岳飞,此战首功非他莫属!

他狂吼一声,催动黄骠马,挥动门板大刀,带着千钧之力,力劈华山般朝着岳飞当头斩落!

刹那间,两马相交!

沥泉枪化作点点寒星,枪影重重,刁钻狠辣,专刺颜良刀法转换间的空隙与关节要害。

铛!铛!铛!铛!

转眼五十余合过去!

双方将士看得目眩神驰,呐喊助威之声不绝于耳,却又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岳飞心知颜良力大,久战不利,必须速决。

他枪势陡然一变,由疾攻转为守势,沥泉枪舞动如轮,护住周身,看似被颜良狂暴的刀势压制,步步后退。

颜良见岳飞“力怯”,心中狂喜,攻势更猛,刀刀不离岳飞要害,口中狂呼:“岳飞!技止此耳?纳命来!”

他急于求成,一招“横扫千军”,大刀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拦腰斩来,欲将岳飞连人带马斩为两段!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

一直凝神守御的岳飞眼中精光暴射!

沥泉枪骤然由守转攻,速度快到了极致!

他利用颜良刀势用尽、新力未生的刹那破绽,身体于马背上不可思议地微微一侧,让过那致命刀锋,同时手腕一抖,沥泉神枪自一个极其诡异的角度,贴着颜良的刀杆下方逆鳞而上!

枪尖划出一道冷冽的直线,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精准无比地刺向颜良毫无防护的咽喉!

“噗嗤——!”

血光冲天!

沥泉枪的枪尖,毫无阻碍地洞穿了颜良粗壮的脖颈!

他庞大的身躯在马上晃了晃,轰然栽落马下,激起一片尘土!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

喧天的喊杀声、震耳的战鼓声,瞬间消失!

袁绍军阵前,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倒下的金甲身影——河北第一勇士,颜良,竟然被阵斩了?!

“颜……颜将军……死……死了?”不知是谁颤抖着说出了第一句话。

“岳将军神威!!”

短暂的死寂后,并州军阵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山呼海啸般的狂吼!

士气瞬间飙升到顶点!

反观袁军,主将阵亡,魂飞魄散!

先锋部队的阵脚瞬间动摇,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

岳飞勒马立于颜良尸身之旁,沥泉枪斜指苍穹,枪尖血珠滴落。

他目光如电,扫过混乱的袁军前锋,声若洪钟:“贼将颜良已诛!尔等还不速降?!”

“杀——!”

随着岳飞一声令下,并州军朝着士气崩溃的袁军前锋发起了排山倒海的冲锋!

铁蹄践踏,刀光闪烁!

袁绍前锋瞬间溃败,丢盔弃甲,狼奔豕突!

岳飞趁此大胜之威,挥军掩杀,兵锋锐不可当,一路横扫袁军仓促组织的抵抗,兵锋直抵邺城西郊!

袁绍主力尚未完全集结到位,便已被迫退守邺城外围,依托城防和营寨,陷入被动防御!

颜良授首,前锋崩溃,岳飞兵临邺城!

这一连串的打击,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易京公孙瓒的压力,更让“岳鹏举”万军阵中取上将首级的威名,令袁绍集团上下为之胆寒!

易京城。

邺城以西,岳飞兵锋如炽,颜良授首的震撼消息蔓延至易京前线。

袁绍主力西调带来的压力骤减。

易京城内,粮仓虽依旧不算充盈,但刘英援助的粮秣军械如同及时雨,让濒临崩溃的守军缓过一口气。

公孙瓒虽形容枯槁,眼中却重新燃起困兽般的凶光。

他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战机,在刘备的全力辅佐下,发动了积蓄已久的反击!

“开城门!杀出去!”公孙瓒嘶哑的咆哮在城头响起,带着积郁已久的愤懑。

早已憋屈到极点的易京守军,在刘备、关羽、张飞的率领下,从数处城门汹涌而出!

刘备亲率本部精锐居中策应,关羽、张飞两翼齐飞,狠狠捅向因主力抽调而略显空虚、且连日猛攻疲惫不堪的袁军围城部队。

当易京反击成功的消息连同岳飞兵临邺城的捷报一同传回晋阳时,刘英的反应堪称精妙。

他没有如郭图等人预言般,趁公孙瓒虚弱、袁绍主力被牵制的“良机”,命令穆桂英自飞狐陉北上,直取易京,行那落井下石、鸠占鹊巢之事。

相反,晋阳郡守府内,刘英当着满堂文武及幽州使者的面,击节赞叹:“好!公孙将军不愧白马英名!此战大振我军威!足见袁绍逆贼,气数已尽!”

他随即下令:

命穆桂英自飞狐陉关隘储备中,“紧急调拨”一批粮草,打着“犒劳易京浴血将士”的旗号,经由安全通道送入易京。

派遣能言善辩、仪态庄重的使者,携带美酒、布帛等“慰问品”,大张旗鼓地穿越战区,抵达易京。使者当众宣读刘英亲笔书信,信中痛斥袁绍“僭越不臣,祸乱河北”,盛赞公孙瓒“坚守孤城,忠勇无双”,并再次以“皇天后土”为证,重申幽并同盟“共讨国贼,生死与共”的誓言,强调“信义”乃立身之本。

将此次“雪中送炭”的援助和重申盟约的举动,通过多种渠道在河北乃至中原广为传播。重点突出他刘英在盟友危难之际“不离不弃”、“重信守诺”的“高义”。

惊魂未定的公孙瓒及其核心部属如田楷等人,虽对刘英掌控飞狐陉如鲠在喉,但在此刻绝境下,看到实实在在的粮草和听到那“信义为先”的铿锵誓言,紧绷的神经和猜忌之心确实得到了些许缓解。

至少,刘英没有立刻翻脸,给了他们喘息和继续抵抗袁绍的空间。

田楷私下对公孙瓒言:“刘英虽包藏祸心,然此刻姿态,确解我燃眉之急,亦堵天下悠悠之口。袁绍未灭前,此盟……尚需维持。”

对于易京城内和幽州北部饱受战火蹂躏的普通军民而言,刘英的“仁义”之举极具迷惑性。

他们只看到并州牧在危难时送来粮食,派来使者慰问,痛斥共同的敌人袁绍,重申保护幽州的誓言。

这与花木兰暗中散布的“刘英欲吞幽州”的流言形成了微妙对冲,甚至让部分人对刘英产生了好感与期待,削弱了公孙瓒统治的民意基础。

这是刘英最看重的。

他深知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仁义”与“信义”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本。

此番作态,是做给天下所有诸侯、士人、豪强看的。

他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言出必行”、“扶危济困”、“共抗国贼”的仁德之主。

让公孙瓒这面残破的旗帜继续竖立在易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