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这么大事,他自己就办了?(1 / 1)

加入書籤

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自信潇洒的味道。

好不容易收拾完,陈露阳背着书包下楼,还没等出宿舍大门呢,就被宿舍大妈一把手招呼过去。

“小陈,这上面是你不?”

“哪个?”

陈露阳好奇一看,接着乐了。

“是我!这么带劲的小伙儿,必须是我么!”

一边说,陈露阳一边高兴的拿过校刊,兴奋的一页页看了起来。

好家伙……

这小眼镜技术水平可以啊!

这角度选的,照的全是高光。

“小陈,你在外面还有修理厂呢?”宿舍大妈好奇问道。

“不是我的,是我们厂的。”

陈露阳笑着解释:“我是省机械厂的委培生,这个修理厂也是我们厂的,暂时归我负责。”

宿舍大妈惊诧的看着陈露阳,没想到他竟然还真是修理厂的负责人。

“那你这又上学又工作的,能整过来吗?”宿舍大妈问。

“能!老能了。”

陈露阳一脸潇洒的开口。

只要能赚到钱,只要能让陆局他们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他咋的都能!再次翻了翻三篇报道,陈露阳握着校刊,开始跟宿舍大妈打商量:“阿姨,这份校刊给我留个当纪念行不行?”

青年的声音低低的,带着一丝讨好和撒娇,漂亮的大桃花眼冲着宿舍大妈噼啪噼啪的眨。

眨的宿舍大妈直乐。

“拿去,这有啥不行的。”

宿舍大妈无比豪爽的把手里的这本给了陈露阳。

反正每个宿舍都分了3本,给出一本还有2本呢。

足够宿舍的学生看了。

“好嘞!谢谢阿姨~”

陈露阳高高兴兴的将杂志放进书包,大步流星的向着教学楼冲去。

一路上,不时有学生从他身边经过,目光都略带点好奇地看上他一眼。

穿过楼道,进入教室。

刚坐下,前排的高小琳就回过头:“文委,你上校报了知道吗?”

陈露阳装傻:“啥报?”

“别装了,校刊都快被人翻烂了!一连三篇!”高小琳翻了个白眼。

“你讲座的、修理厂挂牌的,还有那什么火花塞垫片通用化的,仨版面,全是你!”

“知道的这是‘上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学校特意给你办的专刊呢。”

“你那照片都快给人摸出褶子来了!”

陈露阳咧嘴一乐:“你没摸两下啊?”

高小琳坏笑:“我摸没摸不要紧,咱们那扫厕所的阿姨,可是笑嘻嘻地摸了好几回,说‘这小伙子笑得精神,干净利索’。”

擦……

陈露阳笑容一僵。

正要说话,后排的孙乐根、郑哲还有杜启鸣几个男生也“哗”地一齐探出脑袋:“陈主任,我们能抱大腿不?”

郑哲挤眉弄眼:“我有辆自行车老掉链子,你能帮我研究研究搞个链条通用化不?”

陈露阳乐了:“那必须没问题啊!我必须把链条通用到你心坎和每一个眼里!”

“对了,小琳你们回头帮我个忙,去你们宿舍啥的帮我要一本校刊回来呗。”

高小琳一愣:“咋?还要留纪念?”

陈露阳一本正经地说:“那当然了!我人生头一回上校刊,一次还上仨新闻,这我都得留着当传家宝传下去。”

姜峰疑惑:“这有啥可传的?”

别人家的传家宝不是金镯子金项链,就是银镯子银项链。

就算是藏书,也是名家大作。

啥时候一本校刊都能当传家宝了。

陈露阳一副“这你就不懂”的表情。

“反正我以后就靠这本杂志教育我子孙后代了。”

“总之你们都帮我搜罗搜罗,什么食堂啊、报告厅啊、公告栏的都帮我寻摸寻摸。”

高小琳不吃亏。

“那一本校刊不得换一顿饭啊?”

“这都不是事儿!”陈露阳拍着胸脯保证,“一本校刊一顿饭!”

几个人正唠的高兴,就听“铃铃铃”上课铃响。

大家全都坐好,认认真真的听起课来。

……

与此同时连英华骑着自行车停在教学楼旁边,拎着包,脚步轻快的踏进教学楼。

最近这段时间,经济系的老师真是非常有面子!别管陈露阳周六讲得是啥吧~那可是他们经济系的学生!别人的学生一天天听课都挺不过来呢,自己的学生都已经登上全校的讲台给大家讲课了。

牛逼!推开经济系办公室的门,西方经济学原理的老师正在给桌上的兰花浇水。

价格学老师在拨动算盘,时不时在纸上写些什么内容。

产业经济学的老师正在和劳动经济学老师对抗。

最近,这俩老师不知道怎么就针对劳动力边际收益产生了分歧。

得空就得互相来两句。

整个办公室日常如常,热闹中带点学术的味道。

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连英华继续校对陈露阳交来的《经济学原著导读》手稿。

多亏了有陈露阳在,经济系的原著编译工作进展神速。

如果努努力,加把劲的话,兴许年前就能把第一版原稿弄出来。

正弄着呢,一个学生轻轻敲门,把最新的校刊送进了办公室里。

虽然他们是老师,但是在审美上跟学生还是一样的。

都喜欢看看副刊调剂心情,主刊顶天翻翻目录。

劳动经济学老师吵吵累了,端起缸子吨吨两口,随手拿起校刊就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

“哎?这不是陈露阳吗?”劳动经济学老师语气中透着点惊讶。

“哪儿?”连英华赶紧凑过来。

一看见校刊上《科学春天讲座圆满落幕》,顿时没了兴趣。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连英华鄙夷的看了看劳动经济学的老师,全校上个礼拜就知道经济系的陈露阳要讲课,现在上个校报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还没等转身呢,就听劳动经济学老师道:“谁让你看那个了!你看看这个!!”

说着,他把书翻到下一页。

《连接件疲劳裂纹建模课题实地落地,北大力学系修理厂实验点挂牌》

照片上,陈露阳与几个工人师傅站在修理厂门口,和另外一些学生模样的人合影。

门头清楚写着“北京大学力学系校外实验点”。

连英华的眼睛一下就直了。

“他什么时候和力学系的搞上了?”

几个老师听到消息,都好奇的凑过来。

大家下意识地翻到下一页。

然后,全场安静三秒。《经济系新生发起跨院系合作,通用化汽车零件成功试制》????

这一下,连经济系主任张国真都诧异了。

“没人跟我说有跨系合作的事啊?!”

这题目谁起的?!还经济系新生发起跨院系合作,他一个经济系主任都不知道?

一群人面面相觑,原本轻松的气氛忽然有了点复杂。

将新闻内容看完之后,几个人明白了。

“行啊,他可真行!”张国真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刚开学没几周就搞出这阵仗,都能拉着力学系联合实验室、做项目、还试制零件了?”

现在大三大四的学生还在琢磨实践呢,

结果陈露阳就已经开始搞实打实的社会技术对接了。

“这不是胡闹么!”连英华皱眉。

“这么大的事儿,不通知班级,不告诉系里,自己说办就办了?”

“你说他哪怕提前告诉我们一声,让咱们帮着牵线,在学校申个项目多好?”

就算项目申请不下来,系里内部配点经费也能支持支持他。

怎么不比他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强!

“这孩子挺能扛事啊!”会计学老师道。

“是啊!”连英华感慨。

“工厂走出来的学生,能吃苦,能实干,脑子也活,就是不愿意张嘴,不愿意求人。”

“这些都是优点……但太靠自己也不行啊!”

张国真看向连英华:“英华,回头你找他过来坐一坐,告诉他,学校是有资源的,有老师的,不是让他事事一个人扛着。”

“好!”连英华点头。

……

当陶润泽找到陈露阳的时候,陈露阳刚刚软磨硬泡的从小眼镜那里抱回了三本校刊和上次照片的底片。

这小眼镜也真是的。

桌子上那么多新校刊,就多给自己几本怎么了!抠抠搜搜的。

不过其实也差不多了。

算上高小琳她们从女生宿舍帮自己拿的,现在他手里已经有七八本校刊了。

不仅足够邮回家,而且还可以厂长邮一本、工商局邮一本、省医院邮一本,省政府里再邮一本~完美!

就在陈露阳准备往去邮局的时候,陶润泽一把喊住了他。

“小陈,连老师找你呢!”

“找我?知道啥事吗?”陈露阳一愣。

“没说,就让你有空就去办公室一趟,别拖。”

“行。”

陈露阳一边答应着,一边跑回宿舍,拢了拢资料。

正好,他也有事要找连英华他们商量商量!

最近这几天,陈露阳每天都在琢磨申请学校项目的事。

思来想去,他拟了一份汽车配件通用化研究试点的申请,想等着给连英华他们审审,把把关,然后再递交给学校的科研处。

拿着申请书,陈露阳匆匆忙的跑向经济系办公室。

“连老师,您找我?”

陈露阳轻轻敲开办公室的门。

“来。”

连英华抬头,冲他笑笑,招了招手。

“坐这。”

陈露阳放下书包,规规矩矩地坐在办公桌前,连英华说出的第一句话,却让他有点懵。

“校刊我们看了,我说最近上课看你累的眼睛都睁不开,没想到是偷着干大事儿去了~”

说着,连英华指了指校刊上的文章,笑着问了句:“这些事儿,怎么一句都没跟系里提呢?”

“啊……?”

陈露阳愣了一下。

我自己修理厂的事儿,跟系里提什么玩意儿?

这经济系和力学系平时南辕北辙不搭嘎的东西,估摸他们连张殿才是谁都不认识。

跟系里提有啥用啊?

再说了,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他私下摸索着试出来的,他哪敢跟老师汇报?

说出来怕不是让人觉得这学生不学经济学,净整些“歪门邪道”。

可是眼看连英华都问起了,陈露阳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

“老师……这些都是我自己修理厂的事儿,跟咱们专业也没什么关系,我就自己先摸索着试试,没敢麻烦您。”

话没说完,就被连英华打断。

“这怎么叫没关系呢!”

“你现在做的,不就是典型的微观经济与产业实践结合吗?”

连英华说着,手指在桌上点了两下。

“你说你要是早两天来找我们,我们完全可以帮你申个立项。哪怕校级项目下不来,系里也能批点经费,帮你对接个资料室,怎么都比你一个人跑得省力。”

陈露阳愕然的张了张嘴。

他那时候又是去哲学系上课,又要做手稿翻译,就连自己上课打个瞌睡都要被老师叫过去教育几句。

哪还敢找老师说自己跟力学系合作的事。

况且自己也是刚来学校两个多月,啥都不懂。

如果不是张殿才的提醒,他都不知道还能向学校申请项目。

不过,既然对方话已经说到这,陈露阳从包里掏出了申请书,小声道:“连老师,我这几天刚写了一份申请书,想试试看能不能向学校申报个小课题……”

“您看看,这格式、内容合不合适?”

连英华一愣。

他是真没想到,前脚自己刚刚开口说“该立项”,后脚这小子就从包里掏出整整一份申请书来了。

“你早写好了?”

连英华睁大眼睛,“你这不是专门等我说完才掏出来的吧?”

陈露阳这次是真冤枉。

“真不是,这是我这两天刚拟出来的,原本想着今天没课,拿来找您瞅瞅。谁知道一进门,您就开口说立项的事儿。”

他顿了顿,腆脸笑道:“我这算是赶巧了。”

连英华无奈的指着他。

“你这小子,还挺会撞时候。”

“你这题目起得……有点像修理厂的零件清单。”

看着“修理厂标准件试验申请方案”几个字,连英华皱眉:

“这也太直白了。”

说着,他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常用汽车零部件通用化与标准化实践探索——基于厂校联合试制的实验研究》

“你觉得这个标题怎么样?”连英华问道。

陈露阳探头一看,顿时两眼放光。

“比我那强多了!“老师您这个标题,文风专业,还能突出联合实践。”

连英华头都没抬,“题目起的不咋地,点评倒是评得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