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我这不算骗经费吧???(1 / 1)

加入書籤

“歘”一下,陈露阳造的满脸通红。

微微缓解尴尬,

陈露阳一边乖巧的坐在旁边,一边有些紧张的看着连英华拿起红钢笔。

虽然知道这不是作业,而是自己给学校写的项目申请书,

但是陈露阳在看到红钢笔水点到稿纸上的时候,还是觉得内心一阵紧张。

连英华一边看,一边开口道:

“‘研究意义’这一段挺有想法,但还不够系统。最好补一段背景说明,把目前市面上通用件混乱、修理厂难配件的现实问题写清楚。”

嗯嗯!

陈露阳点头,拿出小笔记本,歘欻欻把连英华的意见写下来。

“还有这儿,‘实验过程与参与单位’这栏,你最好还是问明白力学系的张殿才是不是参与。你这上面一旦写了,学校就要核查。别最后弄出岔子,再影响你项目审批。”

嗯嗯!!!

陈露阳表面虽然淡定,但是内心却是小小的颤抖一下。

虽然张殿才之前在车间里说过一嘴会帮他们一起画图纸。

但空口无凭的,他事后也确实是没有跟张殿才进行对接。

之所以把他的名字写进来,也是觉得有个正式老师在,显得项目正规。

哪知道学校还会真的会找老师核查啊!“还有你这最后一页的预算明细。”

连英华都看乐了。

“你这伙食补贴是啥意思?”

陈露阳诚实开口:“就是伙食费啊……我们那个小修理厂正经也有10口人呢,他们不吃饭没劲儿干活。”

连英华无奈的笑道:“你写车间材料费、图纸费还行,但‘伙食补贴’这几个字可不能直接写进去,学校不批这个。”

不批?

陈露阳眉头微微一皱。

“那我写‘调研误工补助’行不行?”

“也别写这个,太实了。”连英华哭笑不得,“你写‘现场调研辅助开支’,模糊一点。”

“总之别太直白,这不是你们厂里报加班餐。学校走的是教学、科研经费,你得往‘调研、实践、辅助保障’这些词上靠。”

“明白明白。”陈露阳连连点头。

再次从头到尾把项目书看个遍,连英华道:“你这个申请书内容结构已经不错了,就是语言表达和形式上需要再严谨些。尤其‘项目目标’这一栏,得突出实践意义,突出一个‘助力基础制造通用化探索’。”

嗯嗯!!!

陈露阳拿着那份手写加改、涂涂画画的申请书,问道:

“老师,那这个申请书写完之后,我就直接交到学校就行吗?”

“你可厉害了。”连英华白了他一眼,“项目书得先由系里审批。”

“虽然这个项目你是以个人名义发起,但课题挂在经济系名下,必须要盖章签字才能往上报。”

说着,他拉开抽屉,掏出一张干净的“项目推荐意见表”。

“你回去先按刚刚说的改好一份正式版本,交到系里教务那。剩下的我来走流程。”

陈露阳不好意思了。

“老师,流程我自己就弄了,哪还能麻烦您亲自跑啊?”

连英华笑着摇摇头:“这个你可跑不动。”

“虽然项目是你自己搞出来的成果,但申报的时候,还是得挂我们老师的名字,才能进学校科研体系。”

陈露阳问道:“那学生自己不能申吗?”

连英华没好气的看他一眼。

“你以为你是社会上的技术带头人啊?”

“咱们这是校内项目,不像厂里那套,讲究组织架构和资质流程。你就是写得再好,没指导老师签字、没系主任盖章、教务处根本不会受理。”

他拿起钢笔,在封面页右上角写下自己的名字,又翻到最后一页:“再说了,这年头学生主动做项目的还真不多,尤其你这还是跨系实践,要不是你确实是真的有成果了,说出去都不一定有人信。”

“等到时候我跟教务口打个招呼,再请张主任批个章,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走程序了。”

好家伙……

真是不打听不知道,

原来学校里申报个项目还有这么一整套讲究。

这要不是今天找连英华,陈露阳估计申请书都没递出去呢,就得被学校打回来。

不过~~如今有连英华在中间跑流程,还有手里的现成的成果。

项目申请的事情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了~陈露阳的心思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连老师~”

陈露阳放低了姿态,暗戳戳的开始打听起来。

“要是这个项目能批下来,我能拿多少经费啊?”他小声问。

连英华摇摇头:

“校级立项一般经费不高,尤其你这是学生项目,按今年教务口下拨的标准,一般就是一两百块钱启动资金。”

“一两百?”陈露阳嗓子差点快破音了。

……不是,北大这么大学校,咋啥啥经费都是一两百呢?建个校外实验点,每个月只能拨款100。

结果自己当家做主立项目了,资金还是只有一两百???

咽了一口唾沫,陈露阳有些叫苦:“一两百那够干啥的啊?我们修理厂光做第一批零件就花了200多。这点资金也不够干啥的啊。”

连英华笑着安慰他:“急啥呢,听我说完。”

“立上项只是第一步。你这项目是结合生产实际做的,要是真能把阶段成果做出来,接下来可以继续申请滚动支持。”

“到时间如果学校觉得你这个项目有推广价值,说不定还会推荐你上市里的‘产学研结合试点’。”

“到时候不是校内那几百块的事儿了,是外部拨款、厂校联动的扶持项目,几千上万也不是不可能。”

“真的?”陈露阳眼睛歘一下亮了。

“那当然。”连英华淡淡一笑,“就看你能不能把成果做实了。”

“学校看重的,从来不是你说了什么,是你做出来什么。”

“要是这个项目真成功申请下来了,你可就成了北大第一个‘修理厂立项’的学生。”

陈露阳听着,眼前仿佛都亮了一圈金光,整个人都快从椅子上飘起来。

“那我这就回去改稿去!”

陈露阳几乎坐不住板凳,满脑子想的全是立项之后给的钱。

这要是自己能独立申请项目,以后就可以用科研费搞零件生产,不用再向省机械厂伸手要钱了。

站起身,陈露阳激动道:“老师,谢谢您!”

“谢啥。”连英华摆摆手。

“咱们经济系出了个能下车间、懂外语、还肯折腾的学生,我脸上也有光。”

他看着陈露阳笑了一下,语气一转:“不过,下次再搞什么跨系合作,别光自己闷头忙,也让我们老师掺和掺和。”

“好嘞!”陈露阳答得格外痛快,眼神不住的往连英华桌子上的校刊撒嘛。

“连老师~”陈露阳腆个老脸,一脸期盼。“这本校刊您还看吗?不看的话,能给我吗?”

连英华不疑有他,无比豪爽大方的将校刊递给了他。

“拿去吧,好好当个纪念。”

一瞬间,陈露阳看着连英华的眼神都饱满了深情。

要不说经济系的老师那就是通透!自己说一句,人家就知道是啥意思!……

跑回宿舍,陈露阳按照连英华的要求,将申请重新写了一遍。

写到“合作教师”那一项时,

他犹豫了片刻。

虽然修理厂的第一批通用件是自己掏钱造的,但用的却是张殿才和张楠画的图纸。

不涉及项目还好。

一旦涉及到项目,如果不写合作教师的话,就会涉嫌“瞒报”或“单方面套成果”。

而且张殿才实际参与了建模、制图,已经是半只脚踏进科研合作了,不署他也说不过去。

——得打声招呼。

把申请书装进书包里,陈露阳一路走向力学楼,直奔张殿才的办公室。

张殿才办公室门开着,屋里没别人,只有他一个人在画图板上描线。

“张老师~”

陈露阳站在门口,笑得一脸谄媚。

张殿才抬头,瞧见是陈露阳,脸上难得带了分热情,伸手招呼道:

“小陈?你怎么来了?快进屋。”

陈露阳嘿嘿一笑,走进屋。

“张老师,今天我是来跟您商量个事儿的。”

“啥事?”

“我现在正申报学校的青年科技项目,表格里有一项是合作教师……我想把您的名字写进去,您看行吗?”

说着,陈露阳将申请书和表格从书包里掏出来,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

“申报项目?”

张殿才眉头一挑,接过材料翻了一下。

“你们系里知道吗?”

“知道,连老师做我的指导教师,他已经在表上签字了。”

陈露阳听到张殿才问起,赶紧起身指了指表格的后面,给他看连英华签名的位置。

瞅见有老师签字,张殿才点点头,忽然笑骂道:“行啊你,我这边还想着怎么让你那个小修理厂立个项,结果你倒先把我给立进去了?”

陈露阳赶紧陪笑:“这项目没有您根本就做不起来,哪怕没有我,也不能没有您啊!”

张殿才被逗乐了,随手翻到“项目目标”那栏,瞟了一眼。

“‘推进常用零部件通用化、推动车间技术升级’,这话谁教你的?还挺会整词儿的。”

“是我自己写的~”陈露阳有些羞涩。

“我之前在省机械厂不是车间主任么,年底工作总结总得有几句新词儿,要不然工作总结不好看,我们厂长还得让我罚站批评我。”

听到这一茬,张殿才来兴趣了。

“你们厂长还给你们罚站呢?”

“罚!咋不罚呢!”

陈露阳一脸记仇的模样。

“那我刚当上车间主任,就因为汇报材料写了一页半,让我们厂长给拎出来罚站大半场会。”

“我高数课上都没罚站这么长时间!”

嗯???张殿才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你在高数课也被罚站过??”

擦……

陈露阳真是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

这真是忙乎这个破项目给自己忙乎晕了,怎么唠唠嗑还把高数课被罚站的事儿也说了出来。

“也不是罚站……我就是上课太困了,怕跟不上节奏,主动提出要站着听课的。”

“张老师,您看我这项目,写您的名字行吗?”

话说回到正事儿上,陈露阳一眼期盼又忐忑的看着张殿才。

“你陈大主任亲自把申请书给我送来了,我哪敢不签啊。”

张殿才笑着拿起钢笔,在“合作教师”一栏里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既然写了我名字,这项目我可要盯着的。到时候每次进度、每项数据都得给我抄送一份,可一定要好好弄。”

“老师您放心,自己家的事儿,我肯定全力以赴。”陈露阳痛快道。

张殿才点点头。

“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写第一阶段小结?”

啊?陈露阳懵了一下:“不是先批项目,再写总结吗?”

自己的项目还没交给学校呢,现在写小结是不是太早了?

而且小结都写啥啊?

“先写上,别等批文下来你才慌慌张张补材料。”

张殿才一副“过来人”的语气,开口解释道:

“通常项目一批下来,学校就会要求提交进展计划或第一阶段成果小结。”

“既然手中已经有成果,就别等学校批文再回头补账,趁记忆新鲜、数据在手、事情刚做完,赶紧把现阶段内容总结好,方便后续对账、备案、报成果。”

“否则时间一长,回头自己都忘了细节。”

“明白了!”陈露阳重重点头,“回去我就写出来。”

张殿才把表格推回给他:“拿回去吧,交给你们系办公室处理走流程。等项目立了,该给我发材料的时候别漏我就行。”

“好嘞!”陈露阳喜滋滋地应下。

刚要走,陈露阳突然想起一个事儿,神情有些忧虑道:“张老师,学校不能认为我是骗经费吧?”

嗯???这回换成张殿才懵了。

“什么骗经费?”

陈露阳如实开口:“我们的修理厂和咱们的课题组联系,作为校外实验点已经每个月给100元了。”

“这会儿我又自己申报课题,还写了您名字、申请学校经费,这里那里的都连着咱修理厂……”

“就怕学校那边翻表格一看,以为我钻空子,一边给课题组当实验点,一边又以修理厂为名义申报新项目,这不是……多头报账的嫌疑嘛?”

说着,陈露阳小心地看了张殿才一眼,显然心里还真有点发虚。

张殿才听完,先是愣了半秒,随即哈哈哈哈地笑出来:“你啊,心眼儿忒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