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魔都文坛恭迎总舵主(1 / 1)
魏明去老支书周兴邦家做客的时候带着一个包,进去就问:“兴邦爷,有开水吗?”
“有。”是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魏明一瞧,穿着军装,三十岁上下,个子不高,但身形板正。
“哎呀,是文武叔啊,你是回来探亲的。”
这是老支书最小的儿子周文武,在部队里当兵。
“嗯,顺便相个亲,结个婚。”
魏明笑道:“你这次指定能成。”
周文武挠挠头,笑问:“小明你要开水干啥?”
“吃点东西。”魏明从包里掏出两桶公仔面。
周家三口人都围了过来,当魏明撕开包装后,周文武道:“这是方便面?”
魏明:“叔你吃过啊?”
“有次部队野训的时候发过面饼,直接嚼吧嚼吧就能吃,不过这东西不便宜吧,听说是油炸过的。”周文武还是有些见识的。
魏明点点头:“我这是从香港带回来的,国内商场里差不多两毛五一袋吧。”
确实不便宜,就算是去县城国营饭店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子也就一毛钱,还比这分量足。
魏明把两桶都泡上,片刻之后打开:“嗯,可以吃了,文武叔,还有兴邦爷奶奶你们都尝尝。”
“嗯,香,好吃!”
“还挺劲道。”
“比我在部队吃到的好吃。”
周奶奶道:“而且也方便,泡一下几分钟就能对付一顿饭。”
周兴邦吸溜了一口汤:“小明,你该不会是想让咱们村弄这个,这个方便面吧?”
魏明摇摇头:“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现阶段条件还不成熟。”
方便面市场是从90年代开始才走向繁华的,不过十几年前魔都就已经开始生产方便面了,但并不普及,8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日本生产线,开始作为一种奢侈食品被国内认知。
魏明记得前世去燕京人艺上班的时候,第一次吃的方便面是燕京和日本合作的天坛牌鸡汤方便面,三毛五一袋,还有华丰三鲜伊面,五毛一袋,但市场依然不大,还是经济发展跟不上。
什么时候国家需要从农村抽取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方便面的市场才能进一步扩大,成就一个年销几百亿的市场,外资有康师傅、统一,本土有河北的华龙(今麦郎)跟河南的白象。
“刚刚你们也说了,这玩意儿很香,油水足,而且方便快捷,优点非常明显,如果老百姓家里有钱了,不愁卖不动,我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方便面就是他们发明的,而且市场很大,做的比这还好吃,我也看好方便面在国内的市场,不过现在老百姓没钱,就算做出来我怕也是难销,所以我觉得现阶段不如先从原材料发展。”
“原材料?”
“对,面粉和食用油,村里不是有一个油坊吗,用牲口干活效率太慢,我可以帮你们找港商投资,先弄一个用电的油坊,然后再弄一个面粉厂,咱们华北平原可是重要小麦产地。”
“等等,你说港商?”老支书有些震惊。
“对,港商。”也必须是港商,这家企业必须要办成合资企业。
首先引进外资对秦县长是一项政绩,能够得到他的更多支持,多个朋友多条路。
二嘛,魏明太了解老家的营商环境了。
前世县里就有一个干得不错,颇有前景的饮料厂,算是县里的龙头企业,主打胡萝卜汁这个小赛道,本来一切欣欣向荣,后来县里随意插手,从厂里拿货不给钱,公吃公喝饮料厂的帐,最后慢慢就黄了,沦为汇源的代工厂,再后来汇源也黄了。
如果这家厂子没有外资,一些玩意儿是真的肆无忌惮,尤其是若干年后,就凭沟子屯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很难守住他们的胜利果实。
当然,好利来现在也没有余粮,所以肯定是魏明出资,只不过要用这家香港食品业潜力股的名义。
魏明对食品行业没什么兴趣,等什么时候好利来手头宽裕了,可以让他们接手自己手上的股份,大陆食品行业绝对大有可为。
而且这么一家相当规模的大厂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可观的,不仅可以提供很多工作岗位,而且弄好了还能家家分红呢。
“那人家港商凭啥给咱们投钱啊?”老支书问。
魏明笑道:“我别的不多,就是朋友多啊,国内国外都有一些,他们都很给我面子。”
听到这话,一家三口看着魏明的大脸,好像确实很有面子。
这件事魏明还要请教柳斌叔,他如果觉得没问题就可以跟秦县长谈了。
第二天一大早齐德龙就架着驴车送魏明,魏明让他送到杨家即可,然后给了他十块钱和几张粮票,让他馋了就来城里开开荤,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哥,我真舍不得你,你多待几天多好啊!”
魏明摸摸虎头虎脑的的他,想到了前世两兄弟在燕京相互扶持的日子。
“没事,到了夏天又能见面了,这次带你们看看大魔都。”
可惜时间匆匆,听说镇上的公社初中,还有县中因为魏明的赞助都发生了很多变化,魏明都没能亲自看看。
进了杨家家门,魏明就跟柳斌叔说了自己的构想。
“我同意你的想法,深镇的变化让我相信国内发展经济的决心,所以速食品产业在未来的中国绝对大有所为,而方便面也绝对能成为速食产品的领头羊,不过既然要投资,就要以盈利为目的,无论现在的面粉厂食用油厂还是未来的方便面厂,所以拿出一笔钱让他们去折腾的做法不可取。”
“是啊,那可咋整?这方面我也不懂。”
柳斌问:“这位秦县长什么时候上任的?”
魏明道:“一年半之前吧,一年半之前当上了革委会主任,一年前改成了县长。”
柳斌点点头:“那就好,短期内不会调走,那这样,我先代表好利来跟他签个合作意向书,等回到香港后就让我的副手考察一下台湾的相关产业,然后派他来大陆主持投资建厂,引进设备的工作,他是港大毕业生,而且亲大陆,关键还是个混血儿,长着一张老外脸,让他过来就当是锻炼一下吧。”
柳叔还是太懂国情了,老外脸过来比他本人都好使。
“那好,咱们赶紧去跟秦县长见一面,别耽误中午的火车。”
当听到柳斌坚持要在沟子屯开厂,而且是两个厂,秦县长就明白,这是人家魏老师的面子,而魏老师肯定要照顾自己的乡亲。
柳斌当场和秦县长签了意向书,并拒绝了秦县长请他们留下来吃午饭的邀请。
“实在是儿子结婚,飞机不等人,跟和平饭店那边定好了时间,还要提前布置现场。”
听到柳斌的儿子要在大名鼎鼎的魔都和平饭店举办婚礼,秦县长再次认定柳老板的实力,而他这边也要商量一下给港商的政策,这可是第一家有望落户平安县的外资!
到了大年初二晚上他们两家人才到了燕京,飞机票几天前就买好了,第二天一大早小红晕乎乎地就跟大哥他们上了飞往魔都的飞机。
还是大哥精神头足啊,昨晚还打了一宿电话。
魏明主要是安抚一下被八大王事件吓坏的小梅,只是江浙地区发展太快,让上头看到了一些隐忧,所以才敲打敲打,北方还是很保守的。
不过北方的这种保守也注定了跟未来的很多财富无缘,活该人家赚钱。
“哥,到了魔都咱们住哪儿啊,也住和平饭店吗?”飞机上小红问。
魏明摇摇头:“和平饭店是涉外酒店,咱们住不了。”
可是住雪姐霖姐那里也不合适,早晚要露馅,诶,有了!
“咱们家在魔都也有房产,不用住酒店的。”
“啊?!”
在虹桥机场落地后,有和平饭店的汽车来接他们,阿龙也跟着魏明去看看觉园二号豪宅。
路上魏明跟阿龙道:“你们也不要总盯着香港的房子,香港的房子虽然也能升值,但升值的倍率肯定不如北上,以后这两个城市你肯定也要常来,可以魔都买套老洋房,燕京买套四合院。”
司机一听这口气,好家伙,不愧是外宾啊。
阿龙笑着摇摇头:“那可能还要再攒几年。”
魏明微微一笑:“这次结婚把礼金凑一凑应该就差不多了。”
阿龙一愣,说话间地方到了。
“师父你先回去吧,我到时候打车回去。”阿龙道。
魏明开门进去,这比魏明的北池子四合院可大多了,而且还是两层的。
“不过这里能住人吗?”魏红问。
“床,被子这些都有,都是新的,只是还没重新装潢,之前是一个上班的地方。”魏明看向阿龙,这件事又得麻烦他们老丈人了。
魏红撸起袖子:“好久没人住都落灰了,那咱们就把它收拾出来吧!”
这么大,三个人?!
魏明开始有些后悔了,还不如找个普通招待所呢。
“等一下,我摇点人。”他回忆着自己在魔都的人脉,霖姐估计正在拍戏赶进度,雪姐在忙着嫁妹,就不劳她们俩了,巴老……
不行不行,让巴老来帮自己打扫房子太不礼貌了,编辑李晓林也不合适了,也四十多的人了。
对了,巴老不合适,但魔都作协应该有一批年轻人吧。
于是魏明直接打给跟《收获》编辑部一栋楼的魔都作协,想问问现在作协有哪些年轻人在,他后来改《人间正道》的时候没少请客。
也是巧了,魔都作协因为《萌芽》复刊,刚刚召开了一场青年作家座谈会,其中就有跟魏明熟识的王安意小姐姐。
“麻烦让王安意同志接个电话,魏明找。”
过了一会儿,能听到电话那头王安意喘气的声音。
“安意同志,听说在开会啊,你们晚上有安排了吗?”
“哦,今天一起开会的年轻作家本来要吃个饭来。”
魏明:“那可太好了,我都来魔都了,哪能让你们自己掏钱吃饭啊。”
“哎呀,那不合适,你来魔都就是客……”王安意还想客套客套。
魏明直接道:“去和平饭店吃怎么样。”
那头王安意沉默片刻:“我们人可多,十来个呢。”
“人多好啊,都来都来!不过你们先不要去和平饭店,先来一个地方,你记一下地址。”
挂了电话,魏明本来想再把从《故事会》找点人,来一场通俗文学跟严肃文学的碰撞,不过王安意那边有那么多人,好像不需要再叫人了。
接着魏明又让小红跟阿龙去附近的杂货铺买一批打扫用的笤帚簸箕等工具。
所以当王安意他们一行十余人过来的时候,院子里正放着一堆笤帚扫帚和簸箕。
魏明一看,嘿,除了王安意还有好几个熟人,有当初在文学讲习所一起吃过饭的女作家张抗抗,她未来老公也是名人,写《狼图腾》的姜戎。
还有曾跟魏明并称知青文学双璧的叶辛。
以及曾在魔都作协有过一面之缘的未来《萌芽》掌舵人赵长天。
最后就是曾画过魏明小说的画家阿城。
还有两个现在没见过,但未来大名鼎鼎,一个是魏明的河北老乡,将来的作协一把手,铁柠。
另一个是作品被陈充、张易谋、冯晓钢、李绍红等导演翻拍,但因为不当发言被封的严咯铃,最近她刚从对越前线回来,看着还比较正常。
而另外几位王安意也都介绍了一遍,初入文坛的金宇澄也在,就是《繁花》的作者。
另外让魏明比较关注的是杨遗华,笔名陈村,未来榕树下文学网的创始人之一,在网络文学界也是一号人物。
这些人基本都是魔都作家,张抗抗在杭州,也不远,也就阿城和铁柠两个北方人。
而两人都是因为最近发表了震动文坛的作品,阿城的《孩子王》,以及铁柠的《哦,香雪》。
这两部作品都比原时空提前了,两人都说受到了魏明的启发。
接着魏明也把自己的天才妹妹和漫画家兄弟介绍了一下。
见他们都注意到了地上那些劳动工具,魏明笑道:“大家应该基本都有过下乡的经验吧。”
叶辛一阵苦笑,太有了,十年贵州农村生活啊。
魏明道:“所以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吃饭最香吧。”
阿城上前一步发言道:“干完活,又累又饿的情况下,吃嘛嘛香。”
魏明拿起一把笤帚:“为了让大家吃一顿终身难忘的美味大餐,所以大家一起把这套房子清理出来吧!”
看着面前的大庄园,王安意问:“这是你家?”
其他人也都是这种想法,毕竟都知道魏明太有钱了,文坛首富不是闹着玩的,据说鲁郭茅巴老曹加起来都不如他。
魏明摇摇头:“这是我一个远房亲戚的,算是我父亲的姑吧,人在海外,去年刚把房子要回来了,但没人住,最近我发小结婚,我要在魔都住一段时间,就想收拾出来住一下。”
阿城笑道:“那还等什么,大家伙开始吧。”
这时候的作家群体刚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还都保留着劳动的能力。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
王安意问魏明:“我们最近写的作品你还看吗?我觉得你最近都不关注文坛了。”
这语气有些幽怨啊,魏明你身为文坛青年一代的带头大哥,不务正业啊,又是搞通俗文学,又是科幻小说,还有童话和写歌,你这样对吗。
魏明笑道:“当然了,四大名旦每期都看,当然,如果你们连四大名旦都发不上去,那我就没办法了。”
张抗抗:“那我最近在四大名旦发了什么小说。”
“你最近哪有,最近那篇都半年多了,《收获》第三期的《北极光》。”
张抗抗:“行吧,果然有在关注我们,还以为你现在一心赚外汇呢。”
魏明哈哈一笑:“我不赚外汇怎么能肆无忌惮请你们去和平饭店。”
一听这个,王安意干活更有动力了,她一个魔都人都没在那吃过。
魏明扫楼梯的时候看到叶辛:“听说你的《蹉跎的岁月》要拍电视剧了了老叶?”
叶辛:“是啊,让我亲自编剧,要不是为了这事儿我这会儿还在贵州呢。”
当然,现在不用下乡干活了,不仅进了贵州作协,还当成了《山花》杂志主编,晋升速度很快,就是写作速度放缓了,正在憋大招。
魏明记得这部剧很火,今年就拍完了,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的时候还在放,女主角之一是肖雄。
这时严咯铃正在欣赏二楼的一幅画,不仅房子还回来了,一些还能找到的原属于这套房子里的艺术品也还回来了,但数量并不多,十不存一吧。
见魏明过来,严咯铃不好意思地忙活起来,还问魏明:“魏明同志,你去过那么多国家,你最喜欢的是哪国啊?”
魏明正义凛然道:“中国!”
严咯铃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我问的是外国啊。
接着魏明又看到了阿城:“恭喜啊,《孩子王》非常优秀,怎么样,文坛好玩还是画坛好玩?”
阿城猛摇头:“现在都不敢画了,自从李爽被抓之后星星画会基本就散了。”
“她的事我也听说了。”魏明对此只能表示遗憾,星星画会唯一的女将李爽因为跟法国外交官恋爱同居被抓了,都已经关了一年多,预计还要关一年多。
经过男友的努力,后来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法国总统,在密特朗访华的时候特意跟最高领导提了这件事,这才让她提前出狱。
之后两人又交流了一下阿城正在准备的新作,这次他要写一个棋痴的故事。
人多就是力量大,不到两小时这套老洋房就焕然一新,甚至就连院子都被陈村和赵长天修理了一遍。
魏红喜不自禁,果然还是大哥有面子,振臂一呼就有这么多人来帮忙。
魏明问:“累不累?”
“累!”
“那饿不饿?”
“饿!”
“出发,和平饭店!”
到了餐桌上,魏明主动把平时外面吃不着的硬菜点了一遍,大家才能静下来细细聊。
魏明也向关注自己的同行透露了最近的创作动态,自然又是惊掉了一地下巴。
“我在用英文创作一篇映射现实的中篇科幻小说。”
沉默,久久的沉默。
还是阿城打破了沉默:“英语确实得学啊,最近你们看没看那个《跟我学》。”
“哦,看了,看了,花克琳是吧。”严咯铃对此比较有共同话题,后来两人也都选择了去美国,不过阿城纯是去赚钱的,没几年就回来了,结果发现还特么不如留在国内呢,当初不如自己的小弟靠着版税都发了。
王安意感慨不已:“难怪你总出国呢,原来是交流无障碍啊。”
这时女作家程乃珊直接用英文跟魏明对话起来,说的还挺流利。
她是魔都出生,香港长大,50年代随父母回到魔都建设祖国,高中毕业后又是学的英语专业,现在是一名中学老师兼职作家,也是进出和平饭店最淡定的一位。
她问这篇小说进度如何,到时候如何在国内发表。
魏明回答:“我会自行翻译,英文版交给我国外的编辑,中文版会在香港的《明报》首发,如果内地的刊物有兴趣也可以商量,不过科幻小说,你懂的。”
其他人都听得一脸懵,还得魏红给他们翻译。
大家一看,好家伙,不愧是能考省状元的天才少女,也能熟练掌握英语了。
一顿饭听得这些青年作家对魏明的敬意又增加了几分。
看到群贤毕至,阿龙也是画兴大发,掏出工具给这一幕定格了下来。
“咔嚓~”魏红按动快门,吹了一下镜头,“还是拍照快。”她也觉得这次的青年作家聚会很有意义,不知道若干年后还有几个仍在坚守文学的。
阿龙笑笑,继续画自己的。
“花了多少钱啊?”吃完饭,魏明结完账大家纷纷上去询问。
魏明赶紧把账单收起来:“都说好了,我请的,谁都别跟我抢。”
阿城:“没那个意思,我们就是想问清楚,回头跟人吹牛逼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
铁柠:“对,而且我要记在日记上的。”
魏明:“……”
……
(5月4000月票、5000月票加更!晚上更保底,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