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兄弟(1 / 1)

加入書籤

程见闻赶到李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而李言诚回到家都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

“冬日行动”明天正式开始,他做为此次联合行动的总指挥,需要亲自过问的事情有很多,还要跟市监委那边协调,安排好了明天的工作后,他才回到家,而他们兄弟二人也第一次单独坐在一起,就程氏的未来进行了交流。

煤山东胡同二十号院,后院主屋二楼书房,李言诚和程见闻兄弟二人相对而坐。

“刚在楼下听你说考察的已经差不多了,决定在哪里投资建厂了吗?”

李言诚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水,放下杯子后,看着坐在对面的程见闻问道。

“决定了,就在深市。”

“那地方不错,国家要将那里搞成经济特区,各项政策都向那边倾斜,在那里,大有可为,罗扬你见了吧?”

“见了,就是最后见了他,和他好好聊了聊,我才最终决定将新厂落户到深市。”

程见闻这一趟跑的地方不少,东部沿海城市,南方的城市,都走了走看了看,和地方上的政府官员也都非常有深度的聊了聊。

对于在哪座城市投资这件事情上,李言诚并没有插手,他只是跟程见闻提过,如果去了深市,可以和在市府担任副领导的罗扬聊聊,那边的各项政策与制度,罗扬都会向他介绍的一清二楚,不会有任何隐瞒。

程见闻知道哥哥介绍的这个罗扬是嫂子娘家的二哥,也知道了嫂子的娘家父亲是谁,他是真没想到,那个看上去清清冷冷,比他媳妇儿还要年轻的嫂子,出身竟然这么显赫。

同时他还有些好奇,他好奇他哥哥到底是怎么娶到嫂子的。

在程见闻看来,像罗家那种家世,嫁女儿肯定应该嫁的是门当户对,而他哥哥那会儿不过就是个孤儿,又是怎么入的那位罗老爷子的法眼的。

这还不算什么,最最让他好奇的是,他的这位哥哥究竟是做了什么,怎么就上了丑国c处的名单了。

这件事情还是他这次从丑国过来在港岛时才无意间从别人口中得知的,当然,跟他说这件事情的人并不知道他是李言诚的亲弟弟。

程见闻当时知道后差点没原地跳起来,紧跟着就感觉不可能,因为他这个哥哥不过是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长,虽然职位不低,地位也非常重要,可要说因为这个就上名单,那c处的那份名单恐怕都要绕地球几周了。

也是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为什么他父母会一再告诫他,让他不要将他们家找到长子嫡孙这件事儿说出去。

先开始他以为是父母亲担心会有程家的敌对方对哥哥不利,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回事儿,爹娘不是担心自家的敌对方对哥哥不利,而是担心对自家不利。

难怪老头子会想将公司业务逐步往港岛转移,原来不是站在商业角度考虑的,想想也是,真要站在商业角度考虑的话,继续在欧美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

之所以打算往这边悄悄转移,完全是站在全家老小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方面考虑的。

可是,他这个哥哥到底是做了什么,才会上那份名单的呢?

程见闻百思不得其解,但又没法问,因为他很清楚,这其中必然牵扯到很多机密,别说他问了人家会不会告诉他,有的时候,秘密知道的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不过,该提醒一声还是要提醒一下才对,所以,在回答完李言诚的问话后,他小心翼翼的接着说道。

“哥,我在港岛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儿。”

“什么事儿?”李言诚有些好奇的问道。

“我听说,您上c处的名单。”

“呵呵”

李言诚直接就笑了。

看到他笑,程见闻就意识到,自己这是白操心啦。

“谢谢你的提醒,这件事情我有过耳闻,见闻,具体因为什么事儿,我就不告诉你了,知道的多了对你没什么好处。

你只要记住,无论如何,不要让外人知道咱们之间的关系,我听老爷子说过,即便是家族内部的旁支,也仅仅只是知道找到了当年丢失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我的身份。

真正能知道我身份的也就是有限的几个人而已,这就行了,我可不想因为我的事情,给你们带去什么麻烦。”

“哥,您这话就说的严重了,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应该有难同当才对。”

“不一样不一样。”李言诚笑着摆了摆手:“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不适用这句有难同当。”

他是因为公事才造成了如今这幅局面,当然不想把外人也拉进这个泥潭中来。

他一直在国内呆着,这里是他的主场,那些所谓的组织就算想对他做什么,也只能是偷偷的来,可程家就不一样了。

要是让那些人知道他和程家的关系,呵呵,那程家可就要倒霉了。

李言诚是没打算跟程家除了血缘关系外再发展什么进一步的亲密关系,但这也不代表他就愿意看到程家因为他倒霉。

所以,该提醒的他一定会提醒到位,至于说程家的人要是自己透露出去了,那就是另一件事儿啦。

“行了见闻,不说这个了,言归正传,你既然已经决定就在深市投资,那么投资规模确定了没?你一直没有给个肯定的答复,有些人已经都坐不住啦,电话都打到我那里去了。”

晚饭前,商务部门的分管领导就将电话打到了李言诚那里,这位是苏孝同的表叔,每年春节他去苏老那里拜年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位。

这位虽然年长,但说话风趣幽默,所以,他们二人之间也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今天从程见闻这里始终得不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后,这位不得不将电话打给了李言诚,想让他帮着说一说,让程家在国内的第一次投资,好歹也超过五百万美元。

五百万美元,无论放到哪个年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如今缺少外汇的华夏来说就更不得了了。

“哥,我的意思就是这个,我就是想让他们找你。你的工作方面我也帮不上什么忙,我知道这笔投资对于国内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意义不凡,程家确实心系国家发展,希望国家昌盛,但做为我个人来说,我希望这笔投资也能给你带来好处。”

“哈哈哈,谢谢,谢谢,见闻,真的谢谢。”李言诚双手合十向程见闻那边示意了一下。

“但没必要这样做,上边的领导知道咱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第一次准备投资多少?”

“我和父亲商量过,我们的意见一样,准备在这里建一个服装厂。”

从轻工业开始,这很正常,未来一段时间,港岛商人过来这边投资建厂,多数都是以服装厂开始的,投资小,见效快,工人方便培训,不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也不需要复杂的生产线,有缝纫机就可以,男女都适合干。

国内的人工费用便宜,做服装需要的原材料也都能买到,土地目前更便宜,做为外商在国内投资还能享有一定时间内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这就使得他们做出来一件衣服的成本极低,卖到其他地方去就会有成本优势。

所以,先期来大陆投资的海外商人,很多都投的服装厂,程见闻这样说,并没有出乎李言诚的意料。

他没说话,等着程家这个二少爷继续说下去。

“投资一个服装厂要不了多少钱,就算将厂子建的大一些,两三百万美元也足够了。”

听到这里,李言诚还是没吭声,他相信,程见闻接下来肯定还有话要说。

果然……

“我还打算建一个家用电器厂,生产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洗衣机,冰箱……”

我擦!

程见闻接下来的话让李言诚的眼睛差点没瞪直了。

他有想到程家第一次投资肯定不会太少,可却没想到对方给自己来了个惊喜。

如果真的投资一座生产各类家用电器的厂子,这个投资可少不了,少说也得两三千万美元。

够了,这绝对够了。

之前虽然程家老太爷跟他说过,程氏在国内的第一次投资肯定不会少,还会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可那位老爷子毕竟已经退休了,除了还持有部分程氏集团的股份外,不担任任何职务。

像在华夏投资这种事情,是需要董事会表决的,老爷子可以跟他儿子,他孙子说自己的意见,人家采纳不采纳,那是另一说。

所以,那天程家老太爷跟他说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往心里放,但这话从程见闻嘴里说出来可就不一样了,两三千万美元的投资,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了。

李言诚沉吟片刻后点点头说道:“谢谢,这个谢谢不是为我个人说的,而是为国家,虽然我人微言轻,并不能代表国家。”

“哥,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而且我也不瞒你,程氏之所以愿意在国内投资,并不是说我们钱多的没地儿花,而是真的觉得会有一番作为,相信我们的投资会有不错的收益。”

“这你倒是真没说错,你们愿意在这里建厂,肯定是看上国内目前的低成本了,生产出来的东西你们是打算通过海运销往国外,对不对?”

“没错,商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也是这样想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在国内就会供不应求呢?”

???

程见闻有些无语的看着坐在对面的哥哥,他真想问一声,哥,你知道你说的什么不?

服装的话,他相信在国内的大城市应该可以卖出去一部分,但他更相信,大批量的还是得销往国外,凭国内的消费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买他们的服装。

家用电器就更不用说了,他这个哥哥家虽然什么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吊扇这些都有,可他同样也清楚,像他哥哥这样的家庭条件,在国内肯定已经属于那一小部分人了。

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块钱,想凭这几十块钱的工资买那些东西?开什么玩笑。

他完全不相信华夏的老百姓有那样的消费能力。

要知道,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在欧美国家都不是家家都能买起的东西,更何况一穷二白的国内了。

看他那副见了鬼似的表情,李言诚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没解释,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说道:“还没发生的事情,我现在说什么都是白搭,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闻言,程见闻微微皱了皱眉头,他发现,对面的哥哥似乎对自己说的那番话非常有把握,这一下就引起了他的兴趣。

“哥,你为什么会觉得生产出来的那些家用电器会供不应求?”

“现在我说再多也没用。”李言诚摆了摆手:“等你们的厂子投产后,你就清楚我说的是真是假了。”

现在开始建厂,等到正式投产,最起码也得两三年以后,这两三年虽然国内并没有统一涨工资,大家收入都低,但当那些想要的东西能随便买了后,消费能力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李言诚上一世可是亲眼见过的,那还不是京市这种大城市,百货大楼里那些计划外的用品不用票就可以买到,好家伙,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就跟不要钱似的,大家都抢,什么电视、自行车、收音机、录音机等等这些大件物品,反正只要你卖,还不要票,从仓库里拿出来几件就能卖掉几件。

真金白银的买东西都得走后门找熟人才能买到可还行。

当然,现在这一幕还没发生,说出去了谁都不会相信,没人相信看上去贫穷的华夏老百姓竟然有那么强悍的购买力,连摩托车这种东西都能卖脱销,就更别提其他家用物品了。

见李言诚不愿意多说,程见闻也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

在他们的计划中,将来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东西最多百分之一二十内销,剩下的都是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