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格局有点大,从台湾回国的人员(月票加更)(1 / 1)

加入書籤

“院长!”方言抱着药品箱走到门口,开口招呼道。

院长见是方言,立刻笑着迎上来:“哟,方言来了!你这抱的是什么?”

“上次说的给中物院的保健药品,秘方研究所已经做好了,这是成品和检测报告。”方言解释道。

院长恍然大悟。

“您看,是我打电话问卫生部,还是您打?”方言问道。

院长一听就明白这小子想让自己出头。

要是方言自己联系,这事就没他这个院长什么事儿了。

也不枉费自己对这小子的照顾,是个懂得感恩的小伙儿。

老领导最怕什么,就是最怕提拔的下属是白眼狼。

院长对方言的偏爱,除了他医术好,还有就是方言不吃独食。

不管是对上面还是对下面,这人总是想办法把功劳做大。

所以大家有什么好事儿的时候,都会第一个想到他。

现在,院长对方言的这份心意,他自然乐意接受,于是笑道:“我先给卫生部打个电话吧。”

“那就麻烦您了。”方言点点头,两人心照不宣。

院长拨通电话,汇报了“方言已备好药品”的事,随后转述卫生部的指示:“卫生部待会儿派人来取,验证后直接送中物院。”

“行。”方言应了一声。一旁的曾路泉却有些意外,本以为卫生部会让协和再复检一轮,没想到直接由他们自行验证。不过他对产品有十足信心:无论谁来检测,都经得起国际标准的检验。

方言抬腕看表:“时间差不多了,我得去看诊了,后续就劳您盯着。”

院长摆摆手:“放心吧,没问题。”

“曾教授咱们走吧!”方言对着曾路泉说道。

曾路泉点点头,跟着方言一起下了楼。

等到走到楼下后,他有些不太理解的对着方言问道:

“咱们干嘛非要从协和这里过一圈啊?”

“直接联系卫生部的话,不会更加方便吗?”

方言笑着摇摇头,像是早就知道曾路泉要问这个问题,当即就回应道:

“我们直接联系卫生部确实方便,但是不利于咱们的产品推行。”

“嗯?”曾路泉一愣。

方言说道:

“在科研医疗体系中,协和医院不仅是技术权威,更是行政网络的关键节点,有他们参与其中,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单位为我们的产品背书,你想想,知道我们研究院的人多,还是知道协和的人多?”

“这个要是走向市场,上面贴个协和合作单位,有没有加成?”

“协和在这块儿,天然享有更高的公信力。”

“协和都在用,其他医院要不要用?”

“我们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而且,医院是需要用药的,他们能够直接对接病人,我们是研发生产的,我们不能什么事儿都要做完,既然有这么好个合作单位,干嘛对接利用起来呢?”

“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我对你做出来的产品很有信心,所以通过的是院长上报,相当于给了他一个露脸的机会,一个在中物院科学家面前露脸的机会。”

“得了好处,他还能不记得我们的好吗?”

听到方言的一顿分析,曾路泉顿时反应过来。

方言看似有些多此一举,但是是在借用协和的招牌,相当于直接让产品获得了临床天花板医院的认证。

协和开给中物院的药品,通过了卫生部的审核,这一次就相当于是得到国家认证了,这么多大机构背书,可比他们直接联系卫生部要强多了。

方言构建的是一种“泛化互惠“关系。

当前院长获得政治资本,未来必须通过更多合作机会回馈。

总之好处肯定是很多的。

曾路泉一心只想着搞技术,还真是没想到这么深远。

方言对着他说道:“这种事情经历多了,就懂了。”一时间曾路泉哭笑不得,方言今年才多大?二十三不到,自己今年都四十六了。

年龄都是他一倍大的,结果还被这小子上了一课。

谁说搞技术的人,情商都低的?这个定律放到方言这里,完全就不适用。

他其实是哪里知道,眼前这位是经历过网络时代洗礼,活了两辈子的人。

在网络时代里,这些东西想要学,网上到处都是教的,多看几下脑子里自然就有想法了。

等到需要用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用出来了。

就像是某考公大省的人,在这方面天然就比较强一样,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把曾教授送到了停车场,方言和他告别后,就朝着门诊大楼而去。

等到方言到的时候,李正吉他们都已经过来了。

“本来我还说打个电话给护士站叫你们呢。”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李正吉说道:“又不是第一次来了,看到时间差不多,就主动过来了。”

方言把诊室的门打开,大家都走了进去。

这一进门,杜衡,严一帆,还有宋建中都主动的开始打扫起现场来。

虽然现场好像也没啥可打扫的。

但他们依旧热情不减,扫地了,拖地了,擦桌子的。

李正吉见状,也拿着暖水瓶出去接水去了。

方言看了下时间,人应该也快来了。

来到窗户朝着楼下看去,过了几分钟,医院门口终于来车了。

方言对这些车可都太熟悉了,都是中侨办安排送侨商过来的车。

不一会儿,廖主任从车上第一个下来,然后就是其他车上的人也走了下来。

廖主任今天亲自来的,应该是有重要的病患在里面。

现在方言都搞清楚了,只要是病人里面有身份稍微有些特殊的人,廖主任就一定会跟在里面。

至少保证人送到这边才行。

“上楼了!”方言对着正在打扫卫生的众人提醒道。

他们几个人赶紧把手里的活儿都做完了,然后就打开门等着人来。

过了几分钟,人果然来了。

廖主任先进来和方言打了个招呼,方言询问了下他现在的身体状态,还有关于在香江发的稿子。

廖主任现在身体感觉还可以,至于香江那边的稿子,下午应该能够写完,到时候会有人找方言。

方言听到后,点了点头。

接着廖主任就要去看其他人去了,走的时候和方言交待:

“这里面还有个是台湾那边的人,他在美国治病待了十几年,刚好最近上面提出“统一战线”政策,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这一政策吸引了许多海外人士,他也凑巧听到你的医术,然后让家里人联络我们,说是打算落叶归根,顺便让你帮忙瞧瞧病。”

“你记住人家自己不提,你就不要追问身份上的事儿了。”

方言一怔,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重量级。

这让他想起了桂系那位老李,不过那位已经在1965年的时候就回来了。

那这次的人又是谁呢?是混在侨商里一起回来的?

方言对着廖主任说道:“这个你放心,我只管治病,其他的一概不问。”

“不过这个人是只看病开药,不收治?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安排在协和住院?”

ps:月票多了100张,更完这章,目前欠大家89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