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探秘地下实验室!世界级安保惊呆国(1 / 1)

加入書籤

“行啊!”方言点点头附和道。

照相可不是随意的行为。

它是老胡和方言精心策划的团队建设和管理手段,核心目的在于强化新联盟的凝聚力,彰显技术实力。

照片将直观地展示团队拥有的顶尖人才阵容,回来那些专家想要翘尾巴也得看看这里还有什么人。

因此,这件事在这会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听到方言答应,其他人也没意见,小姨子朱娴就主动站出来,对着众人说道:

“找个光线好点的地方,最好是在车间里面,不要逆光,这样才能把所有人的脸拍清楚。”

接着她说道:

“老同志站中间!”

这话一出来,邓铁涛就说道:

“不不,方主任和胡先生才应该站中间!这个规矩不能坏。”

之前他们没有加入的时候可以站在中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身份上有了转变,方言和老胡才是领导,他们站中间才是对的。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把原本站在两侧的方言和老胡都推到了中间c位。

等到众人站定后,就听到朱娴对着众人招呼:

“来,看我这里,都笑一笑!”

“三……二……一!”

“咔嚓!”一声快门响起,拍照完成。

“别动!再来几张保险一点!”朱娴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接下来,她又咔咔咔的来了好几张,然后总算是满意,结束了拍摄。

接下来,方言让曾路泉带路,开始在生产车间里看了起来。

车间内灯火通明,原料预处理区的工人正在分拣、清洗道地药材,操作台整洁有序。

制剂生产区的高效真空干燥机、自动封装机等设备轰鸣运转,药丸、药膏在流水线上匀速传递。

质检包装区这里,穿着统一工作服的技术员用精密仪器抽检成品,合格品迅速贴标装盒,印有多国语言的说明书整齐堆迭。

工人和技术员神情专注,无人交头接耳。

墙上悬挂「安全生产」「保密条例」标语,操作台旁贴着标准化流程图,整个就是一军事化管理风格。

众人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熟地黄、艾叶与乳香的味道。

排风系统持续运转,但药材蒸煮的温湿感仍隐约可察。

赵思兢抓起一把待处理的忍冬藤细看切口,点头道:

“阴干火候到位,有效成分未损,制药的工艺不错……”

方言对着赵思兢说道:

“这个是曾路泉教授和他师兄金世元教授一起制定的生产工艺。”

听到这话,赵思兢一怔,转头对着曾路泉问道:

“金世元是你师兄?”

“是。”曾路泉点了点头。

赵思兢赶紧和他拱了拱手:

“幸会幸会!”

接着他还对着其他人介绍:

“御医药王瞿文楼一脉的,赵绍琴、周慕新、王鸿士是他们师兄弟。”

听到曾路泉的来头这么大,众人赶紧拱手。

大家都想不到方言这么有实力,把这种人才都挖过来了。

接着继续往前走。

黄耀焱他贴近观察真空干燥机仪表盘,有些惊讶的说道:

“控温精度65度±0.5?!这比实验室恒温箱还稳!这洋机器得多少钱?!”

“这个是从日本弄回来的。”老胡说道。

听到这话,黄耀焱惊讶道:

“他们肯卖了?”

老胡说道:

“当然不肯了,我直接用美国职业经理人去收购了一个药厂,然后用美国人身份买的机器,再运送到南洋绕了一圈,再到天津,后面还有几条生产线都是在外边绕了一圈才到这边的。”

“好手段啊!”黄耀焱对着老胡竖起大拇指。

接着大家继续在车间里逛,从头逛到尾,见识到了方言他们的实力,然后方言让曾路泉打开地下研究室,让这些人下去看看。

毕竟已经都是自己人了,还是可以下去看看的。

关键是方言和老胡都没完整的看过地下结构,今天借着机会也正好看看。

听到方言的要求,曾路泉点了点头,他倒是天天往地下跑,对下面都很熟悉了。

“行,大家跟我来吧!”曾路泉对着众人招呼。

他引导众人来到了秘方研究所地表建筑深处的一个不起眼角落。

这里伪装成了一个锅炉房入口,外表陈旧且堆放着一些看起来寻常的杂物。

曾路泉停下脚步,对着众人介绍道:

“各位,这里就是地下研究所的入口。”

“啊?这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众人露出错愕表情。

方言说道:

“这是设计上做了些必要的隐蔽和防护措施。”

曾路泉点了点头,确认了方言的说法,然后他侧身指向入口:

“各位请跟紧我,里面通道有些曲折。”

他率先走上前,转动一个看似锈蚀的阀门把手,旁边的一块沉重的水泥壁板竟悄无声息地向侧滑开,露出一个深邃的、散发着微弱冷白灯光的通道口。

一阵经过过滤的、微带清洁剂气味的空气从中逸出。

看到这个场景,众人傻眼了。

“有点……有点精密啊?”

“嗯嗯……”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众人面面相觑。

曾路泉介绍:

“这只是其中一个入口,必要时刻可以废弃,还有其他没有开启的入口就会起用,我们这个安防级别是按照最高防护建设的。”

“大家跟我来吧!”说着他对着众人邀请。

正如曾路泉之前向方言透露过的,入口通道并非直通,而是需要经过两个接近90度的直角拐弯。

通道不算宽敞,仅容两人并行,墙壁是光滑的水泥壁面,顶部嵌着低矮明亮的防爆灯。

地面铺设着带有凸起防滑纹路的硬质橡胶地板,在拐角处和通道中段清晰可见墙上安装着细小的传感器探头,隐隐透出暗红色的微光。

这些都是大家没见过的高科技设备。

紫外线灭菌灯隐藏在通道顶部的凹槽内,发出几乎不可见的幽蓝光晕。

曾路泉在前面提醒道:

“这里设置了压力感应和红外扫描,通道内24小时紫外灭菌,主要是出于规范和高等级实验室的必要防护。”

通道里的空气明显比室外干燥、凉爽,流动感清晰。众人能听到低沉的、经过良好消音的通风系统运转声。

穿过拐角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比预期更开阔的地下空间展现在眼前,整体布局井井有条。

曾路泉指向最核心的区域:

“这边是三间p2级生物实验室,主要用于处理具有毒性或需要高洁净环境的药材实验和活性成分研究,安装了高效过滤器和负压系统。”

众人闻言,透过厚厚的双层观察窗,可以看到里面墙上挂着白色防护服、护目镜,还有现场精密仪器,室内的光照均匀稳定,设备先进,一看先进的那种。

在核心区边缘,一个极其厚重的金属大门吸引了众人目光。

门上有巨大的转盘式机械密码锁和需要两把不同钥匙同时插入的锁孔。

曾路泉特意指了一下顶部几乎与天花板融为一体的方形结构:

“那就是预设的爆破泄压口,压力超过设定值会自动打开。库房内部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入口通道曲折就是为了防直线爆破冲击波。外面还有……”他略显无奈但自豪地笑笑,“……地下埋设了3吨生石灰的应急池,一旦遭遇极端情况,比如洪水倒灌,能快速吸潮保干。虽然概率极低,但设计规范必须到位。”

这把旁边的赵思兢和邓铁涛等人看得啧啧称奇。

和上面相比,这下面简直就是“末日堡垒”一般的地方。

曾路泉继续介绍其他区域:

“旁边几间是仪器分析室和微生物检测室。那边是预留的药材活性成分低温储存库。那个铅板内衬的房间是最新改造完成的隔离室,用于处理特殊样本或进行有潜在辐射风险的研究,确保安全隔离。”

“不过现在还没用起来。”

曾路泉的目光投向大厅另一侧一扇更为普通的铁门:

“那个通道通往更深层的设施,包括电力备份系统、大型储水罐和内部通讯中枢。最重要的,”他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谨慎但也难掩项目的分量,“按照设计要求,那里连接着一条应急出口通道,最终汇入京城的地下管网系统,确保极端情况下人员和核心资料能安全转移。不过……”

他顿了顿看向方言:

“这部分目前安防系统需要写入磁卡,按照保密规定,现阶段无磁卡禁止进入参观。”

方言想起自己准备的那张卡,也就是说,现在这里的人,只有曾路泉和自己可以进去,老胡都进不去。

其他人倒是没那么好奇,听到这些东西才感觉这后面上级投入的力度比他们想的还大。

曾路泉继续说道:

“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具备高度自持力和应变能力的基础设施。”

大家点了点头,开始四处活动起来。

整个地下空间温度恒定,空气湿度适中,完全消除了地下的沉闷感。

照明充足但不刺眼。

脚下的地面和坚固的墙壁传递出一种异常的稳固感,顶部结构明显经过特别加固。

曾路泉解释道:

“这里的通风系统能独立运行,过滤级别高,除了提供洁净空气,还具备应对如核生化攻击的初步过滤能力,这是顶级研究设施的配置。”

“国外实验室好多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邓铁涛这会儿看着周围,他绕着那扇带转盘锁的金属门转了半圈,手敲了敲门板,沉闷的回响让他忍不住咋舌:

“这……这哪是研究所?说是国家金库的保险库,我都信!”

黄耀燊正对着 p2实验室的观察窗出神,听到曾路泉说“核生化过滤”,猛地回头:

“连这个都考虑到了?咱们是在研究草药,又不是造原子弹!”话虽如此,他却忍不住凑近玻璃,盯着里面的精密仪器反复打量。

感慨这地方好像比想象中的还受重视。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37000字。

下午还有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