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章 细致的线索分析(1 / 1)
杨森打开足迹分析系统,将现场数据输入:“根据步长、步宽推算,嫌疑人身高在 165-170厘米之间,体重约 60公斤,这与内扣步态的分析结果一致。”
在村西头的老槐树下,杨森的金属探测器突然发出“滴滴”的警报声。他蹲下身子拨开枯叶,一枚生锈的打火机暴露在阳光下,防风罩上刻着“渔港”字样。“防风打火机,边缘有新鲜的磨损痕迹,”杨林用磁铁靠近打火机,金属表面吸附着细小的铁屑,“锈蚀层有一层,说明暴露在空气中不超过 1个月,但点火器处的划痕显示最近被人使用过。”杨森用 ph试纸测试周围土壤:“土壤酸碱度 6.5,弱酸性环境,打火机的位置距离地窖 20米,在主足迹线上,应该是嫌疑人掉落的。”
两人继续往西北方向的水渠推进,杨林突然在一片枯黄的茅草里停下,勘查灯的光束聚焦在一撮黑色的灰烬上。“非燃烧区出现孤立灰烬,”他用标尺测量灰烬范围,“直径 4厘米,呈不规则圆形,内含未燃尽的烟草颗粒,粒径 0.2-0.4毫米,与地窖内发现的红塔山牌香烟成份一致。”杨森用风速仪测了下环境风速:“西北风二级,按风力推算,这种孤立灰烬应该是嫌疑人停留时掉落的,说明他在作案后曾在此短暂停留。”
水渠岸边的泥地上有处新鲜的擦痕,灰白色的泥粉堆积在石缝里。杨林用侧光照射擦痕:“单方向线性擦痕,长度 15厘米,起始端深 0.3厘米,末端浅 0.1厘米,符合硬质物体拖拽特征。”他掏出硅胶模具,小心翼翼地覆盖在擦痕上:“提取立体痕迹,可能是嫌疑人携带的工具造成的——这种擦痕形态与扁口螺丝刀的宽度吻合。”杨森在水渠旁发现了半截麻绳,结节方式很特殊,“这是渔民结,在农村很少见,可能与死者手腕上的麻绳同源。”
往村东头的打谷场折返时,杨森的足迹灯在一片青苔地衣上扫到异常。“这里有处不明显的压痕,”他拨开地衣,地面上的苔藓向同一方向倒伏,“面积约 0.2平方米,呈椭圆形,边缘有旋转痕迹,像是有人在此放置过重物。”杨林用土壤硬度计测量压痕中心:“硬度值 60,比周围土壤高 20,符合放置 15公斤以上物体的特征。”他突然想起什么,“会不会是放置作案工具的包裹?嫌疑人可能在这里打开工具包取出螺丝刀。”
在打谷场边缘的草垛旁,杨林发现了几滴暗红色的斑迹,用联苯胺试剂测试后呈阳性反应。“疑似血迹,”他用无菌棉签蘸取斑迹,“形态呈擦拭状,面积约 5x3厘米,与嫌疑人拖拽方向一致,可能是死者挣扎时留下的。”杨森立刻扩大搜索范围,在草垛的缝隙里发现了一枚两孔棕色树脂纽扣,纽扣表面有磨损痕迹,与地窖内发现的纽扣形态完全一致:“纽扣孔里缠着根深蓝色纤维,与玉米秸秆上发现的纤维成分相同,应该是从嫌疑人衣物上勾下来的。”
两人坐在打谷场的石碾上整理勘查记录时,山风带着玉米的清香掠过耳畔。“目前发现的线索可以串联出部分作案过程,”杨林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轨迹图,“嫌疑人穿着 42码胶鞋,从村西头进入,在老槐树下掉落打火机,在水渠旁拖拽死者,过程中压断玉米秸秆,掉落纽扣和麻绳,最后沿原路返回村西头,在茅草堆旁吸烟停留。”杨森在一旁补充:“但关键的指向性线索还是缺失——没有发现凶器,没有找到完整的指纹,打火机和纽扣的关联性还需要物证支持。”
杨林突然指着记录册上的纤维检测结果:“这处深蓝色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含棉 70%、涤纶 30%,属于工装布料,常见于建筑工地或渔船上。”他停顿了下,“结合渔民结和‘渔港’打火机,嫌疑人可能有渔业从业经历,或者在渔港周边工作过。”杨森立刻打开电子地图:“村子西北 5公里有个小型渔港,常年有外来务工人员,嫌疑人很可能在那里落脚。”
两人决定兵分两路,杨林去渔港排查,杨森则继续在村里搜索。杨林在渔港旁的排水沟里发现了几道平行的轮胎印,间距 1.1米,胎宽 9厘米,是典型的三轮车胎纹。“轮胎印的新鲜程度在 72小时内,”他用拓印纸覆盖在胎纹上,“胎面有 1处 0.2厘米的横向裂纹,与村西头泥路上的轮胎印特征一致。”杨森在村东头的废弃猪圈里有了发现——一个被撕碎的麻袋,残片上能辨认出“饲料”的字样,布料边缘的 dna与烟蒂上的部分吻合。
当夕阳西下时,杨林的勘查袋里已装着 23份物证样本,杨森的足迹分析报告上画满了红色标记。“总结下,”杨林靠在老槐树的树干上,揉着发酸的腰,“嫌疑人至少一人,男性,身高 165-170厘米,穿 42码胶鞋,可能从事与渔业或建筑相关的职业,作案后乘三轮车离开。”杨森补充道:“但关键物证仍缺失——没有找到螺丝刀等作案工具,没有确定死者的生物检材,麻袋残片的完整内容还需拼接,还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最后一缕阳光掠过王家沟的玉米地,杨林望着那片被警戒线围住的地窖入口,突然想起死者颈部的环状印痕。“那道印痕的宽度约 2厘米,边缘整齐,”他对杨森说,“可能是细麻绳造成的,但需要进一步检验。”杨森收拾好勘查器材,他的对讲机里传来陆川的声音:“有没有重大发现?”杨森看了眼杨林,低声回答:“发现重要痕迹,但暂未找到突破性线索,还需进一步检验。”
暮色中,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勘查灯的光束在村道上晃动,像在寻找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那些被发现的足迹、纤维、纽扣,虽然零散,却已在他们的分析中,渐渐勾勒出嫌疑人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