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雍泰,咱想开科!(1 / 1)

加入書籤

这次。

朱元璋并没待在大帅府,而是来到原来的江南行御史台府!

这里,早已被朱元璋当做应天府衙门。

左侧为刘英、李善长、范常、秦从龙……数十个文官。

右侧,则是汤和、花云、冯国用、胡大海、李普胜、赵普胜数十个指挥使!

端坐高台,朱元璋不由心神澎湃。

“诸位,咱击溃脱脱六十万大军,拿下扬州,继而渡江攻下应天,奠定大业之基!

今日,咱给诸位论功行赏,授官升迁!”

“多谢上位!”

“上位英明!”

李善长与汤和、花云等人,都是满脸喜色的大喊着。

朱元璋满意道:“文官较少,咱先说文官!”

“喏!”

对于这话,不论是李善长,还是花云、冯国用等人,都没有丝毫不满。

因为,军师为文官。

这点,刘英并没意识到。

朱元璋已经开口道:“诸位,自咱起兵之日起,军师刘英献出其家产,让咱招兵买马,计破彻里不花,南下定远,克滁州,制分田之策,使滁州定远粮食丰收……”

“再攻和州、巢县,招揽巢湖水师……

“攻扬州,败脱脱六十万大军……”

朱元璋每说一句,秦从龙与陈遇、杨宪等人,神色便都多上一丝惊诧。

这位整日不务正业,鼓捣匠造技艺的军师,居然有如此大的功绩?

“但军师不愿为官,仍为大军军师,凡军政之事,皆可咨问!

咱咱赏其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织金锦两匹,绸布十匹……田亩千亩!”

“上位英明!”

汤和与花云等武将,顿时满脸兴奋的大喊着。

“上位,万万不可!”

刘英则是目瞪口呆,神色大变,老朱居然搞偷袭!

“上位,下官只是出了一些策略,动动嘴皮子,并没出力。

出力之事,皆为诸位官吏与武将所为。

这些功劳,他们当占九成!”

朱元璋则是轻笑道,话语却是十分坚定,“雍泰放心,咱给他们的赏赐,早已是你这些的数十倍!”

“上位,非是下官拒绝,而是上位也知,下官之志!”

刘英也是一脸坚定,“黄金百两,白银千两,这些财物,放在微臣家中,并无害处!”

“但千亩良田,哪怕是让微臣耕种百年,都耕种不过来。

但若去雇佣百姓耕种,微臣岂不是又成了那些大户?”

“雍泰多虑了,雍泰岂是那些大户可比?”

朱元璋丝毫不以意,继续道:“另,雍泰更懂如何种田,或许这些田地到了雍泰手中,可种出更多粮食!”

“这……”

刘英深吸一口气,准备继续推脱。

但朱元璋已经摆了摆手,一脸坚定。

“此事,咱心意已决,雍泰不用推脱!”

“多谢上位!”

刘英无奈领命,他若是继续推辞下去,不仅得罪朱元璋,还将汤和、花云这些武将,都给得罪全乎。

“但,这一千亩良田,必须缴田税!”

“可!”

朱元璋微微点头。

接着,便继续说道:“大军参议李百室,自定远入咱麾下,劳苦功高……擢升扬州府知府,赏黄金五十两,白银五百两,绸布十匹,良田百亩……”

“多谢上位!”

李善长满脸激动感谢。

“大军参议杨文素……”

“滁州府学教授范子权……”

一众官员之后,便是武将。

“指挥使汤和,骁勇善战,统兵有方,立功无数,升都指挥使!

赏黄金五十两,白银五百两,织金锦一匹,绸布十匹,良田二百亩……”

“多谢上位!”

“指挥使费聚,骁勇善战,统兵有方,立功无数,升都指挥使!

赏黄金五十两,白银五百两,织金锦一匹,绸布十匹,良田二百亩……”

“指挥使徐达……”

“指挥使邓愈……”

“指挥使冯国用……”

一连数十个指挥使,再之后还有上百千户。

而这些千户,则是直接交给各指挥使,带人前去军营宣读。

不过,每一个都是赏赐颇厚。

另外。

朱元璋还趁着这个机会,建了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以汤和为都指挥使!

另,置左、右、前、后、中五翼都指挥使!

以徐达、冯国用、费聚、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李普胜、赵普胜等为都指挥使!

置五部都先锋,以常遇春、王弼等为都先锋;

置理问所,以刘桢、秦裕为理问。

置兵马指挥司,以花云、毛骐为都指挥使!

兵马指挥司,便是负责京城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

如此。

朱元璋麾下军政机构体系,算是建立齐全。

同时,开始令一众官员兵将,前往各府各县,治理民生。

一众官员运作起来,朱元璋顿时轻松了不少。

而老朱一轻松,就容易多想。

一想,就找到了刘英。

“雍泰,咱现在虽有这么多儒士贤才,但这次分授官员,仍觉得麾下贤才短缺!”

“上位英明!”

刘英拱了拱手,朱元璋手中岂止是贤才短缺,可以说是无才可用!

要不然,整个应天城,才设六科?

“现在,杨希武他们所招募的江南大贤,迟迟不见前来。

既然他们这般犹豫,咱想着,要不要举办一次科举?

多选一些天下贤才,为咱所用?”

“科举啊!”

刘英眉头微微皱起,他其实对科举真的无感,甚至没有什么好印象。

有了科举,那些有关系有门路的庸才,就可以公明正大的进入官场,躺平摆烂还好。

但若是想要利用手中权利贪污腐败,鱼肉百姓!

这会的那些士人,应该都耳濡目染下,对这些手段一个个精通的不得了!

“雍泰可是觉得不妥?”

朱元璋很快便察觉到刘英眼中的厌恶。

刘英拱了拱手,便是说的:“敢问上位,科举也好,招揽贤才也好,都是将那些有本事的人,招募来给上位办事。

只是,不知上位要招募多少人?

科举的标准是什么?

又要通过科举,取多少读书人为官?”

“哦?”

朱元璋眼睛一亮,他喜欢找刘英商议一些根本事情,就是喜欢刘英这一点。

不说什么大空话,如是礼贤下士,广揽贤才,虚怀若谷……

那些读书人,就喜欢给他讲这些大道理。

甚至是,让他去恳求那些贤才出来给他当官!

但那些贤才到底是什么心思,能不能看得起他,朱元璋心中还满是疑惑。

只有刘英,才喜欢用大白话给他交心。

科举选才,最重要是要选出什么贤才。

比如,有些名气很大的读书人,就是以写诗词,或是论经扬名。

但除了这些,那些人不会干任何事!

若是让这些人去主政一方,完全就是被下面那些官吏戏耍的存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