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刘英大婚(1 / 1)
出了府门。
刘英两眼猛的瞪大,他居然还看到一些熟悉的商贾。
滁州与大帅府合作的那几家商贾大户,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居然都出现在他门口,齐刷刷对着他拱手道贺。
刘英也只能挨个回礼。
随后。
被簇拥着上了披着大红绸布的俊马,后面还跟着一辆看起来,大的有些夸张的大红轿子,被一群戴着大红花的魁梧大汉抬着。
一个个,身材不下于常遇春与胡大海这些人。
刘英只来得及看了一眼,朱文忠与蓝玉两人,已经一左一右,牵着马往前走去。
今天日子很重要。
虽然这匹马是精挑细选出来最温和的马,但他们也要确保刘英一路不出任何意外。
走了一段距离,刘英脸色猛的一变。
“不对!”
他想了半天,终于想起哪儿不对了。
连忙扭头,朝着后面的轿子看去。
这下,终于看清了!
十六个汉子在抬轿!
瞬间,刘英便是头大了!
“保儿,蓝玉,怎么是十六抬?为何不是八抬?”
“嘿嘿!”
朱文忠与蓝玉两人便是一脸轻笑,“军师,此事是叔父亲自定下的,也都无人反对!”
“唉!上位怎能如此啊……”
刘英一脸无奈。
八抬才是正常大花轿,十六抬,已经属于皇帝皇后的等级了!
突然,前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街道两侧,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围满了百姓。
所有人,都好奇的看着这一切。
自从元廷统治了应天城后,他们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喜庆热闹的娶妻队伍!
在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刘英,一众百姓们顿时都咧着嘴,嬉笑着指指点点。
但紧接着,一众百姓便又都反应了过来。
现在,早已不是蒙古人做主的时候了。
他们也可以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娶妻!
瞬间。
一众百姓,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骑在马背上,看着这一幕,刘英觉得哪哪都不自在。
幸好。
陶家的府邸,距离刘府并不远。
很快。
便到了陶府外。
刘英下马。
陶家一众亲朋好友,都已聚集在门外。
按照常理,陶家的亲人朋友,是要拦着新郎刘英,热闹一番,不能让刘英轻易将陶青鸾接走。
但陶家人刚想要有什么动作,刘英身后便窜出一群凶神恶煞的大汉。
以花云、胡大海、常遇春等人为先!
一个个,虽然满脸嬉笑,但陶家一众人还是忍不住有些害怕。
于是。
刘英只是上前见礼,再闲聊了几句,轻轻松松进入陶家大门。
正堂。
听着外面的声音,陶安眼角直抽搐。
他为耆儒,最是讲礼节。
而现在,他嫡女大婚。
外面那群莽夫粗汉,却让他陶家人,不能讲太多的礼。
而他,还不能多说什么。
很快。
陶安便看到走进来的刘英,神气温良,倒是一贤婿!
于是。
刘英又是很轻易来到陶青鸾房屋,见到陶青鸾!
牵着一根绾成同心结的大红彩绸,将陶青鸾牵出府外,坐上大花轿。
一路上,有着一众武将护着。
那些抬轿子的壮汉,也都早早收到嘱咐,一路上四平八稳,一点也没敢让花轿颠簸。
进入刘府正堂。
参拜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
接着,两人回到新房,由秦从龙伴作礼官,向二人抛撒金银钱、彩钱、杂果,并说撒帐词。
“一撒荣华富贵长,二撒金玉堆满房。三撒吉星照洞房,四撒夫妇敬爹娘……”
然后。
两人各取一绺事先准备好的头发,用彩缎、钗子、梳子绾成同心结!
接着,还要喝合卺酒!
这下,两人才能出去,行交拜礼。
拜见朱元璋,参谢宾客,再参谒外舅姑!
一连串下来,刘英感觉已经腰酸背痛,累的一步也不想挪动。
花云与常遇春、胡大海这些莽夫们,早已瞪着一双牛眼,盯着刘英。
眼中满是期待。
刘英心中一惊,很快便明白这些浑厮在等什么。
朱家军中禁酒,哪怕是徐达、花云这些都指挥使,一滴酒也不能沾。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等到刘英大婚,可以光明正大的坐下喝酒,肚中酒虫早已翻滚闹腾了起来。
或许,这些货积极给他敲开陶家大门,就是为了这事!
刘英想着,便看向一旁的朱元璋,准备招呼朱元璋入席。
不过。
朱元璋显然还没有开席的打算,而是看向刘英。
“今天是雍泰大喜日子,也是这一段时间,大家伙聚的最齐的日子,咱想耽搁雍泰一会时间,讲几句!不知雍泰意下如何?”
人一多,老朱就爱讲话。
刘英知道老朱这个习惯,也早已准备,连忙恭敬道:“上位请!”
朱元璋微微一笑,便看向院内一众文武大臣,还有院外的一众商贾。
随即,朗声道:“今天是军师大喜之日,也是咱朱家军上下大喜的日子……
咱本不该在这种大喜日子上说一些严厉的话,但咱觉得,应该给军师一个交代。”
“这一段时间,军师不管政事,整日忙于杂造局与冶铁所之事。
以致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胡乱嚼舌根子!
私下,到处说咱宠信军师,优待军师,或军师名不副实!
他们说这些话,安的是什么心,咱心里清清楚楚!”
“咱当初,离开濠州,自立门户之时,咱麾下没有一兵一卒。
是军师,拿出家中所有家产,资助咱招兵买马!
这一路攻打下这么多地盘,也是军师一路辅佐,给咱出谋划策!
若没有军师,咱朱元璋现在可能连张士诚都不如呢!
更别说,还能打下扬州,打下应天……”
“军师一向不喜争权夺势,不喜揽权,但军师腹中贤才,远胜任何人!
军师功劳,也远超任何人!”
“在应天这一段时日,军师又钻研出石泥这般神物,让冶铁所冶铁量,增加了十多倍……现在,每月可冶炼出精钢七万多斤!”
“……”
一众官员武将,直接听的目瞪口呆。
尤其是原来集庆的那些官吏与商贾,更是满脸惊憾。
应天城西那小小的冶铁所,居然能冶出精钢?每个月还能达到七万斤?
这位军师是如何做到的?
这位军师居然有这般功绩?
怪不得,那些如狼似虎,桀骜不驯的武将,从上到下,都那般敬重这位军师!
那些从滁州出来的官员,也都那般尊敬这位军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