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老朱心疼了(1 / 1)

加入書籤

“这个……”

刘英整个也愣住了。

老朱为了少让一些官员武将贪墨,或是给一些官员武将拒绝收受贿赂借口,允许他将这些重礼上交!

但再让老朱自己多拿出一些钱财来,去给那些官员武将当做年终奖,这可是用刀子割老朱的肉!

只是,现在不施行年终奖,他这个麻烦怎么解决?日后,怎么能让老朱同意发行年终奖?

那么,年终奖就只能从别处找补了!

想着,刘英忍不住看向下面的秦从龙与陈遇几人,试探着问道。

“几位先生学识渊博,为政经验丰富,不知可有什么良策?”

良策?

秦从龙与陈遇辅佐朱元璋这么多日,对于朱元璋这个属铁公鸡的性子,更是清楚。

让朱大帅平白无故往出掏钱?

想着,陈遇便直接一脸难色的摇头。

“军师勿怪,让陈某处理政务,或许还可。但想钱财之法,我便无能为力!”

一旁,秦从龙则是沉吟片刻,便说道:“军师,大帅,秦汉魏晋之时,官府将装有公文的口袋积攒起来,到了年底卖掉,作为腊赐!”

“我等也可依此例,将州府衙门一些不用之物积攒起来,到了年底卖掉,其钱财为腊赐!”

“这个法子好!”

朱元璋两眼一亮,直接称赞道。

“秦先生,不知有哪些物件可售卖?”

秦从龙想了想,开口道:“上位,大量的废弃文牍,如一些过期的告示、公文草稿、抄录错误废弃的纸张……”

“又或者,一些旧笔杆…衙门房屋修缮替换下来的旧砖…废旧的门窗…废旧的铁链、枷锁…破旧的官服配饰……”

“妙!”

朱元璋嘴巴张大,越听越喜。

最后,更是忍不住,急忙问道:“秦先生,这些物件能卖多少钱财?”

秦从龙顿时一脸讪色,“大帅恕罪,下官并未来得及细算……”

朱元璋一怔,随即苦笑道,“是咱心急了!这些物件又能卖多少钱?”

刘英却是一脸正色道:“上位,应该能卖不少!”

“嗯?”

朱元璋神色一凝,“雍泰,可是还有别内情是咱不知的?”

刘英道:“上位,别的不提,就说废弃文牍!”

“上位,不知各州府衙门每月能消耗多少纸张?”

“这……”

朱元璋愣了一下,便急忙算了起来,“一张普通竹纸两文钱,一张皮纸八文!各州府衙门内,主要用此两种纸!”

“镇县衙门,平均每个月得耗纸四百张左右!州府衙门每个月得一千五百张左右!”

“咱麾下有七府三十三县一百二十多镇衙!”

“如此,每月便将近需要七万张纸张,若按竹纸六万五千张,皮纸五千张来算!”

“如此,一个月便需耗费十四万钱?”

算完,朱元璋自个便直接瞪大眼睛,每个月各个衙门便需要耗费这么多钱财?

刘英再补充道:“上位,您还没算军中的!另外,若每攻下一城,或一州一府,抄没大户,重新修订田契,均分田亩,张贴告示……”

“那会,所要消耗纸张会更多!”

朱元璋已经心疼的眼角直抽搐,“那得需要消耗多少?”

刘英无奈一笑,“上位,这下官便没统计!”

“不过,若将这些消耗废弃的纸张积攒起来,等到年底一同售卖,定能卖得不少钱财!”

“定然卖不少钱财!”

这个道理,便不用刘英计算,朱元璋自个便能知道。

废纸虽然卖不出一般价格,但卖个两成,还是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别的旧笔杆、衙门房屋修缮替换下来的旧砖、废旧的门窗、废旧的铁链、枷锁……

这些,必然也能卖不少!

想着,朱元璋脸色阴沉,“为何这些,从未有人告知咱?”

秦从龙与陈遇几人脸色一变,连忙拱手行礼,“大帅恕罪,自古对于这些,各衙门都有惯例,有人专门负责处理这些。”

“下官等人也并未多想,有失职之罪!”

朱元璋脸色更黑,“所以,咱麾下衙门中的这些物件,也已经被一些贼子给按照规矩处理掉了?”

“上位恕罪,下官等人并不知!”

秦从龙与陈遇等人,再次连连请罪。

这件事,他们纯属冤枉的。

他们只是帮忙处理政务,可没负责这些小事!

一旁,刘英也替他们解释道:“上位明鉴,几位先生整日忙于各种政务,对于这种从未上报之事,也都不知情,更不会去多想!”

“若不是下官不小心提起,秦先生说出来,上位与下官可能会一直都不知。”

“如此说来,秦先生还是有功的!”

朱元璋:“……”

心疼至极,但却又发泄不出来。

刘英继续劝慰道:“上位,既然已经及早发觉,这便是大喜事啊!”

“雍泰所说也有几分道理!”

朱元璋微微点头,沉声道:“咱定要将这些废弃之物卖了钱财,给麾下官员武将分发腊赐,也绝不会让那些贼子捡了便宜!”

说着,朱元璋便一脸真诚的朝着秦从龙拱了拱手,“此次,多亏了秦先生告知此事,若不然咱还会被蒙在鼓里,不知要被骗到什么时候!”

“上位言重了,是下官等人失察!”

秦从龙连忙说道。

朱元璋也没说什么,而是再次说道:“但咱麾下官吏众多,仅凭这些卖出的钱财,恐并不足腊赐所需!”

“这……”

秦从龙与陈遇等人,再次急忙皱眉思索。

他们不敢有任何大意,上方那位朱大帅不是好糊弄的君主。

但同样,一旁的军师虽说不管政事。

今日之事,已经证明这位军师,对于各衙门之间的一些外人不知的潜规则,居然也了如指掌!

见状,朱元璋看向刘英。

刘英道:“上位,不若行考绩之制!”

“考绩?”

闻言,朱元璋与秦从龙、陈遇等人,皆是两眼一亮。

“正是!”

刘英缓声道:“现上位根基稳固,麾下文臣武将,济济一堂!

然,武将可攻城略地立功!”

“文官却只能治理地方,劬劳于职,苦心孤诣,功绩却不显于上位目前!

时间一久,一众官员难免心生沮丧!”

“但上位若行考绩之制,且按照考绩来腊赐!”

“各州府官员必会劳形于案牍,奋力于庶务,殚精竭虑,尽瘁于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