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殿下可要骂回去?(1 / 1)

加入書籤

徽州剩下的政务,便是胡惟庸这个知府,要带着那些官吏与兵将,给百姓们分田!

在吴国治下,已经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每攻下一路,那一路自动变路为府!

至于胡惟庸,早在滁州时,就加入朱元璋麾下。

在朱家军之中,当过大帅府奏差,江宁县主簿、知县,现在朱元璋麾下无人可用,直接被用来担任徽州府知府!

胡惟庸虽然现在年纪还小,只是二十出头,但是定远人,算是老朱与李善长、刘英这伙人的乡党。

再有刘英这个同样年轻的工部尚书,吴国军师在上面,现在让刚留有胡须的胡惟庸,担任徽州府知府,也没人多说什么。

并且。

胡惟庸的治政能力,也并不弱。

“小胡,咱就将徽州交给你了!”

与刘英讲述了一下,绩溪县、祁门县与婺源州这三地的战事情况,朱元璋便看向胡惟庸。

“殿下放心,微臣定为殿下治好徽州!”

“对于你,咱还是放心的!”

朱元璋微微点头,“咱担忧的是那些士绅与商贾,还有那些山越人!

只要将田亩均分下去,那些山越人便不会闹出多大的事!”

“但这次,这些士绅与商贾们,投降的太快了。很多士绅与商贾,还有一些宗族势力,咱都没有来得及清理干净!”

“咱走后,这些人可能会暗中搞一些小动作。这事,你不可不防。必要之时,可以联合吴祯,调集兵将,再清理一遍!”

说起这个,朱元璋又是一脸杀气腾腾。

胡惟庸一脸认真的拱手行礼,“是,殿下!”

“另,徽州府府学一事,你也多操点心。咱需要越来越多的学子,那些年老的儒士,他们虽然投了俺,但心中仍还是在怀念,给蒙元做事的时候。

他们还想当各乡各村的土皇帝,欺压盘剥百姓,一点善事都不做!”

“殿下放心,这几日,军师也与微臣商谈过此事。府学之事,微臣也已派人开始着手准备!

府学学子,多选寒门出身的学子。

至于府学教授,则由微臣来担任……”

“甚好!”

朱元璋十分满意。

在徽州城内休息了一日,朱元璋便带着刘英,返回应天。

这次,还是先是从徽州城,前往铜陵。

再从铜陵乘船,由水路返回应天。

船上,刘英便注意到,朱元璋时不时盯着他一直携带的一个小木匣。

便也没隐瞒,在吃饭之时,将木匣子打开。

“殿下,此木匣是臣在徽州之时,做出的一些统计名册!”

“统计?”

朱元璋一愣,这词他还是第一次听。

“微臣将徽州城与绩溪县两城池的所有士绅、商贾,蒙元官吏武将,还有寺庙内僧人、田亩等数目,都详细的记载在这两本书册上!”

“哦?”

朱元璋更是有些好奇。

“雍泰统计这些作何?”

刘英淡淡一笑,“殿下,徽州人给天下人写出那么多文章来辱骂殿下。

他们是骂爽了,但殿下还没回骂呢!”

“咱还要回骂?”

朱元璋更是来了兴趣,瞪着眼睛,将脑袋凑在刘英面前。

“雍泰,咱已经是吴王,也已将徽州攻下,若是再辱骂回去,是否有些不妥?”

“雍泰,你准备如何辱骂呢?是请李先生、秦先生他们一同写文章骂回去,还是……”

“……”

看着这么兴奋的朱元璋,刘英忍不住嘴角微微抽搐。

“殿下已为吴王,微臣等人也为吴国军师,且已攻下徽州,还诛杀了不少徽州大户儒士与豪商们,若再大肆辱骂,有失风度啊!”

朱元璋神色一收,便问道:“那雍泰之意?”

刘英缓声道:“当是反驳徽州人所写的辱骂文章,恢复殿下声誉!”

“恢复咱的声誉?”

朱元璋又是一脸感兴趣。

“雍泰准备如何做?”

“殿下,微臣准备统计的这些数据,写出一篇文章,传遍天下,让天下都知道,殿下为何要诛杀恶绅大户与奸商们!”

“嗯?”

朱元璋眼睛一亮,“雍泰是要把徽州人做的恶事,都公布出去?”

“殿下英明!”

刘英轻笑道,“当今天下路有一百八十五,数十万读书人,数千万百姓!”

“徽州大户儒士与豪商们,所做恶事,只是少数。这些事只要说出去,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让天下所有大户儒士与豪商们忌恨。

以往,臣不敢写出去。

但现在,徽州这些人,给了臣与殿下一个机会!”

说着,刘英看向朱元璋。

“不知殿下觉得如何?”

“公布!”

朱元璋大声道,“雍泰此举,只是为给咱正名,必须公布出去。”

“殿下英明!”

刘英心中便有了底。

“微臣回去,便先书写此文章。”

“只要此文章一出,殿下名声,必可传遍整个天下。那些大户儒士们如何看待殿下,微臣不确定。

但微臣可以确定,整个天下还是有一些真正的儒士。”

“天下的百姓,也都会在暗中支持殿下!”

“善!”

朱元璋也能顺着刘英的话语,想象到文章传遍天下后,会给他朱元璋带来多大的好处。

至于会引起那些大户士绅与豪商们敌视?

他朱元璋早在进行均田之法时,就已经走到那些大户士绅与豪商们的对立面。

唯有天下数千万百姓佃户,才是他朱元璋的根基所在。

并且,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徽州那些士绅儒士,定然要承受天下所有士绅儒士的怒火。

以后,看还有人敢随意辱骂他朱元璋?

想着,朱元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急忙朝着外面喊道,“郭英!”

“殿下!”

郭英急忙走了进来。

“传令,加快行船,咱要早些回去应天!”

“喏!”

郭英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直接应道,准备出去传令。

“殿下!”

这时,刘英急忙喊道。

朱元璋下意识问道:“嗯?雍泰还有何事?”

郭英也停下脚步。

刘英道:“殿下,铜陵距应天,也就两日的路程。

殿下心中着急,微臣也可理解。但夜间,行船便是有些危险。

若是再加快赶路,也只能早回去半日。

但万一出现一些意外,便得不偿失。”

“郭英,不必传令了!”

朱元璋想了下,便暗自叹息一声。

“是,殿下!”

“多谢殿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