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骑兵对决(1 / 1)
汉中的黄沙,曹魏的骑兵如疾风般疾驰而过。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的身影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他之所以不敢直接攻打长安,最大的原因便是曹魏的骑兵太过强大。这些骑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给蜀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车骑将军,据最新军报,魏延的主力部队全部集中在赤岸,但由于后勤补给的问题,南谷口仍然有大量的民夫。如果他们被组织起来,对我们将会非常不利。”
乐林将军报恭敬地呈递给张郃,并详细地解释道。
张郃接过军报,仔细阅读后,眉头微皱。他深知这些民夫的潜在威胁,一旦他们被组织起来,人还战术也能守住南谷口,一旦魏延主力回撤,在想消灭就难了。
“加快行军速度!”
张郃果断下令,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军队中回荡。他对乐林的报告表示赞赏,这位年轻的将领展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这在曹魏的年轻将领中是非常难得的。
然而,乐林并没有被张郃的赞扬冲昏头脑,他冷静地提醒道:
“将军,我们的行军速度过快,如果遇到敌人的突袭,对我军将会十分不利。”
骑兵虽然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但长时间的高速行军对人和马匹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骑马的颠簸就让人难以忍受,更别说对马匹的体力消耗。
“哈哈,如今的西蜀尽是些鼠辈,除了魏延,还有谁能挡得住我?”张郃大笑道,他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了自信。然而,他心里也清楚,如此行军确实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但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完全有能力效仿当年关羽的壮举,在万军丛中取敌方上将首级。只要能够成功斩杀敌方主将,敌方的士气必然会溃散,嘎嘎乱杀全是战功。
“那万一,赵云来了?”
乐林突然嘀咕了一句。如今曹魏和西蜀正处于生死决战的关键时刻,可是诸葛亮和赵云这两个西蜀的王牌至今都没有露面,这实在让人心里有些不踏实。
张郃的后背瞬间一阵发凉,他不禁暗想:那老东西还没死?老子不会真这么倒霉吧,好不容易打下阳平关,难道就要在这里遭遇赵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令兵像一阵风似的狂奔而来,他的脚步踉跄,脸色苍白,显然是因为极度的惊恐而失去了常态。他跑到张郃面前,气喘吁吁地报告道:
“将……将军,前方尘烟滚滚,遮天蔽日,恐怕……恐怕有西蜀的骑兵来袭!”
张郃闻听此言,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因为据他所知,马岱的军队应该在积石山一带,西蜀怎么可能还有其他的骑兵呢?他沉思片刻,果断地说道:
“这绝对不可能,马岱在积石山,西蜀哪里还有什么骑兵?这一定是西蜀的疑兵之计,他们想以此来迷惑我们,让我们惊慌失措。”
张郃之所以如此自信,自然是有他的底气所在。曹魏的骑兵堪称精锐,而在西蜀方面,能够与之抗衡的只有马岱的骑兵。如今马岱并不在此处,那么来者要么是西蜀的疑兵,要么就是一些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以他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应对这样的情况。
站在一旁的乐林本想开口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他突然意识到,即使西蜀的骑兵真的来了,他们也绝对不能示弱。在骑兵短兵相接的战场上,谁先逃跑,谁就会成为被对方肆意斩杀的对象。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勇敢地面对敌人。
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乐林想好该如何应对,那滚滚的尘烟已经越来越近,转眼间,他们就看到了那飘扬的旌旗。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战马的嘶鸣声和厮杀声也愈发震耳欲聋。
“赵……赵云!”乐林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恐惧,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面旗帜上的“赵”字,仿佛那是一个可怕的诅咒。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毫无血色,就像是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一般,整个人都呆住了,完全失去了反应能力。
一旁的张郃同样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了一跳,他下意识地一勒缰绳,想要调转马头逃跑。然而,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立刻意识到在这样的近距离骑兵短兵相接的情况下,逃跑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
“赵云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有什么好怕的!我乃曹魏大将张郃,谁有胆量与我决一死战!”张郃强作镇定,高声喊道。
他深知此时绝不能示弱,必须稳住军心,否则魏军必将陷入混乱。眼见魏军开始出现骚动,张郃毫不犹豫地拍马猛抽,同时高举长枪,气势汹汹地向前冲去。
他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只是一场虚惊,那面旗帜只是巧合而已。但即便真的遇到了赵云,他也只有先奋力一战,才有可能找到机会逃脱。
曹魏的骑兵本就以精锐著称,此刻见到张郃如此悍勇,士兵们顿时士气大振,纷纷发出嗷嗷的叫声,紧跟着张郃一同冲杀上去。
陈墩心中暗自思忖,原本他计划借助赵叔的威名来吓唬张郃,希望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张郃知难而退。然而,当他亲眼目睹张郃那悍不畏死的气势时,他心中原本悬着的石头终于彻底落了下来。
陈墩深知自己绝非张郃的敌手,但他明白此时已别无选择。他深吸一口气,高举手中的长枪,用尽全身力气大吼道:“将士们!今日之战,我们唯有奋勇向前,绝无退路可言!无论是谁,只要胆敢后退一步,后面的将士们便可直接将其斩杀!”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震得汉军骑兵们的耳膜嗡嗡作响。然而,这吼声却如同战鼓一般,激励着每一个汉军士兵的斗志。
陈墩心里清楚,尽管对方人困马乏,但张郃的勇猛依然不可小觑。但他坚信,只要己方全体将士都能毫不畏惧地发起死亡冲锋,那么即使张郃再怎么勇猛,也不过是孤身一人罢了。
“勇往直前!”
陈墩再次高呼,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仿佛是对汉军骑兵们的最后一次鼓舞。
“大汉万岁!”
汉军骑兵们齐声响应,他们的呼喊声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响彻整个战场。
在陈墩的激励下,汉军骑兵们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悍不畏死地冲向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