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关兴牺牲(1 / 1)

加入書籤

汉水西岸,魏军大营灯火通明,连绵数里的营帐如同一条盘踞的巨龙。司马懿站在中军大帐前,望着对岸蜀军营地上零星的火光,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刀柄。

“父亲,探子来报,蜀军正在加固东侧防御。“

司马师快步走来,铠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司马懿眯起眼睛:

“关兴这小子,倒是有几分他父亲的风骨。“

他忽然转头,

“浮桥修得如何了?“

“工匠们连夜赶工,明日午时前定能修复。“

司马师犹豫片刻,

“只是...蜀军若再用战船冲撞...“

“无妨。“

司马懿嘴角微微上扬,

“我们有十万大军,粮草充足。他撞断一次,我们修一次。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战船多,还是我们的工匠多。“

司马懿有得意的资本,毕竟大魏地大物博,后勤充足。

反观西蜀,阵地防具破损严重,没有补充。用这些破损的防具修筑的防御工事,防御力自然大减,只等蜀军战船消耗完,日夜攻击,必破蜀军。

河风突然转急,司马懿抬头望向阴沉的天色,眉头紧锁。他掐指一算,脸色骤变:不好!若曹爽真走了子午谷...

秦岭若是下雨,必然月余,倒是子午谷必定泥泞一片,若是蜀军堵住谷口,十多万魏军都得饿死谷中。

司马懿摇摇头,曹爽是傻,但是总不至于这么傻,一定是我想多了。

与此同时,蜀军大营内一片肃杀。

烛光映照下,光兴苍白的脸色更显病容。

“将军,药熬好了。“

周迪端着药碗走进来,看到关兴又在咳血,连忙上前搀扶。

关兴摆摆手,指向沙盘:

“魏军明日必会大举进攻。传令下去,战船准备就绪,待我号令,全力撞击浮桥。“

“将军!我们船已经不多了。“

周迪大惊,

“那可是我们唯一的退路啊!“

关兴剧烈咳嗽起来,好一会儿才平复:

“周将军,你看这汉水...“

他指向沙盘,

“魏军浮桥一旦建成,大军顷刻可渡。我们...咳咳...我们的防御阵地,依然支离破碎,经不住连续管攻击,顷刻间就会碾成齑粉。“

周迪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我不怕死,只是战船全部撞了,少将军怎么办?

“去统计一下,“

关兴从案上取出一卷竹简:

“父子参军的,父留子归;兄弟参军的,兄留弟归。给他们...留些香火。“

周迪接过竹简,刚走出几步又折返回来:

“将军,您不走吗?“

关兴望向帐外漆黑的夜色,那里有他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土地:

“我若走了,来日黄泉之下,有何颜面见父兄?“

他转身时,烛光在他眼中投下坚定的影子,

“更何况,主将若逃,军心必溃。“

司马懿可不是庸才,任何破绽他都会加以利用。

次日黎明,魏军战鼓震天。

司马懿立于阵前,看着蜀军战船再次冲向浮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父亲,关兴这是疯了吗?“司马师不解道,“他们不留退路?“

司马懿没有回答,他盯着对岸那面“汉“字大旗,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战船撞上浮桥的巨响打断了他的思绪,木屑飞溅中,魏军工匠已开始新一轮修补。

正午时分,蜀军伤员开始登船撤离。

司马懿见状,立即策马至阵前,高声喊道:

“关兴贪生怕死,已弃你们而逃!降者不杀!“

魏军士气大振,喊杀声震天动地。就在此时,一骑绿袍将军从蜀军阵中冲出,青龙偃月刀在阳光下寒光凛凛。

“司马老贼,休得胡言!“

关兴的声音虽因疾病而嘶哑,却字字铿锵.

“关兴在此!厮杀魏贼!“

汉军见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

司马懿脸色阴沉,关兴他为什么不跑,他应该跑了才对,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留下?

司马懿贪生怕死,越是不承认,就越是脸红的厉害。

“给我狠狠的打。”

挥手间,魏军如潮水般涌向浮桥。

战斗持续了三日三夜。汉军阵地前尸横遍野,江水被染成暗红色。

第四日清晨,周迪拖着受伤的左腿走进大帐,发现关兴已气若游丝。

“将军!“

他扑到榻前,

“最后两艘战船已备好,您必须...“

关兴艰难地摇头:

“我若一走,军心必乱。“

他指向帐外,

“把大帐...移到将台...用青纱围起...“

当汉军最后两艘战船冲向浮桥时,魏军已驾轻就熟地投掷油罐。

火光照亮了关兴设在将台上的营帐,轻纱在风中飘舞,隐约可见太师椅上挺拔的身影。

“活捉关兴!“

司马懿厉声下令,

“我要亲眼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浮桥再次修复完成时,魏军发起了总攻。

“保护将军!”

周迪一声怒吼,他和身后的十多名老兵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墙一般,稳稳地矗立在将台下。

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息,仿佛就算面对千军万马,也绝不退缩半步。

司马师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他随意地挥了挥手,刹那间,无数的弓箭手如鬼魅般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将周迪等人团团围住。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司马懿却突然抬起了手。他的这个动作虽然看似轻描淡写,但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弓箭手却像是接到了命令一般,瞬间让出了一条道路。

司马懿的目光穿过人群,直直地落在了那座轻纱帐上。他的声音平静而又威严:

“投降吧,我可以饶你们不死。”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一阵沉默。轻纱帐内静悄悄的,没有丝毫的动静。

过了一会儿,周迪终于按捺不住,他怒目圆睁,对着轻纱帐大声喊道:

“大汉岂有投降的将军?杀!”

话音未落,周迪便身先士卒,率领着身后的十多名老兵如猛虎下山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他们的喊杀声震耳欲聋,在这寂静的战场上显得格外突兀。

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血肉横飞。周迪等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却令人惊叹。他们以一当十,毫不畏惧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周迪和他的战友们却始终没有退缩一步,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大汉的尊严。

司马懿在亲兵护卫下走近将台。轻纱已被鲜血浸透,在夜风中沉重地摆动。

“关兴!“

司马懿高声道:

“事已至此,投降吧。我敬你父辈英名,可饶你不死。“

将台上一片死寂。司马懿示意司马师上前查看。当司马师挑开轻纱时,整个人僵在了原地——关兴端坐于太师椅上,双目微闭,面容安详。他早已气绝多时,却仍保持着生前的威严姿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