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借东风(1 / 1)

加入書籤

刚踏进前厅,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见姥爷苏鸿儒端坐主位,手里捏着一张报纸,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似笑非笑,似叹非叹。

大舅妈张静淑、三舅妈赵秀英,还有表姐苏慧兰等人都在,眼神亮晶晶地看着他们,尤其是看着苏承勇,充满了兴奋和与有荣焉的光彩。

“爹,我们回来了。”苏伯钧上前行礼,声音带着疲惫。

“姥爷!”林砚也乖巧地问好。

苏鸿儒没直接回应,而是把手里的报纸轻轻放在桌上,点了点:“都先坐下,看看这个。”

苏承勇性子急,凑过去拿起那张《晋阳民报》。

只扫了一眼头版那醒目的标题和副标题——“官帽赌清泉!副局长苏承勇神技解危局,李王两村化干戈”——他瞳孔就是一缩,再往下看那“生死文书”的图片和泉水喷涌的照片,他认出是那个记者给的那张,脸色瞬间变得极其精彩,一阵红一阵白。

“这…这…”苏承勇指着报纸,看向大哥苏伯钧,又看看旁边一脸无辜捧着蜜饯碗的林砚,话都说不利索了,“这也太…太能吹了!什么神技慧眼…这水…这水…”他想说这水明明是砚儿在家偷偷指给他的点!就在他出发去挖水前,小家伙扯着他袖子,小声又清晰地说了个方位!

苏伯钧也拿过报纸快速浏览,眉头先是紧锁,随即又慢慢舒展开,眼中精光闪烁。

他压下心头的震撼,放下报纸,重重拍了拍苏承勇的肩膀,沉声道:“承勇,报纸怎么写,是报馆的事。但百姓认的,是你苏三爷关键时刻敢站出来,敢押上身家性命,敢担责任!是你带着人,一锹一锹挖出了救命水!这功劳,你当得起!”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既是说给苏承勇听,也是说给厅内所有苏家人听。

苏鸿儒赞许地点点头,“伯钧说得对。承勇,这份担当和胆魄,才是百姓敬你为‘神’的根本!至于那‘神技’…”老爷子捻须一笑,意味深长,“运气也好,苏家秘术也罢,都是你的缘法。这名声,你就好好担着!它现在,是你手里的枪,也是你大哥手里的秤砣!”

苏承勇张了张嘴,看着大哥严肃的眼神,再看看父亲了然的目光,又瞥见林砚正偷偷把一颗最大的蜜饯塞进嘴里,鼓着小腮帮子嚼得正欢,仿佛这一切都跟他无关。

他最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带着点无奈,也带着点豁出去的豪气:“行!反正…反正挖出水是真的!能帮到人就行!管他神不神技,这‘苏三爷’的名头,我认了!以后谁敢再为水闹事,我…我就真当一回‘神’,崩了他!”

厅内顿时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

大舅妈忙招呼下人端上早就备好的解暑酸梅汤。

林砚捧着甜甜的酸梅汤,小口啜着,大眼睛在舅舅们和姥爷之间转来转去。

他总觉得这里面有事。

苏府书房内,檀香袅袅。

苏鸿儒老爷子端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用杯盖撇着青花盖碗里的茶沫,神态一如既往的从容。他抬眼看了看两个儿子,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报纸,”老爷子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兄弟俩立刻屏息凝神,“看了?”

“看了,爹。”苏伯钧连忙应道,眉头微蹙,“这报道…写得是极好,把承勇的担当和…那‘神技’都写得淋漓尽致。只是,这风头出得太大,声势造得太猛,儿子担心,木秀于林…”

“是啊爹,”苏承勇也接口,挠了挠头,脸上带着点后知后觉的忐忑,“我当时就想着镇住场面找水,哪想到闹这么大动静还上了报?现在好了,全城都把我当‘水龙王’了,这以后要是…要是…”他想到可能蜂拥而至的求水人群,头都大了。

“呵呵。”苏鸿儒轻笑一声,放下盖碗,瓷器轻磕桌面的声音清脆悦耳。“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这风,得是顺风,得是借来的好风。”

兄弟俩一愣,疑惑地看向父亲。

苏鸿儒捋了捋颌下银须,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世事的精光:“这《晋阳民报》的报道,是我安排的。”

“什么?!”苏伯钧和苏承勇同时失声惊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父亲安排的?

“前几日,赵季梅先生回乡省亲,特意过府来看望我这把老骨头。”苏鸿儒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寻常事。

然而“赵季梅”三个字一出口,苏伯钧和苏承勇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位赵季梅先生,可是晋省赫赫有名的大儒,更是当今山西都督阎锡山阎长官的启蒙恩师!

在晋省学界、政界,地位超然!

“我与季梅兄是同窗旧友,多年未见,叙旧之余,自然也谈到了家乡的旱情,谈到了你们兄弟俩初任新职的艰难,特别是伯钧那《劝垦章程》在议事堂的窘迫。”苏鸿儒的目光扫过苏伯钧,带着一丝了然。

“季梅兄听了承勇在城南以官帽为注、立生死文书、寻得清泉化解大祸的事迹,抚掌称叹,直呼‘有胆有识,有古仁侠之风,更兼济世之能’!他深知你们年轻,根基尚浅,面对地方盘根错节的势力,纵有良策,推行亦难。尤其承勇此番立下大功,若不加以彰扬,恐为人所轻,甚至功劳被窃。”

老爷子端起茶碗,啜了一口,继续道:“于是,季梅兄便说,‘此等壮举,当载于报端,以正视听,以励民心,更以儆效尤!’。这报道,便是依季梅兄之意,由主笔亲信之人(柳风记者)前来采写、拍照,并连夜刊发头版的。”

书房里一片寂静。

苏伯钧和苏承勇只觉得一股暖流夹杂着震撼,直冲头顶!原来那篇石破天惊的报道背后,站着的是赵季梅先生!

而赵先生肯出手,全是因为父亲这层同窗之谊!

“爹!这…”苏伯钧激动得一时语塞,心中对父亲的深谋远虑和深厚人脉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直安静坐在角落小杌子上玩着几枚围棋子的林砚,此时也抬起小脸,黑亮的眼睛看着苏鸿儒,脆生生地说:“姥爷厉害!”他心中了然,这步借势的棋,走得妙极。

苏鸿儒摆摆手,示意激动的小儿子坐下,神色恢复平静:“季梅兄古道热肠,念及旧谊,出手相助,此乃恩情,你们兄弟须谨记。但外力终是外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报道已出,声势已成,接下来如何行稳致远,将这份‘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救灾成效和推行章程的助力,就看你们自己的手段了。切记,藏拙于巧,用晦而明。承勇的‘神技’,慎用,用在刀刃上。伯钧的章程,借着这股东风,该动起来了。”

“是!谨遵父亲教诲!”兄弟俩心悦诚服,齐声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