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喧嚣的晋城(1 / 1)
《晋阳民报》民国二年三月二十八
头版头条:晋城集议抗大旱苏县佐三策兴水利巾帼解囊担重任
[本邑讯]连日酷旱,赤地千里,晋城灾情日亟。昨日,县长李德全召集县府各房佐官、乡绅代表及商会诸贤于县衙议事厅,共商抗旱救荒大计。会场气氛凝重,忧思如炽。
主管农桑水利之县佐苏伯钧,临危献上治本之策,其言灼灼,其计深远,震动全场。
苏县佐首陈,零星寻泉,杯水难救车薪之火。欲解晋城长久之渴,非筑陂塘水库不可!择数处关键河谷,筑坝储水,则旱可溉田,涝可削洪,实乃百年根基。然工程浩繁,钱粮何出?苏县佐遂献三策:
其一,招商入股,以权易本。水库既成,沿河良田受益最巨者,莫过于田连阡陌之绅富。政府可许其按出资多寡,享未来放水之优先权、定额水权!更可允诺,库区新淤良田,优先折价售予主要出资人。此乃“水权田权引股本”,使绅富利益与水库休戚相关。
其二,水权专营,以地生利。政府勘定适宜筑坝之官荒地皮,招商承建。承建者自筹钱粮、募集匠役流民筑成水库,政府即授其水库未来二十至三十载灌溉用水收费专营之权!旱年有水便是金,此专营权实为稳妥长久之利源。
其三,发行债券,聚沙成塔。政府印制“晋城水利建设债券”,面额大小兼备,殷实之家皆可购。债券言明专款用于水库,以建成后象征性水费及库区新增田赋为偿保,三五年后连本带息兑付。利息优于钱庄存款,兼有官信与造福桑梓之德,可聚全城乃至周边闲散之资,共襄义举!
苏县佐更言,水库虽为长远计,然灾情迫在眉睫,流民嗷嗷待哺,恐生变乱。故当务之急,首推“以工代赈”,即刻修筑晋城至长治之新路!现有官道崎岖,商旅苦之久矣。新路筑成,设卡收费,既便商贾流通,所收之费养路之余,更可反哺水库等长远工程,一举数得!
李县长深以为然,当即拍板:晋长新路修筑工程,即刻招商承办!凡县内商会成员,有意承揽物资、工具、分段工程者,三日内至县衙工房报名议价,五日后公开竞标,择优公示!
然工程启动在即,资金筹措需时,旱情与流民却不待人。苏县佐遂提议,由一家实力信誉俱佳之钱庄,负责代销水利及未来修路债券,并承担包销之责——若债券认购不足,差额由该钱庄先行垫付或认购!此议风险甚巨,一时满座缄默,诸钱庄东家皆面有难色,踌躇不前。
当此紧要关头,忽闻一女声清越而起:
“晋兴银行,愿担此任!”
众人视之,乃苏县佐胞妹、苏家女公子苏婉贞也!苏夫人一身素净,银簪绾髻,从容立于旁席,朗声道:“家父常训,生于斯长于斯,当为桑梓尽责。值此大旱,黎民倒悬,晋兴银行愿倾力襄助,代销债券,并承担包销之责。若认购不足,晋兴银行自当垫付缺口,确保救工款项如期足额!”其言铮铮,其志昭昭,满堂为之动容!
李县长闻之大喜过望,击掌赞曰:“苏老先生高义!苏夫人巾帼不让须眉!有晋兴银行鼎力,晋城抗灾兴工,必成!”遂命即刻明发招商筑路公告及晋兴银行承销债券之讯。
苏县佐亦慨然表示将全力督促水库勘址与债券细则拟定,呼吁官民同心,共度时艰。此议一出,为焦灼之晋城旱灾应对,劈开一道务实而充满希望的新路。苏氏兄妹,一献良策于庙堂,一担重责于商贾,其心系桑梓之赤诚,令人感佩。抗灾救荒之新章,已然掀开,成效如何,晋城父老当拭目以待。
(本报邑访员柳风)
-----------------
那张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晋阳民报》,仿佛在干涸的晋城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每一个角落。
茶馆里、树荫下、商铺门口,人们三五成群,谈论的核心无外乎昨日县衙议定的抗灾大计和苏家钱庄那石破天惊的担当。
“听见没?苏县佐要修水库!还要修大路!”码头力夫老张灌了口粗茶,抹了把汗,对同桌的伙伴说,“说是要招工,给粮食给工钱!这下好了,家里那半大小子有地方使劲了,总比饿着强!”
“以工代赈,这法子听着靠谱!”旁边一个识得几个字的小贩点头,“苏县佐那三条筹钱的道道,报纸上写得明明白白,招商入股、水权专营、发债券…啧啧,听着就新鲜,也实在。特别是让有钱的大户们掏钱保自家的田,这招高!”
“高是高,”另一个穿着半旧绸衫的中年人,像是小铺子掌柜,捻着稀疏的胡子,带着点忧虑,“可那水库、那路,哪是十天半月能成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眼下这青黄不接的…”
“所以得先修路啊!”老张抢白道,“报纸上说了,李县长拍板了,马上就开始招人修晋城到长治的新路!县衙工房门口,告示都贴出来了!要招能供应粮食、家伙什(工具)的,还要招能包一段路去修的!三天内报名,五天后竞标!”
这话像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旁边几桌人的兴趣。
“真的?招工修路?管饭给钱?”几个明显是外地口音、衣衫褴褛的汉子围了过来,眼中燃起了希望。
他们是听闻晋城有水,才逃荒过来的流民。
“告示上白纸黑字写着呢!”小贩肯定道,“赶紧去县衙工房门口瞧瞧去!晚了怕抢不上!”
粮行“裕丰号”的王掌柜,此刻正坐在自家后堂,眉头紧锁地看着报纸,手指在“招商承办”几个字上敲了又敲。
修路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流民工伙食,这是个机会,但风险也不小。
流民聚集,管理不易,粮食损耗…他唤来伙计:“去,把账房先生叫来,再打听打听,这次修路,官府对粮食供应这块,具体是个什么章程?保证金要多少?结款快不快?”
布庄的赵东家则对“收费公路”更感兴趣。
他想象着平整宽阔的大路贯通晋长两地,商旅络绎不绝。“广源当”的招牌若是能立在沿途关卡附近…他心思活络起来:“备车,去县衙工房!问问这‘分段工程’和‘工具租赁’,咱们能不能掺一股?”
然而,整张报纸上,最引人瞩目、也引发最多猜测和惊叹的,无疑是最后那段,晋兴银行以一介商号之身,悍然承担起为官府债券“包销兜底”的重责!
“苏家小姐…哦不,是苏夫人,真有胆色!”绸缎庄的老板娘摇着团扇,对闺蜜感叹,“晋兴银行要真垫付不出来,那可就是倾家荡产啊!这魄力,多少男人都比不上!”
“谁说不是呢!”闺蜜附和,“不过苏家底子厚,苏老太爷是举人老爷,大老爷是区长,二老爷生意做得大,三老爷在警局也是头面人物,或许真撑得住?而且,我听说啊…”她压低声音,“今儿个一早,苏氏钱庄那气派的门脸就挂上彩绸了,原先苏氏钱庄的金字招牌也卸下来了!”
“啊?卸招牌?这是要关张?”老板娘一惊。
“关张?哪能啊!”闺蜜神秘一笑,“我男人刚从那边过,说看见伙计们正往上挂一块更大的新招牌呢!黑底金字,气派得很,写的是‘晋兴银行’!”
“‘晋兴银行’?!”老板娘倒吸一口凉气,“钱庄改银行了?!这可是大事!”
从“钱庄”到“银行”,虽只两字之差,意义却天壤之别!
这不仅意味着资本更加雄厚,更透露出一种锐意进取、格局宏大的气魄。
联想到它刚刚承担了为整个晋城抗旱工程“兜底”发债的重任,这更名之举,更像是一份掷地有声的宣言:苏家,或者说新生的“晋兴银行”,有实力、有决心,与晋城共兴衰!
有时,免费的广告才是最有效的。还没开业的晋兴银行,在晋城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县衙工房门口,报名修路事宜的人排起了长队,喧闹中夹杂着对工程细节的询问和讨价还价。
而稍远处,刚刚换上簇新“晋兴银行”招牌的门店内,气氛则截然不同。
虽还未正式开业,但高大的玻璃门擦拭得锃亮,里面人影晃动,显然在进行紧张的布置。
银行内,苏婉贞身着惯常的月白衫黑裙,发髻上的银凤钗纹丝不乱。
她站在二楼临街的窗前,平静地看着下方工房门口的热闹景象和自家银行门前指指点点的行人。
新制的“晋兴银行”铜牌在阳光下反射着沉稳的光泽。
她身后,几名穿着崭新制式服装的管事和账房正低声而高效地交流着,桌上铺着刚送来的债券票样和承销方案细则。
“大掌柜,”一位资深管事上前,语气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债券票样已按您的要求改过,防伪纹路更复杂了。承销细则也已拟好,一旦县长和县佐大人那边核准,即可公示。另外,按您的吩咐,一楼已辟出专柜,用于日后债券的公开认购。”
苏婉贞微微颔首,目光依旧看着窗外,声音平静无波:“好。一切按计划准备。告诉下面的人,晋兴银行开张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这债券发好、管好。晋城父老的眼睛,都看着我们呢。”
“是!”管事肃然应下,转身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