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印钞机?(1 / 1)
腊月廿八的清晨,持续数日的冬训大比武终于落下帷幕,驻地弥漫着一种既疲惫又亢奋的气氛。
士兵们忙着收拾演练后的狼藉,讨论着比武中的得失,教导营的标杆作用深入人心。
就在这节日的忙碌与喧闹中,一队风尘仆仆、行色匆匆的人马,裹挟着远方的海腥味和铁路煤烟的气息,悄无声息地抵达了林家村后山最隐秘的溶洞入口。
带队的是曹文轩的贴身警卫排长李铁,一个沉默寡言却绝对忠诚可靠的老兵。
李铁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凭曹文轩亲笔签发的最高等级通行令和一份林砚预留的密令,便带着警卫排和几辆用厚重油布蒙得严严实实的大车,径直驶入了溶洞深处,来到了守备最森严的核心库区。
守卫这里的,是石头亲自挑选、与林砚气运相连、绝对忠诚的教导营精锐。
“开箱,小心!”李铁的声音在空旷的溶洞里带着回音,他指挥着警卫排的士兵,小心翼翼地撬开钉得严实的木箱盖板。
一股浓重的机油味和崭新金属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守库队长举着马灯凑近,灯光下,箱内被厚实稻草和油纸包裹的物体露出了真容——并非预想中的机床或枪械零件,而是一套结构极其复杂、透着冰冷精密光泽的金属机械!齿轮、滚筒、压力板、油墨槽,每一个部件都闪烁着德国工业特有的严谨和高效。
“这是……”守库队长瞪大了眼睛,他是老兵,见过枪炮,却认不出眼前这东西。
“德华银行最新的印钞机。”李铁压低声音,言简意赅,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和完成重大任务的如释重负,“还有配套的大型图文印刷设备一套。曹师长亲自交代,此物干系重大,务必安全入库,严加看管,除林砚少爷及指定人员外,任何人不得靠近、不得查看、不得询问!”
印钞机?!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在守库队长耳边炸响!他瞬间明白了这东西的分量,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明白!请排长放心!”他立刻指挥手下最信得过的士兵,将这几个特殊的箱子搬运到库区最深处,守卫最严密的一个独立隔间内。
李铁看着设备安全入库,才从贴身衣袋里取出一个厚厚的油纸包,郑重地交给守库队长:
“这是曹师长给砚少爷的亲笔信,以及交易的所有文件和凭据。务必亲手交到砚少爷手上!”
与此同时,远在青岛的曹文轩,正顶着刺骨的海风,在一处巨大的、被严密保护的仓库区里忙碌着。
他身边是礼和洋行的高级代表和几名德国工程师,四周堆满了拆卸打包好的机床、电机、锅炉部件,甚至还有几门被帆布遮盖的克虏伯山炮的炮管。
“曹师长,这批精密铣床和发电机组是最后一批了,明天装船。”
德国代表用带着口音的汉语说道,对曹文轩的效率和严谨颇为赞赏。
曹文轩点了点头,仔细核对着手中的清单:“辛苦诸位。请务必按照合同要求做好防潮防撞包装,海路颠簸,这些宝贝可经不起折腾。”他语气沉稳,心思却有一小部分飘回了长治。那套印钞设备此刻应该已经安全抵达林家村了吧?
这笔交易,堪称神来之笔,却也冒着不小的风险。
几天前,在协调最后一批设备拆卸时,曹文轩偶然从一个相熟的、有些贪杯的德华银行中层职员口中,听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抱怨:
银行刚从德国本土运来了一套最新式的印钞机和配套大型印刷设备,准备在青岛发行新钞,扩大影响力。
谁知国内局势和银行高层战略突然调整,这套价值连城、刚刚开箱调试过一次的设备,竟成了烫手山芋!
运回去成本太高,留在青岛又怕被觊觎,正发愁如何妥善处理掉。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曹文轩瞬间捕捉到了这个信息背后巨大的价值!
林砚和苏婉贞正在构建的金融体系,太需要这样的核心利器了!
发行债券、未来的地方货币、甚至重要的内部票据和防伪文件,这机器就是晋兴银行技术升级的关键一环!
他立刻通过中间人,秘密接触了那位负责设备善后的银行高管。
几轮在高级俱乐部包厢里的密谈,威士忌的醇香掩盖着惊心动魄的博弈。
曹文轩没有暴露背后真正的需求,而是以内地某大商号急需建立高级印务坊,印制精美票据和防伪商标为名,同时巧妙地暗示了自身与德国工业转移项目的密切关系(这是获得德方高层默许的护身符),以及愿意支付一笔合理的、不引人注目的处置费。
五千银元!
这个远低于设备实际价值、却又足够让那位急于脱手的高管动心并能自圆其说的数字,最终敲定了这笔秘密交易。
设备将以报废工业设备的名义,混杂在曹文轩正大光明运往长治的工业机械中,由他最信任的警卫排负责押运。那位高管则负责搞定银行内部的记录,将其合理地抹去。
曹文轩判断,在德国高层对与林氏合作持默许甚至乐见其成的微妙背景下(工业设备都能合法移交),只要操作隐秘,不触及德方核心在华金融利益(青岛发钞计划已实质搁置),一套报废的印钞设备,并非不可逾越的红线。
“曹师长,您似乎有心事?”德国代表见他有些走神,问道。
曹文轩立刻收敛心神,露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没什么,只是想到长治的工厂地基不知道冻得有多硬,开春施工怕是要费一番功夫了。我们继续吧,这台锅炉的压力表读数需要再确认一次。”
他将对印钞设备的担忧深深埋入心底,继续专注地投入到眼前庞大的设备搬迁工作中。
林家村,溶洞深处。
林砚在苏婉贞的陪同下,亲自来到了那个新开辟的绝密隔间。马灯的光芒照亮了那两台静静躺在木箱里的精密机械。冰冷的金属光泽在幽暗的溶洞中显得格外神秘而强大。
苏婉贞伸出带着薄丝手套的手,轻轻抚过印钞机光滑的滚筒表面,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精明的光芒。作为曾经的苏氏钱庄掌舵人,她太清楚这套设备意味着什么了!
“砚儿,”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是真正的点石成金之术啊!有了它,我们发行的债券,信用和防伪将无可挑剔!将来长治甚至晋南的经济血脉,才能真正握在自己手里!”
她立刻想到了晋兴银行即将发行的第一期债券,原本对印刷工艺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
林砚的目光则更加深邃。
他看到的不仅是债券,更是未来可能的货币发行权,是信息传递的保障(大型图文印刷机可以印制高精度地图、文件、甚至报纸),是构建独立经济体系的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曹文轩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更是神来之笔!
他打开李铁带回的油纸包,里面是曹文轩的亲笔信和交易文件。信中详细说明了设备来源、交易过程、潜在风险以及后续保密建议,措辞谨慎却透着完成重大任务的笃定。
“曹师长,真是胆大心细。”林砚看完信,由衷叹道。他看向母亲,“母亲,设备调试和操作人员…”
“我来办!”苏婉贞立刻接话,眼中精光四射,“晋兴银行有懂印刷的老师傅,我立刻以印制高保密商业票据的名义,从上海重金秘密聘请最可靠的德国印刷技师和工程师!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严格审查,签署生死契!调试和生产,工厂就建在林家村!”
林砚点点头:“安全由石头负责,就从教导营抽调最忠诚可靠、心思缜密的士兵,成立专门的印钞厂护卫队,代号墨卫。此地代号墨池,列为最高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