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让我去干掉唐僧师徒?(1 / 1)

加入書籤

“薛延陀?”

柴令武一愣,下意识转头看向李世民,却正好迎上了李世民面带笑意的眼神。

柴令武愕然一瞬,随即悚然一惊,失声惊呼道:“陛下打算两线作战,同时征讨薛延陀与吐谷浑?”

看着柴令武吃惊的样子,李世民脸上眼中顿时浮现一抹嘚瑟。

柴令武大骇:“陛下,您疯啦?”

“陛下没疯,是薛延陀疯了。”

柴令武话音刚落,坐在房玄龄下首的长孙无忌便正手捋须,幽幽道:“小小薛延陀,不仅狼子野心,妄图倾吞漠南草原,更是数度出兵侵扰西海盐池,若不给予沉重打击,只怕四海诸国还以为我大唐是软柿子好捏呢。”

这话一出,柴令武不禁又是一愣。

房玄龄轻声解释道:“自贞观五年开始,薛延陀的骑队,便时不时越过草原袭扰西海盐池,去年冬日,更是试探性的将些许部族迁徙至漠南草原过冬,虽为我大唐边军驱赶,但其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听见房玄龄的解释,柴令武总算对李世民的打算有了少许明悟。

但很快,他又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

他皱了皱眉,转头看着李世民问道:“陛下,这不对吧,薛延陀虽是北海草原上数得上号的大部族,但因其地处苦寒之地,气候恶劣的缘故,本就生存艰难,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我大唐不敬?”

柴令武这句话,可以说是问到了点上。

李世民甫一闻言,嘴角便不由噙起一抹冷笑,反问道:“若是其中有人挑拨呢?”

“有人挑拨?”

柴令武眼中浮现些许茫然之色,随即震惊道:“西突厥?”

李世民微微颔首,沉声道:“去年初,西突厥内乱,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为设卑达官与弩失毕两大部落推翻,阿史那泥孰继位,是为西突厥咄陆可汗,年中,阿史那泥孰遣使朝贡,请求归顺我大唐,并恳请朕将漠南草原赐给西突厥作为新的栖息之地。”

一听这话,柴令武赶忙打断他,追问道:“陛下您不会同意了吧?”

“怎么可能!”

李世民冷笑一声,神色阴沉道:“朕好不容易灭了东突厥,将草原纳入我大唐治下,若是再还给西突厥,岂非引狼入室之举,是以朕严词拒绝了西突厥来使,然后,便有了年底之时薛延陀南下北海之举。”

柴令武听完李世民的疏理,总算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串联了起来。

他下意识点头:“难怪,难怪......”

“吐谷浑虽然可恨,但自贞观二年为尔父与马三宝所败后,对我大唐尚且还算恭敬。而薛延陀,却是纯纯狼子野心,朕灭了东突厥后,特意只对漠南草原实施了统治,将北海附近大片草场留给了铁勒九姓,薛延陀竟还不满足,胆敢与西突厥暗通款曲,委实可恨!”

李世民说着,言语中颇多咬牙切齿的意味。

他自诩对海外夷狄爱之如一,结果,这群蛮夷不知感恩也就罢了,竟然还敢背刺他,真当他这个天可汗的虚名是白得的?

见李世民发怒,众人都下意识屏住呼吸。

就连柴令武也不再多问。

如果薛延陀当真如李世民所言的话,那确实是死不足惜。

只不过,柴令武隐约记得,历史上大唐灭薛延陀,貌似是李世民东征高丽之后的事情。

也是灭了薛延陀之后,李世民就因为磕丹药嗝屁了。

而今才贞观七年,李世民就想着对薛延陀动手。

看来,历史的确是因为他的到来,出现了不小的偏差。

柴令武如是想着,继续拿起第三封折子看了起来。

第三封折子上的内容倒是简单,是冯盎上奏的岭南改土归流之事。

折子上只言岭南的土王不服王化,杀了好几个朝廷派往岭南山区的流官,他已经兵发桂州,象州,交州等地,意图给予僚人一次沉重的打击。

柴令武看完,倒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岭南烟瘴之地,想要归服大唐,自然不是一味的怀柔就能行的,偶尔也需要一些铁血手段。

冯盎手上好歹有八千精兵,打个岭南,问题不大。

关键是后续的同化手段得跟上。

但那都不是柴令武要考虑的事情。

后人都觉得大汉的使节喜欢花样作死,其实大唐的也不差。

他现在关心的,还是李世民打算两线作战的事情。

灭了东突厥之后,大唐虽然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又得益于曲辕犁和三季稻的推广,多多少少攒了一些家底。

但两线作战这种事情,恐怕也是有些吃力吧?

关键是,这两线作战的背后,还不仅仅面对吐谷浑和薛延陀那么简单。

吐谷浑使节前年在长安的时候,便与高句丽使节打得火热,薛延陀更是不必说,身后的西突厥,也是个庞然大物。

大唐看似是两线作战,其实是以一敌四。

而且这四个大国,已经是东亚地区,除了大唐之外,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大唐固然强大,但四国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手里的刀剑也能杀人。

思及此,柴令武不禁有些忧心忡忡,倒不是担心大唐会战败,而是担心打这场仗所需要的花费。

百姓们刚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眼见粮仓逐渐开始有了存粮,朝廷又要开始打仗,大唐这点人口基数,能受得了吗?

柴令武正思虑间,一旁的李世民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淡淡解释道:“朕的确打算同时对吐谷浑和薛延陀动手,但不是现在。”

“不是现在?”

柴令武一愣,下意识看向李世民问道:“那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出兵?”

“年底,秋收过后!”李世民随口给出答案。

柴令武顿时了然,下意识点头表示同意。

如果是年底的话,那百姓的压力就要小得多了。

因为今年还能再种两季粮食,而且冬日作战,也不会影响到来年春耕。

再者,江南的三季稻去年才开始试种,规模还不算大。

今年若是继续扩大规模,哪怕所谓的三季稻其实只能种出来两季,也能够大大缓解大唐两线作战的压力。

他沉吟一瞬,问道:“不知陛下打算各自遣谁为主将,又打算怎么分配兵力?”

柴令武问着,目光则是落在了坐在李世民右手边的李靖身上。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问。

李靖既然出现在这里,那就证明其中一路大军的主帅定然是李靖无疑。

而李世民闻言,却是罕见的没有第一时间回答柴令武。

沉吟良久,他转而问道:“知道朕今日唤你过来的目的吗?”

“不......不知道啊。”

柴令武有些茫然,他要是知道李世民的目的,他还坐在这里干嘛?

李世民微微颔首,像是在斟酌什么。

片刻后,他轻声道:“朕今日唤你过来,其实是打算,交给你一个任务。”

“任务?”

柴令武又是一愣,随即心头陡然一紧,莫名生出一股不妙的感觉。

下一秒,便听得李世民幽幽道:“朕去年年初便听闻,荣留王为了抵御我大唐的攻伐,下令自扶余城起始,沿辽水修建一条长达千余里,至我朝营州与大海交界之处的长城......”

柴令武又是一愣,心里不详的预感更浓。

赶忙摆手道:“陛下明鉴,这和臣可没关系,那长城是荣留王修的,又不是臣修的,您可不能怪在臣身上。”

看着柴令武着急撇清关系的样子,一众朝臣都不禁被他逗乐。

长孙无忌阴恻恻地笑道:“贤侄急什么,陛下又没说这事儿和你有直接关系,这事儿充其量,也就是和你有个间接关系罢了,毕竟,你屠杀高句丽使节之事,老夫如今思来,仍是历历在目啊。”

柴令武本来还被李世民的话说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陡然听得长孙无忌此言,一双眸子顿时眯成细缝。

这老逼登,非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他转头看着长孙无忌,强忍心中不爽,皮笑肉不笑道:“赵国公,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小子什么时候屠杀过高句丽使节?”

长孙无忌一愣,似是没料到柴令武竟然会直接硬顶回来,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

正欲与之争辩,便听得柴令武淡淡道:“小侄充其量也就是和渊盖苏文有一些私人恩怨罢了,赵国公若是非要往小侄身上扣屎盆子,何妨召集驻留长安的高句丽使者进宫与小侄对峙?”

柴令武一句话,便将此事弄到了上纲上线的程度。

这下,连一众笑吟吟的打算看热闹的朝臣都有些震惊了。

这小子,显然是要和长孙无忌对上啊。

唯独柴绍坐在人群之中,静静的看着自家小儿子,嘴角不由弯出一抹弧度。

李世民惊愕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忍不住微微皱起眉头。

柴令武和长孙冲不和的传闻,他也听说过。

但他确实没料到,柴令武这小子今日会正面刚上长孙无忌。

“哎呀呀,贤侄莫恼,辅机就是与你开个玩笑而已。”

一旁的房玄龄回神,赶忙笑呵呵的上前打圆场,说着,还不忘转头瞪了长孙无忌一眼。

收到房玄龄的眼神,长孙无忌纵然心中气恼,却也不好真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一个小辈计较。

只得神色阴郁地收回目光,一言不发。

柴令武扯了扯嘴角,也懒得和他继续废话,何况房玄龄的面子,他总归是要给的。

随着两个主角陷入沉默,气氛一时间也变得有些僵硬起来。

李世民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却也未曾在此事上纠结。

转而接着说起正事:“高句丽狼子野心,不断倾吞我辽东之土也就罢了,如今更是圈地为国,全然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

李世民一句话将朝堂之上跑偏的话题拉回正轨。

一众朝臣也顾不得柴令武和长孙无忌的小恩怨,当即竖起耳朵静待李世民的后话。

柴令武也被李世民的话吸引,眼中浮现些许不解之色。

李世民环视一圈众人,沉声道:“所以,朕的意思是,在朕收拾薛延陀和吐谷浑期间,尚需一个信得过的人,去随时替朕查探着高句丽的动向,如哲威去会州那般。省得高句丽趁朕不注意再次蚕食我朝幽燕之地。”

这话一出,柴令武顿时愣在了当场。

所以,李世民嘴里那个信得过的人,是他?

这......

他面泛苦意,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把他发配到辽东那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去。

须知如今的辽东,可不是后世那般物产丰饶土地肥沃的大平原。

大唐的辽泽,全然就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沼泽地。

这......

他下意识看向坐在人群之中的柴绍,却见柴绍面色淡淡,一副早就知情的样子。

他转头,迎上李世民期盼的目光,面色越加苦涩。

但他仍是不死心,试探着询问道:“陛下,您说的信得过的人,不会是臣吧?”

一听这话,众臣看好戏的目光便齐齐落在柴令武身上。

李世民也是满脸的戏谑之色,反问道:“你说呢?”

柴令武咽了口口水,小脸忽然垮了下来:“您不是要打薛延陀和吐谷浑吗,怎么又要臣去辽东?”

李世民戏谑之色越浓:“朕是要打吐谷浑和薛延陀,但朕也怕高句丽和西突厥与他们联手啊,你不去帮朕看着高句丽,朕怎么安心出兵?”

柴令武小脸已经垮得没法看了。

辽东,他是真不想去啊。

冷得批爆不说,关键他孤身一人去辽东,万一让渊盖苏文知道了,直接尽起大军,要拿他的人头去祭旗,那他不丸蛋了?

试问,这和让奔波儿灞去干掉唐僧师徒有什么区别?

他瘪了瘪嘴,越看李世民越想九头虫,垮着脸问道:“陛下,臣不去不行吗?”

“不行!”

李世民很果断地摇头,拒绝得异常干脆。

柴令武满心悲愤:“可是......”

“没有可是!”

李世民打断他,像是知道他心中所想,淡然道:“不白去,朕给你四个折冲府,你只需要替朕看住高句丽半年时间。朕可以承诺,征伐吐谷浑和薛延陀的军功有你一份,慕容伏威朕也给你抓活的。”

柴令武愣住,随即猛地起身,瞪着李世民问道:“陛下此言当真?”

“君无戏言!”

李世民微微颔首,毫不心虚的与柴令武对视。

柴令武心思电转,一双眸子阴晴不定。

沉思良久,他追问道:“陛下,既然高句丽要臣去看,那西突厥应该也需要人去看吧,陛下能否告知臣,谁去看西突厥,在哪看?”

李世民闻言,不由挑了挑眉,随即笑着摇摇头:“看西突厥的地点朕已经选好了,是西域诸国与我大唐交界之地的西州城,至于人选嘛......”

说到人选时,李世民顿了顿,忽地仰头问道:“你可有合适的人手举荐?”

“我?”

柴令武怔了怔。

迎上李世民充满笑意的目光,瞬间福至心灵,赶忙小鸡小米般点点头:“有,臣认为有一个人,非常合适去西域。”

“哦?”

李世民哦了一声,笑眯眯地问道:“那你说说,此人是谁?”

柴令武眼中浮现一抹恶趣味,转头朝长孙无忌投去一个意味难明的眼神。

长孙无忌见状,心里瞬间生出一股不妙的预感。

紧接着,便听得柴令武朗声道:“陛下,臣要举荐之人,乃是赵国公之子,宗正少卿长孙冲。”

柴令武话音落下的一瞬,长孙无忌的心肝顿时颤了颤。

还不待众人有所反应,便忙不迭起身朝李世民拱手道:“陛下,不可。”

“不可?”

柴令武瞪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望着长孙无忌:“赵国公何言不可,是长孙冲不可胜任,还是长孙冲不可去西域?”

长孙无忌回神,听见柴令武的问题,忍不住朝他投去一个阴狠的眼神,心里更是瞬间将柴令武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这混球,自己去边远苦寒之地受苦也就罢了,竟然还想拖他儿子下水!

西州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真正的鱼龙混杂,诸国交汇之地,分分秒秒都处在危险之中。

长孙冲乃是他耗费大代价和精力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岂能去西州那样的地方冒险?

狠瞪了柴令武一眼,长孙无忌生怕李世民一口应下,来不及和他计较太多,赶忙解释道:“陛下,臣的意思是,冲儿如今不过弱冠之年,却已任宗正少卿之职,若再破格擢升,恐为天下人非议啊,还请陛下三思。”

柴令武望着长孙无忌一脸诚恳的样子,眼中恶趣味更浓。

特意装出一脸无辜的样子,小声问道:“赵国公不会是舍不得送长孙冲去边疆吃苦吧?”

听见柴令武就这么赤裸裸的将长孙无忌内心所想道出,一众朝臣,包括李世民在内,都差点没笑出声来。

长孙无忌更是瞬间恼羞成怒,转头对着柴令武怒声斥道:“放肆,陛下面前,岂容许你放此竖子之言?”

柴令武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耸耸肩道:“小侄就是随口一说,开个玩笑嘛,赵国公何必如此生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