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战争的反噬与收获,门阀政治终瓦解!(1 / 1)

加入書籤

柴令武挨着两人坐下,宫人也将今夜的膳食摆放好。

李承乾一边慢条斯理的吃着东西,一边用仅有三人听得见的声音问道:“最近整个大唐全境都有人造反的消息,你知道了吧?”

柴令武轻轻颔首:“今天刚看到报纸,两个月内,五十四起民乱,比我预想的要多一些。”

李承乾神色阴郁,压低声音道:“也比我预想中的要多。”

“这说明世家不准备束手就擒,打算和你父皇殊死一搏。”

柴令武摇摇头,脸色同样不太好看。

李承乾叹息一声,没再说话,如今他和柴令武,都是无事一身轻。

这些事情,即便他们想插手,都没办法插手。

两人简单交流了一句,便不再说话,这可急坏了在一边偷听的小胖子李泰。

他朝柴令武挤过来,有些急切地问道:“太子阿兄,你们觉得父皇这一次能赢吗?”

听见李泰急切的声音,柴令武翻了个白眼,没有回答。

反倒是一旁的李承乾,神色凝重地摇头道:“这一场战争,不会有赢家,在父皇的兵锋之下,世界妥协是板上钉钉之事,但我大唐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惨重,这是双输的局面。”

李泰的小圆脸一懵:“什么代价,世家妥协,那不就是父皇赢吗?”

李承乾摇头叹息一声,没再说话。

因为有些事情,他就算解释了,以李泰现在的阅历,也听不懂。

毕竟,他没有过执政的经验,更不知道民间疾苦。

见李承乾只是叹息却不说话,李泰更急:“你们倒是说啊,打哑谜什么意思?”

看着李泰急切神色,李承乾不由得欲言又止。

这时,一旁的柴令武忽然幽幽问道:“你问那么清楚干什么,难道你还想拉拢世家,谋朝篡位不成?”

李泰脸色一僵,下一秒,整个人顿时勃然大怒:“你放屁!”

“不然你问那么清楚做什么?”

柴令武斜眼看他,幽幽道:“这种事情,我和承乾都插不上手,你一个亲王,如果不是想争储,干嘛要费尽心思打听这些事情?”

“你你你......你血口喷人。”

李泰肥脸瞬间变绿,一整个气急败坏,颤颤巍巍伸手指着柴令武的鼻子:“你简直,简直......”

他想骂人,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合适的词汇。

顿时一脸委屈的转头看着李承乾,幽怨道:“太子阿兄,你看他,每次都要挑拨咱们之间的关系。”

李承乾嘴角直抽抽,也是相当无奈。

他算是发现了,每次只要他和李泰,还有柴令武三人待在一起,柴令武就一定会把话题扯到争储上去。

他有些无奈地叹口气,扶额道:“二表兄,青雀也是你亲亲的表弟,你干嘛老和他过不去?”

“切,谁和他过不去了,我那是提出合理的怀疑!”

柴令武翻了个白眼,对李承乾跳出来做好人的行为很是不屑。

这个家伙,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知道他的苦心?

李泰更加委屈,一张肥脸都拧巴起来:“就是,我要是真有争储的心思,还能天天跟在太子阿兄屁股后面?早都去积蓄实力拉拢朝臣去了好吧?”

柴令武斜眼望着李泰,淡淡道:“谁知道你这么做是不是为了降低承乾的警惕心,实则早就已经在暗中培植开始自己的人手?”

“你,你还说?”

一听这话,李泰是真的彻底忍不了了。

脸上的肥肉颤抖,愤怒的瞪着柴令武。

若不是顾虑着李渊还在上面坐着,恨不得跳起来就给柴令武一顿王八拳。

柴令武似笑非笑地迎上他恼怒的目光,问道:“怎么,恼羞成怒了,想打我?”

“你......你简直......”

李泰一脸悲愤,整个人无能狂怒,低吼着咆哮道:“你是真该死啊。”

“行了行了,都是自家兄弟,都少说两句。”

李承乾很无奈,但再无奈,也得出来打圆场。

李泰一脸悲愤,嘴唇哆嗦,咬牙切齿地看着柴令武道:“你干嘛老是怀疑我呢,那雉奴也是父皇和母后生的,你干嘛不怀疑他?”

莫名被cue的小正太李治一脸懵逼的转过头:“我咋啦,怀疑我啥?”

迎上李治稚嫩的小脸,李泰表情僵硬了一下,随即扯了扯嘴角,面色痛苦道:“没事,你吃你的。”

“哦!”

李治哦了一声,又继续埋头干饭。

柴令武双手一摊,无奈道:“你看见了!就这样式的,你要我怎么怀疑他呢?”

李泰肥脸一抽,悲愤望天:“造孽啊。”

“行了二表兄,你少说两句。”

李承乾瞪了柴令武一眼,随即伸手拍拍李泰的肩膀,安慰道:“行了青雀,他就是说着玩,大兄从来没怀疑过你,咱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你难道还不信我?”

听见李承乾的安慰,李泰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一些。

他恶狠狠地瞪了柴令武一眼,怒声道:“你给我等着,我......我......”

柴令武不屑道:“你怎样?”

“你等我.......等我将来生个儿子,把你闺女娶了,我天天打她,骂她,虐待她!!!”

李泰恶狠狠的放着狠话,仿佛已经狠狠的报复了回去。

柴令武不屑的嗤笑一声:“等你先长大再说吧,你大兄都还没娶婆姨,轮得到你?”

“哼!”

李泰冷哼一声,一脸不爽的侧过身去。

柴令武也冷笑着偏过头去,两人针锋相对,谁也不让着谁。

李承乾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却也不再多说什么。

三人沉默着,开始吃东西。

一顿饭吃完,李渊的精力也到达了极限,整个人看起来昏昏欲睡。

现在的李渊,是真的老了。

柴令武还记得,去年年初的时候,李渊还能召妃子侍寝,但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就连吃一顿饭的精力都已经没有了。

望着李渊老态龙钟的样子,柴令武忍不住在心里暗叹口气。

世人只知李世民神勇无双,后世更是流传李世民执弓,尉迟敬德持槊,虽千万人能奈其何的美名。

却无人知晓,李渊年轻的时候,也是一等一的神射手。

他能娶到太穆皇后窦氏,便是靠的一手好箭术。

但现在,这位神射手,已经看不见了。

吃饱喝足,眼见李渊已经没有精力,柴令武也不继续在皇宫里多留,起身向着李渊告辞之后,便带着老婆孩子,继续从玄武门绕出皇宫。

等他带着谢知书与已经睡着的小云朵回到府中,天色也暗了下来。

回府之后,柴令武也没有继续再做什么。

只是安安心心的躲在县公府里过日子,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某一个夏日的午后,柴令武送走了在长安日久的黑子哥他们。

同时,还赠予了他们一支车队。

车队里装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皆是粮食布帛之类的,在岭南非常实用的物资。

送走了望月寨的一众老友之后,县公府也彻底沉寂下来。

但即便是柴令武已经关上了大门,决定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到了他这个身份,每日依旧会有各种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入他的耳朵里。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中原各地到处发生民乱的事情。

以及哪位将军演武,又不小心将火炮瞄错了方向,打到了哪个大家族的祖宅的事情。

除此之外,要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便是整个大唐全境,都掀起了一股辞官的浪潮。

大唐十道,三百八十余州,几乎每日都能听见某地有官员挂印离去的消息。

一时间,整个大唐,都被这股突如其来的辞官浪潮卷入了波浪之中。

甚至就连朝堂之上,也每日都有人辞官而去。

为此,长孙无忌更是每日忙得焦头烂额。

这场无声的战争对大唐的反噬,远远超乎他的预料。

他手上去年经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一千多名人才,在替换了关中的世家官员之后,基本上已经见底。

这就导致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应对地方上的辞官浪潮。

无奈之下,他只能去请出房玄龄出山,希望由房玄龄出手,主持大局。

但最后的结果不是很好,因为房玄龄拒绝了在这个时候出山。

好在房玄龄也不忍心眼睁睁的看着大唐被这场战争彻底拖进深渊。

尽管拒绝了出山的请求,但还是给长孙无忌想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而房玄龄想出来的办法,便是重启察举制。

在地方上选出一些有声望,有才能的寒门士子,暂时代理地方官员职能,以及启用地方小吏,先保证地方的政事能够正常运转。

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再由朝廷对这些代理官员进行统一的考核。

考核合格的,便依照科举的制度,选派他处,异地为官,不合格的,便放回原籍。

如此,虽然还是无法遏制大唐全境出现的辞官浪潮,却也勉强能保证地方上的政务正常进行。

长孙无忌又开创新的启用了一些早已远离中枢的家族,比如关陇地区的元氏,窦氏,以及远在江南的顾陆朱张,王谢袁萧等氏族。

各种手段齐出之下,总算勉强保住了大唐的基本盘。

而等到这一切结束,贞观八年也接近了尾声。

可惜的是,大唐的基本盘虽然勉强保住了,但整整持续了八九个月的混乱,还是让整个大唐元气大伤。

无数的百姓被世家掀起了战乱波及沦为流民,大片农田荒芜,今年的粮食欠收已成定局。

此外,地方上的一切建设,几乎也是全都陷入了停滞状态。

前期的各种投入打了水漂不说,后期能否恢复,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后,便是大规模出身世家的官员辞官,让大唐的地方政务堆积如山。

各种灾情,各种冤假错案,都没办法第一时间得到核实与查探。

如今整个大唐的整体情况,可谓是凄惨至极,国力更是直接退回到了贞观初年的水平。

若非大唐的军队依旧强大,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

吓得各大世家不敢在明面上轻举妄动,只怕是早就重演隋末乱世的旧事了。

当然,虽说大唐付出的代价有些沉重,但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

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以青州清河崔氏率先向全天下的读书人,无偿公开了族中所有的藏书,以及崔氏历代先贤对这些藏书的注解和释义。

此后,太原王氏,河东,柳氏,薛氏,范阳卢氏等大族,也纷纷公开了族中所有的孤本古迹以及释义注解。

别小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表面上看,这个小小的举动,只是各大家族公开了族中的藏书。

但实际上的意义,却是代表着自魏晋以来,便被世家大族垄断的教育资源,将逐渐往下层读书人倾斜。

自此以后,朝廷不仅可以将这些书籍孤本大肆刊印,供给大批寒门士子研读,更能配合科举制度,一举瓦解掉中原延续了数百年的世家政治。

换句话说,从今往后,世家再想垄断教育资源,从而对人才形成垄断,以此左右朝政,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将目光拉长,以长远来看,这个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此外,除了瓦解世家政治的收获之外,大唐最大的收获,便是得到了大批量隐匿的土地和人口。

隋末乱世之时,世家用尽了一切手段,将大批量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田庄,将大量人口变成了自家的佃户。

而此次,李世民采用逼迫世家谋反的方式,不仅彻底将自窦建德被杀之后,世家潜藏在河北山东之地的触手拔除。

更是借机将大量土地收归国有,并从世家手里强行掳走了近百万的隐户。

是的,近百万人,都是隐户。

如今大唐的总人口虽然相较贞观初年时有所恢复,但也不会超过四百万户,三千万人。

而这一战,李世民便从世家手中抠出了大唐总人口近三十分一的人口。

这年头,人口就是生产力。

从这方面来说,大唐付出的代价虽然沉重,但收获同样也是巨大的。

柴令武之所以会知道这些消息,也不是刻意去打听的结果。

而是刚刚从营州回京的裴行俭和薛礼,将这些消息强塞进了他的脑袋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